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STM8002-550弱毒菌株,经通气增菌培养,连续离心沉淀,冷冻真空干燥等工艺生产牛融伤寒活疫苗7批,除1批苗经验验有杂菌污染外,其余6批苗通过安全,效力面检验,均达到《牛副伤寒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规定的标准。1992 ̄1994年在甘肃,青海,四川疫区共免疫牦牛80.5万头,与未免疫牛群相比,副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85.27%和90.01%,有效地控制了牛副伤寒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3.
牛副伤寒活疫苗是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品厂、兰州军区山丹军马场等单位大力协助下,经过八年努力研制出的专供预防牦牛副伤寒病的最新疫苗。该研究项目1991年通过省级验收鉴定。提出的《牛副伤寒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经农业部生物制品规程委员会审议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牦牛主产区牛副伤寒和牛缺硒病,研制出了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经试验表明,该苗以1个免疫剂量免疫6月龄以下牦犊牛,第7 d可产生免疫应答,第15 d经颈静脉用S8002强毒株的2个MLD攻毒,可产生5/5保护,而对照组2/2死亡;免疫后6、13个月强毒攻击均产生100%的保护;同试验动物豚鼠取得的试验结果一致。以3倍免疫剂量肌肉注射牦犊牛,安全性良好。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与牛副伤寒活疫苗在预防牛副伤寒病的性能上一致。该疫苗对2~6月龄牦犊牛免疫,24 h血硒浓度明显上升,且免疫后3个月血硒浓度维持在0.05 μg/ml以上。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可保存1年、室温下可保存2个月。免疫牦犊牛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牦牛红细胞C3bR花环率。   相似文献   

5.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ParatyphusVaccineforPiglets,Living)是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 0 0弱毒株的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 ,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疫苗为灰白色海绵状疏松团块 ,易与瓶壁脱离 ,加 2 0 %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呈均匀乳状混悬液。2 0世纪 60年代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房晓文等选用抗原性良好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强毒株在含有醋酸铊的普通肉汤中传代培养 ,经传数百代后 ,筛选出一株毒力弱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菌株 ,命名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 0 0弱毒株。用C5 0 0弱毒菌株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及其专用稀释液的最佳保存条件及保存期,将四批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批号200001、200101、200102、200201)分别置-20℃、0~4℃、15~21℃保存不同时间后,检查其活菌率及其对豚鼠的免疫效力;同时用3批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专用稀释液(批号200101、200201、200202)分别置室温(15~21℃)下保存不同时间后,检查其物理性状及灭菌状态.结果显示,这四批疫苗于-20℃保存24个月、0~4℃保存12个月、15~21℃保存2个月,活菌率均在80%以上,对豚鼠的免疫效力均合格;同时这三批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专用稀释液于15~21℃保存12个月外观物理性状及无菌检验均合格.因此,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保存期暂定为-20℃ 24个月、0~4℃ 12个月、15~21℃ 2个月;保存专用稀释液15~21℃(室温)保存期暂定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7.
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免疫持续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批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200101,200201)分别免疫牦牛,在免疫后第7、30、60和90d采血,进行了血硒含量及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这2批疫苗免疫牦牛后,血硒浓度在0.05μg/mL以上可维持90d,第7d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应答。在免疫后6个月和13个月攻毒,均产生100%的保护。试验表明,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保护持续期至少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8.
硒是牛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调查我国约有2/3的地区缺硒。据李文盛等研究表明,甘肃省甘南州、张掖市、肃南等牦牛主要繁殖生产区为硒的严重患病区,土壤水溶性硒在0.010μg/g左右。饲草饲料硒在0.03lμg/g以下,畜禽血硒在0.075μg/ml以下;同时牛副伤寒也是该地区牦牛的高发病,每年的发病率平均约在30%以上。缺硒可影响牛体的正常发育、繁殖、免疫抵抗力,严重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而通常采取的预防缺硒措施是在精粮或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亚硒酸钠,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在牦牛主产区以自由放牧为主,日粮添加亚硒酸钠拌不均或饮水剂量难以掌握,且亚硒酸钠补硒后血硒浓度在临界水平以上的持续时间短等原因,难以在牦牛饲养管理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牦牛副伤寒弱毒菌苗的究制中,我们采用醋酸铊肉汤培养传代致弱的方法,选育出1株(STM8002—550)毒力弱而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菌种。用此菌株试制的冻干活菌苗,经在山丹军马场、肃南县皇城区和甘南州河曲马场免疫牦牛7945头,与未免疫牛群相比较,副伤寒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下降91.14和92.5%,免疫期达1年以  相似文献   

10.
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生产中,通过改进大种的生产工艺,使菌液冻干前菌数和冻干后活菌数明显提高,几批产品都达到30头份/瓶以上,为及时生产出质量可靠的疫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是由抗原性良好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强毒株在含有醋酸铊的普通肉汤中传代培养,经传数百代后,筛选出1株毒力弱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菌株,命名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C500弱毒株。  相似文献   

12.
Siegel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RCIS)的新概念,并认为RCIS概念至少适用于哺乳动物,而非灵长类动物所特有,这一概念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郭峰等也发现了人红细胞上存在C3bR,并建立了检测方法。在鸡、兔等动物也发现了红细胞C3bR。硒作为一种日益关注的免疫增强剂,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该研究旨在通过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免疫牦牛后,探讨其对牦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都柏林沙门氏菌弱毒株对硒制剂的耐受性、亚硒酸钡对牦牛的安全剂量试验结果,以牛副伤寒活疫苗,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给6月龄左右牦犊牛经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于注射后24 h、30 d、60 d、180 d分别在试验牦牛的颈静脉采血,进行血硒含量及血清中的抗体检测;并于免疫后6、13个月攻毒。结果表明,Se 6 mg 15亿活菌的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免疫牦牛后,牦牛精神状况、被毛光泽和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血硒浓度在0.05 μg/ml以上,可维持90 d,第7 d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应答,免疫后6、13个月攻毒,均产生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牦牛副伤寒活疫苗区域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副伤寒活疫苗区域免疫试验辛宏(执笔)汪海(同仁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11300)据资料记载,牦牛副伤寒病在我县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性流行,病原主要为牛病沙门氏菌和圣保罗沙门氏菌,流行季节以5~9月发病率较高,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危害较大。1994年4月,我...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合成培养基发酵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确定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合成培养基发酵参数,根据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设计3种不同工艺,分别发酵培养21 h,每隔3 h取样进行活菌计数表明,培养15~21 h均可达细菌稳定期,工艺3培养菌数高于其余2种,其最适培养时间为18 h;将合成培养基以1%、2%和3%的接菌量按工艺3分别发酵18 h,发现3者培养菌数基本一致。进一步比较4批合成培养基和普通肉汤发酵18 h的培养效果,期间15、18 h抽样的合成培养基培养菌数分别比普通肉汤高12%和25%;发酵18h的菌液对小鼠安全性及对兔的免疫原性,两者基本一致,接种小鼠均10/10健活,免疫攻毒兔均达4/5~5/5保护,对照攻毒兔5/5死亡。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工艺3可行,可实现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合成培养基高密度培养,且发酵菌体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在储存和运输中活菌数下降的问题,试验采用不同保护性基质组成冻干保护剂,与仔猪副伤寒沙门菌混合、冻干制成仔猪副伤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测定其冻干保护率和耐热保护率,以评价疫苗的质量。结果表明:T1和T2是优选的仔猪副伤寒耐热保护剂,采用T2保护剂中试生产的3批仔猪副伤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经37℃保存10 d后,疫苗的耐热保护率在80%以上,且均大于3×109cfu/头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田间试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 2月 2 5日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镇一养猪专业户给自家饲养的一窝 12头 3 0日龄仔猪接种副伤寒疫苗时 ,由于仔猪的剧烈挣扎 ,将针头误刺入自己的左手臂皮肤内。当时也没在意 ,夜里手臂有疼痒感觉 ,第 2天上午发现左手至肘关节处肿胀 ,并伴有全身发热症状 ,即到镇卫生院就治。经过 3d的连续输液 ,使用了大量抗菌抗感染药物后 ,病情才得到了控制。先后花去治疗费 3 0 0多元。仔猪伤寒疫苗为冻干活菌苗 ,此次事故是由副伤寒疫苗误种入人体引起感染所致 ,应引起注意猪副伤寒活疫苗引起人的感染$江苏省兴化市种猪场!江苏兴化225700@董兆华 …  相似文献   

18.
用都柏林沙门氏菌弱毒株(STM8002-550)制造的牛副伤寒活菌苗免疫豚鼠和牦犊牛,15d后用2个最小致死量(MLD)的都柏林沙门氏菌原始强毒株(S8002)和病牛沙门氏菌强毒株(C79-88)分别进行攻击。结果,经用该苗免疫的豚鼠和牦犊牛,对S8002强毒株的攻击具有12/12和14/14的保护;对C79-88强毒株的攻击产生了11/12和14/14的保护。在甘肃、青海和四川省的发病牧区共免疫注射牦牛80.5万头,与未免疫牛群相比副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85.27%和90.01%。证明该菌苗不仅对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的副伤寒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对由病牛沙门氏菌所致的副伤寒也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某地1953年至1955年曾流行一种牛病,当时误认是牛泰氏焦虫病,经使用过锰酸钾、青霉素等治疗无效。1955年9月,我们收到某地寄来牛病理材料一份,要求作病原诊断,又某地畜牧兽医工作站寄来革兰氏阴性杆菌5505和5506两株,嘱代为鉴定,检查鉴定上述病理材料和菌种共三株的结果,初步认为是都伯林沙门氏肠炎杆菌。详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年代冻干制备,在2 ̄8℃保存的3批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弱毒菌株,依据199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C500冻干菌种在2 ̄8℃保存31年、19年和13年,菌种的各项特性均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