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首次对洞庭湖区两种不同体色黄鳝进行肾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其染色体数目及组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且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但两种不同体色黄鳝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黄鳝A的染色体相对长度为11.45±0.06~6.15±0.03,黄鳝B的染色体相对长度为11.53±0.01~5.23±0.09。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洞庭湖区黄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3.
黄颡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黄颡鱼的染色体玻片,对100个中期分裂相记数统计,确定黄颡的2倍染色体数为2n=52。由测得的核型参数和按Levan等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有1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4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90,黄颡核型公式为2n=28m 10sm 8st 6t。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僧帽牡蛎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蛎是世界上养殖最广,研究较多的经济贝类,其种类在世界上约有1百多种。厦门地区已知有6种,僧帽牡蛎(Qstrea wcullata Born)是其中之一。牡蛎的种系发生,种间杂种能育与否都与核型有关。了解其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核型的特点以及彼此间的差异,无疑地可以进一步丰富此类动物的细胞遗传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对牡蛎的繁育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11.
太湖新银鱼胚胎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我们以胚胎细胞制取染色体标本,进行了太湖新银鱼春季群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讨黄鳝卵巢发育规律,观察了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黄鳝卵巢初次性成熟过程,采用定量PCR分析了gdf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cyp19a1a(P-450 aromatase)、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和amhrⅡ(anti-Müllerian hormone type Ⅱ recepto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4至9月龄黄鳝卵巢中卵母细胞处于初级生长期,胞质中嗜碱性巴尔比尼小体数量先增后减,形状由点变为大团块状,后又缩小.10月龄时,黄鳝卵巢青春期启动,进入次级生长期;部分卵母细胞出现皮质小泡,巴尔比尼小体消失或残存为点状.1龄时,卵巢中卵母细胞生发泡偏位或消失,达到成熟状态.卵巢中gdf9表达水平在4至12月龄都较高,变化不明显;cyp19a1a、amh和amhrⅡ表达变化趋势类似:从4月至7月龄上升,8月龄下降,10月龄又上升.研究表明,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黄鳝卵巢10月龄左右启动青春期,1龄左右可达性成熟;cyp19a1a、amh和amhrⅡ表达可能与卵巢青春期启动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鳝的年龄鉴定和生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黄鳝的耳石,脊椎骨和舌骨三种材料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认为舌骨是黄鳝年龄鉴定比较理想的材料,并首次提出尾舌骨也可以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分析了体长,体重的分布,分别用幂函数关系和直线回归方程计算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根碱是否具有缓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由脂多糖(LPS)诱导后引起的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组(基础饲料)和实验组(基础饲料+750μg/kg血根碱),每组3个重复,养殖实验持续8周,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30尾规格一致的黄鳝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3 h、6 h、12 h、24 h和48 h进行采样。结果显示,在0 h时,实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皮质醇(COR)、IgM、C4、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肝脏中SOD在腹腔注射LPS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 h或6 h达到峰值,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AKP、IgM、C4的含量和肝脏中SOD活力在注射LPS后上升幅度更大,GLU和COR的含量上升幅度慢,并且GLU、COR、AKP、IgM、C4、GOT和GPT恢复至正常水平速度更快。肠道中炎症相关基因IL-1β、IL-10、IL-12β、IL-15、TGF-β1和TGF-β2表达量在腹腔注射LPS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6 h或1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调了IL-1β和IL-12β基因表达量,上调了IL-10、IL-15、TGF-β1、TGF-β2和TGF-β3基因表达量。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腹腔注射LPS诱导黄鳝产生了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在3~6 h时出现高峰,而饲料中添加750μg/kg血根碱能够有效改善黄鳝由LPS诱导产生的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黄鳝生长、组织脂肪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用不同含量胆碱对黄鳝生长、饲料利用效率、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肝体指数及消化器官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的胆碱含量不同,对黄鳝的影响不同,饲料中胆碱添加量在0~2.0%内,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会加快,饲料系数会逐步降低,肌肉、肝脏的脂肪含量及肝体指数降低,前肠、后肠和肝脏的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会相应的提高,而且饲料中的添加量达0.8%~1.0%时,这些变化显著,表明胆碱对黄鳝是不可缺少的,黄鳝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8%~1.0%。 相似文献
17.
黄鳝精巢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雄鳝和雌雄间体鳝性腺。结果表明:①精巢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②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为细颗粒状→粗颗粒状(小团块)→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物:③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头部为圆形,无顶体;④雌雄间体鳝的精细胞与同期雄鳝的精细胞发育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19.
为研究我国主要养殖区域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对来源于湖北、江西、安徽、湖南、重庆和山东的6个黄鳝群体共187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46 bp的COI基因序列在6个群体的碱基含量基本相同,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7%,30.7%,24.5%和17.1%,包括61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位点突变16个,简约信息位点45个,变异位点以C/T间的转换为主。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3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86,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94,群体整体遗传多样性高,湖北和山东群体遗传多样性都较高(Hd>0.8),湖南群体和江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次之(Hd>0.5),而安徽和重庆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低(Hd<0.5)。6个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贫乏(Nm<1)。群体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6个黄鳝地理种群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树显示湖南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较远。重庆群体可能由单一或很少几个群体进化而来的,起源比较单一。就目前而言,黄鳝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苗种频繁流动和人工养殖尚未对其种群结构造成较大影响,仍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的间歇性禁食对黄鳝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25±1)℃水温条件下,以鲜活水蚯蚓为饵料设定5种投喂模式饲养黄鳝:第一种为连续投喂的对照组;第二种禁食1 d后再投喂1 d;第三种禁食2 d后再投喂2 d;第四种禁食4 d后再投喂4 d;第五种禁食8 d后再投喂8 d。5种方式分别以C、S1F1、S2F2、S4F4和S8F8表示,实验周期6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遭受间歇性禁食的黄鳝的特定生长率(SGR)、相对增重率及终末体质量均显著性降低,但其实际摄食率(FR)却显著提升,且S1F1组的食物转换效率(FCE)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因而,不同强度的间歇性禁食均诱导出部分补偿生长效应,其中S1F1的部分补偿效应最强;(2)S1F1组胃组织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2F2组,S1F1组和S2F2组胃组织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实验组的胃、前肠、后肠和肝脏等组织的淀粉酶活性均与C组无显著差异;S1F1组肝脏组织和后肠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组、S4F4组和S8F8组;(3)各实验组血清的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C组与S1F1组之间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却显著高于S2F2组、S4F4组和S8F8组;在S2F2组、S4F4组和S8F8组之间,其血清胆固醇含量随着间歇性禁食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黄鳝在遭受间歇性禁食过程中,可通过相应消化酶活性的提升、食物利用率的改善以及消化生理机能的适应来获得生长补偿,且相对低强度的间歇性禁食(S1F1)可诱导出较强的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