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分层法苜蓿草层分成A,B,C三层,结果表明,生物量主要集中在B层,A层和C层较少,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B层和C层生物量不断增加,A层生物量相对稳定,从营养期到结实期,B层生物量占总生物经例48.15%增至64.48%,C层由9.88%增至21.06%,A是由40.74%地14.16%,粗蛋白质(CP)含量随着生长的进程不断下降,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则不断增加,CP含营养期到27.55%降至结初期期14.98%,NDF含量则由30.13%增至53.18%,枝条,叶,花,荚果CPNDF含量各异,不同层枝条CP,NDF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3.
羊草和苜蓿草产品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尼龙袋法,对不同加工方式形成的羊草和苜蓿草产品(草粉、草颗粒)进行了瘤胃降解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评定,结果表明:(1)6~12h苜蓿草粉的粗蛋白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吉生羊草颗粒(p<0.05).(2)12h、24h、72h苜蓿草粉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显著高于吉生羊草颗粒、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p<0.05).(3)吉生羊草颗粒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与动态降解率要高于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吉生羊草草粉的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和动态降解率要高于野生羊草. 相似文献
4.
5.
7.
《中国畜牧杂志》2019,(9)
本研究对国产苜蓿干草(草捆)样品进行营养成分及质量分级分析。在9个省的奶牛场或苜蓿生产企业采集240个国产苜蓿(草捆)样品,室温存放不超2周,铡短、粉碎后冰箱冷藏,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质量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中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成分变异范围较大;50.00%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大于18%,32.50%干草的相对饲喂价值大于150,31.67%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40%,50.42%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32%;一级以上的干草占30.41%,在确定苜蓿干草等级时,10.83%的干草因粗蛋白质水平低而被降级,47.08%的干草因相对饲喂价值水平低而被降级,表明提高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中性洗涤纤维水平是当前苜蓿干草生产过程中提高质量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索文献构建数据库,建立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预测模型并解析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搜集包含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别构建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MD)、总能表观消化率(GED)、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CPD)、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DFD)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准确性评估,使用方差分解法对肉羊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纳入文献99篇,数据4 179条,成功构建包含肉羊DMD、GED、CPD、NDFD和ADFD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的数据库;DMD、GED、CPD、NDFD和ADFD分别为(66.13±8.63)%、(63.81±10.23)%、(64.18±9.31)%、(52.57±12.13)%和(46.11±12.14)%;相关性分析表明肉羊代谢体重(MBW)、相对体成熟度(RM)、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以及饲粮干物质(DM)、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3个密闭的房间放置自动控温电热器自动控制温度,分别设3个贮藏温度梯度(25、30和35℃),每梯度设3个重复。模拟真实环境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捆的霉变规律以及霉变对草捆品质的影响,贮藏时间为16 d,同时隔天(即第1、3、5、7、9、11、13、15 d)采样。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苜蓿草捆中霉菌数量增加越快,就越容易发生霉变;不同贮藏温度苜蓿草捆中粗蛋白含量表现为各试验组每天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天中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也都显著(P0.05),30℃试验组粗蛋白含量最高;各个试验组的霉菌数与粗蛋白的含量呈负相关;贮藏温度对苜蓿草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11.
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敖汉紫花苜蓿当年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6.59kg/hm2、施P2O548.92kg/hm2、施K2O283.79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66464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9(N2P2K1)、处理1(N0P0K0)、处理5(N2P1K2)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0%的处理组合是处理6(N2P2K2)、处理7(N2P3K2)、处理11(N3P2K2)、处理12(N2P1K1),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6];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8(N2P2K0)最低;还分析了N、P、K肥对敖汉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N∶P化学计量学在植物-土壤养分分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如何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探究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榆林地区种植1 a, 3 a, 5 a, 7 a和9 a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测定了紫花苜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含量,分析了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而增加,紫花苜蓿植株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种植1~5 a紫花苜蓿种植受N限制,种植7~9 a紫花苜蓿受P限制,紫花苜蓿通过增加自身根冠比来应对日益增强的N∶P,同时庞大的根系使得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14.
苜蓿生长和营养物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苜蓿从返青到盛花期,株高和产草量呈Logistic型增长;粗蛋白质、粗灰分和磷含量呈线性负增长;粗纤维含量呈线性正增长;粗脂肪和钙含量与时间无相关性;叶片、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磷的产量呈二次型增长;茎、粗纤维和钙的产量呈直线型增长. 相似文献
15.
16.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类器官归一化的生长扩展速率与相应的库强乘积作为权重,表征各器官竞争获取苜蓿个体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净光合同化产物的相对能力大小,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在组成苜蓿个体的各器官中分配与累积的动态过程,从而构建定量化描述结构与功能互反馈过程的苜蓿生长过程数字化模型,为提高苜蓿生产性能与优化苜蓿生态功能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田间栽培控制试验,对苜蓿的形态结构与生物量进行动态测定,获取模拟参数;并进行控制结构下苜蓿各器官生物量测定值与模拟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器官生物量与几何特征测定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对应的模拟值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本研究给出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永昌荒漠化灌区获得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的高产节水技术,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地下滴灌方式下,采取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影响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的因素由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00和16:00左右时轻度水分胁迫的WUE显著大于充分灌溉的;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绿素总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幅度逐渐加大,干草产量也逐渐下降,严重的水分胁迫会抑制了PSⅡ的光化学活性,从而影响了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轻度水分胁迫与充分灌溉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体现了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也能够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4个水平(0,80,120,160Kg·hm-2)的P添加田间试验,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空间草层苜蓿生物量分布与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施P量的增加,苜蓿上、中、下3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且以下层的增幅最大,尤以120kg·hm-2的P添加量最为明显;上、中、下3层叶片C、P含量与P添加量呈现正相关,施P增加了各层叶片C,N,P含量,且上、中、下3层叶片的C,N,P含量对P添加的敏感性由上到下依次递减;上、中、下3层叶片C:N,C:P和N:P均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层叶片C:N在P添加120Kg·hm-2降幅最大,C:P和N:P在P添加160Kg·hm-2降幅最大;P添加不仅显著增加苜蓿叶片对P的吸收,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叶片对C和N的吸收;在120kg·hm-2的P处理下,苜蓿生物量和叶片N含量达到最大,叶片C,P含量也达到较高水平;根据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苜蓿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但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苜蓿逐渐受到N限制。 相似文献
20.
供氮水平对不同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兰州秦王川地区以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Longdong’)为材料,设置3个供氮水平处理N0(0),N1(51.75kg.hm-2)和N2(103.50kg.hm-2),对其产量、株高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探讨供氮对紫花苜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对紫花苜蓿综合影响明显,供氮能显著提高其产量,且产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N2水平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最高,甘农3号的最高鲜草产量为51005kg.hm-2、干草产量为14856kg.hm-2,陇东苜蓿鲜草产量为35486kg.hm-2,干草产量为11217kg.hm-2,甘农3号明显优于陇东苜蓿;供氮还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株高,株高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甘农3号表现更佳;供氮也改善了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显著降低2个品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提高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因此,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最佳施氮量为103.50kg·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