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制定吴茱萸的有效繁殖技术,扩大吴茱萸栽植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化种植,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在贵州余庆县吴茱萸药材GAP生产基地开展吴茱萸繁殖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根蘖繁殖选择30~35 cm根茎粗作为繁殖对象最为理想;速效生根灵浸泡扦插枝对萌发新苗具有显著的功效,且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扦插枝萌发新苗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正>1繁殖方法1.1分根繁殖。于土壤结冻前,选健壮无病虫害植株,将其地上部分割去,上盖土粪10~15cm。翌年"清明"前后,扒开土粪,并浇稀薄水粪。"谷雨"至"立夏"前后,苗高15~25cm时,挖出母株,顺其根茎,带着下端一段白色根茎劈下即可,选粗壮及须根多的做种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的影响因子,通过2年田间重复试验,探究七叶一枝花根茎不同部位切段、不同刻痕数、不同种植时间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母株第1年的出苗率、种子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顶芽根茎繁殖的出苗率达到(90.3±3.6)%,而无顶芽根茎繁殖的第1年出苗率为0。刻痕数对根茎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7、8和9个刻痕数的根茎繁殖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刻痕数小的根茎繁殖。种植时间方面,11月份繁殖的母株出苗率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3月份。根茎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母株发病率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综合分析表明,七叶一枝花母株繁殖技术要点为:秋季采用刻痕数7个以上带顶芽的根茎,经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后种植,并于次年采收种子。  相似文献   

4.
地龙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及根茎切段繁殖.根茎繁殖速度快、出成品早,但单位面积用种栽量大,繁殖系数低.种子繁殖的最大特点是繁殖系数高,有利于迅速扩大面积,形成规模生产,每500克种子出苗3万株,育苗当年不用搭架,主根茎长达10厘米、粗1厘米、侧根茎长3~5厘米,形成越冬芽5~8个、根茎生长点4~5个,容易形成庞大的根群.下面介绍种子育苗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空气凤梨在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以Tillandsia velutina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母株及分蘖芽体内ZRs、GAs、IAA及ABA等含量,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芽的生长,芽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株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芽和母株体内ZRs含量逐渐降低,ABA含量逐渐升高;分蘖芽为2 cm时母株体内GAs、ZRs和IAA含量最高,芽为4 cm时母株体内的IAA和ZRs含量最低,分蘖芽高于4 cm,芽体内IAA和ZRs含量均显著降低;说明分蘖芽在2~4 cm时处于旺盛生长期,其生长趋于稳定,宜进行分株繁殖;另外,高水平的IAA和ZRs对维路缇纳空气凤梨的开花可能起正向调控的作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含量与分蘖芽的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艾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本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艾茎秆作为繁殖材料,研究插穗长度、插穗部位、NAA浓度对艾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 cm长度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平均生根率为66.67%,平均根数为41.8条,平均根长为11.07 cm,平均根粗为2.49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2.745;植株下端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100.00%,平均生根数为18.62条,平均根长为10.03 cm,平均根粗为1.31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5.16;当NAA浓度为1 000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66.67%,平均生根数为40.60条,平均根长为8.35 cm,平均根粗为1.04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1.69。综上所述,艾扦插繁殖时,应选择生长旺盛期进行,选取枝条代谢能力强的下部插穗,并用一定浓度的NAA处理插穗,可有效促进其生根。  相似文献   

7.
用 3种浓度每 6 6 6 .7m2用药 10 0 g,15 0 g,2 0 0 g,15 %多效唑 ( Multi-Effect Triazole,简称 MET)可湿性粉剂 ,分别兑水 10 0 kg,分两个时期 (播种后 2 4h和出苗后一叶前 )进行喷施处理 ,秧龄 30天左右调查苗高、苗茎宽、单株分蘖数、单株总根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时发现 ,喷施 MET可以显著降低苗高 ,增加茎粗 ,增加单株分蘖和鲜重 ,但对单株总根数和单株干重影响不显著。其中 2 0 0 g/ 6 6 6 .7m2 、兑水 10 0 kg喷施浓度效果最好。播种后 2 4h喷施 ,矮壮效果最佳 ,出苗后一叶前喷施 ,增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9,(24)
<正>一、根蘖繁殖根蘖繁殖一般采用开沟育苗和归圃育苗。1.开沟育苗于春季萌芽前,在距树干2m左右挖环状沟,沟宽40cm,沟深40~60cm。剪断直径2c m以下的细根,然后将沟填平灌水。5~6月,根蘖苗相继出土。当苗高长到30 cm左右进行间苗。然后在距断根沟30 cm靠近母株的一侧再开一条沟,沟宽30cm左右,深  相似文献   

9.
野生草地早熟禾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生物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草地早熟禾材料的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配置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枝角度、基株分蘖数以及根茎数、根茎长度和叶宽是表达差异的主要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总体趋势为茎和叶>根>根茎,但存在居群间特异性,反映出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特别是生物量在根茎构件中的配置,不同的居群间变异较大,表明草地早熟禾的重要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根茎在生存繁殖中的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居群间存在主要构件和生物量配置的特异性,从而为草地早熟禾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芦荟的栽培     
1.生物特性。芦荟根系发达,属于浅根性多年生多肉草本植物,叶片多肉,水分含量高达90%以上,芦荟为短日照植物。花周期性12月至次年3月,果实成熟期2—5月。芦荟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很少用种子繁殖。因为芦荟地下茎能产生分蘖而形成许多新株,故常进行分株繁殖或分蘖、分芽繁殖。分株繁殖:其一,在分株繁殖前大多将母株丛从地里挖掘出来,并多带根系,然后将整个株丛用利刀分劈成单株;其二,是直接将母株四周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而不影响母株分株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但以春秋两季为宜。分蘖、分芽繁殖是在分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旱秧抛栽不同秧龄分蘖发生及其产量的比较,结果为:(1)对分蘖的发生。单株分蘖总量以秧龄40d为多,有效分蘖数以秧龄35d为多,无效分蘖数以秧龄50d为多。(2)产量比较。秧龄35d的产量最高,秧龄40d的产量次之。综合上述结论可初步认为,旱秧秧龄在35~40d时是大田抛栽适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3年生糙龙胆生长关键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孕蕾期以茎粗、分蘖数、分枝数和花蕾数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在品种选育中选择潜力较大。其中,与种子产量性状和花蕾数呈极显著相关的分枝数可作为种子高产目标的相关性状。根增重期以茎粗、分蘖数、须根数、根重4个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均在50%左右;根重与茎粗、须根数、分蘖数、根粗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这4个性状可作为糙龙胆高产目标的相关性状。糙龙胆选择育种的最佳时期为孕蕾期和根增重期。  相似文献   

13.
“世纪星”液肥含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以及具有抗旱、防病效果的黄腐酸钠.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使用都具有明显效果.在播种前喷于土壤,可使稻种发芽早、出苗快、出苗率提高,根多、壮而白;特别是对旱育秧,可明显地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并能降低基肥的用量,一般能减少氮、钾肥用量30%~50%,磷肥用量15%~30%.在插秧时喷于土壤或用500倍液蘸根处理,可使秧苗 缓苗快、发棵早、分蘖多,根多、壮、白,并有效地增加每亩穗数,对于前茬除草剂过量使用产生的僵苗防效甚好.在分蘖前期叶面喷施也能起到以上效果.在孕穗期叶面喷施可有效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并明显提高灌浆速度,防止或减轻叶部病害的发生,对防治早衰有独特效果.在扬花或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可有效增加水稻千粒重,对防止早衰,保证水稻收获时籽黄秆青有很好效果,对水稻稻飞虱也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以上喷施一般是每亩用量100克对水30~50千克,灌浆初期喷施每亩用量为50克对水15~25千克.在水稻全生育期可酌情使用1~3次. (邮编:230031)  相似文献   

14.
一、育苗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速效生根灵浸泡不同时间对吴茱萸Euod/a rutaecarpa(Juss.)Benth扦插出苗的影响,通过用质量浓度100mg·L-1速效生根灵浸泡吴茱萸扦插枝条2h、6h、12h试验,结果表明,在扦插60d和扦插150d调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吴茱萸出苗率、株高、茎粗也相应增加,其中,以浸泡12h处理为最佳,平均出苗率达67.25%,比对照未浸泡的增加90.78%,平均株高、茎粗分别为26.53cm和2.39mm,比对照未浸泡的增加20.92%和34.27%,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0-90 cm各层都是显著大于成熟林的对应指标(P<0.05),成熟林的中等粗根(5 mm<d<20 mm)、粗根(20 mm<d)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在深层(70-90 cm)和中浅层(40-50 cm)都显著大于中龄林的对应指标(P<0.05);(3)在中龄林中,根表面积、根分枝数、根分形维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而在成熟林中,根体积、根分枝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根系各径级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2 mm各个径级对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影响显著;(4)两种林龄繁殖根系上的不定芽及分蘖株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种林龄的一级侧根数、分枝角度亦无显著差异(P>0.05);(5)对比两种林龄不同根序上的根蘖芽发现,二级根上不定芽个数均是同组一级根上不定芽个数的3-4倍;基于以上对胡杨根系的功能权衡的分析,得出:细根对胡杨根系构型有重要的影响,在胡杨根系功能权衡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生长习性1.温度适应范围大当日平均气温高于5℃,土温达2℃以上时,留兰香的根、茎、鳞、芽开始萌发,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5~30℃,在气温高于30~40℃时也能正常生长;立冬前后种植,地下根茎可安全越冬。2.喜湿润留兰香在生长初期和中期需要较多水分,但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培养模式对人参不定根的形态变化及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利用显微镜对固体培养与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人参不定根生长状态进行了观测并统计了培养过程中人参不定根的根长、根数和根粗变化,测定了不同培养模式的人参不定根中的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模式下人参不定根的根长、根粗和根数均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时间段的相对生长速率不同,其中,根粗和根数的相对生长速率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18~24d时最高,为0.041 0mm/d和0.247 3个/d,根长的相对生长速率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20~25d时最高,为0.496 7mm/d。培养40d后2种培养方式下培养的不定根中活性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但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不定根鲜重和干重分别达到91.86和10.73g/L,固体培养基中不定根鲜重和干重仅为10.38和1.37g/L,表明生物反应器培养更有利于人参不定根生物量的积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所需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瓜叶菊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瓜叶菊杂合体母株优良性状的保存方法,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瓜叶菊种苗的生产,以瓜叶菊5个不同花色母株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瓜叶菊茎段初始培养中芽诱导的影响因母株花色不同而不同,尤其在芽萌动时间和萌动数量上表现明显,其中以来自母株M1的外植体在含有0.1mg/LNAA 2mg/LBA的A5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芽萌动早且数目多;2)在继代培养中,在0~2.0mg/L范;围内,随BA质量浓度的增加,瓜叶菊芽的增殖倍数增大,但当BA为3.0mg/L时,外植体茎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厚变脆,成愈伤组织状;3)C6培养基(1/2MS 0.5mg/LIBA 2%蔗糖)是瓜叶菊离体生根培养比较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到第16天时根系诱导率为100%,平均根数为18条,平均根粗为0.09cm;来自C6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20.
1育苗1.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做母株,按株行距20厘米×10厘米种植。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1.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厘米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1.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上茎枝切成10厘米长的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厘米×3厘米进行扦插育苗,待生根、发芽后移植到大田培育。2移栽第二年早春薄荷尚未萌发之前移栽。栽时挖起根茎,选择粗壮、节间短、无病害的根茎做种根,截成7~10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厘米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