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蛤网围养殖的场地选择是根据文蛤生活习性,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缓,水质肥沃无污染,滩涂平坦,含沙量在70%以上的潮间带中,低潮区进行。本试验选择在山东省滨州市旺子岛附近的潮间带的中潮区下部进行文蛤网围养殖试验。此处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春、夏季白天大潮,夜间潮小,而秋、冬季则相反。如果把试验区选择于低潮区,则秋季不易管理。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定于中潮区下部,底质适宜且平坦,离海岸约2500m,处于渤海湾南岸,适宜文蛤网围养殖。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区的修建。试验区四周使用木桩和网片全部围拦起来…  相似文献   

2.
文蛤,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贝壳近于心脏形,表面平滑。文蛤多分布在较平坦的砂质海滩中。幼贝多分布于高潮区下部,成贝分布于中潮区下部、至低潮线以下水深5-6米处。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最适水温在15-25℃,适应海水比重在1.0140-1.0240,地理分布较广。文蛤具有随着生长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文蛤为高经济价值贝类,我县规模开发也只有近两年。1999年4月份引进北方文蛤7200公斤,规格为160颗/公斤,分别放入5口海水围塘(总面积为15.3公…  相似文献   

3.
海区文蛤养殖具有成本低、产量高、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海区文蛤养殖技术归纳起来有海区文蛤护养技术和海区文蛤围网精养技术。1养殖场地的选择1.1潮位文蛤喜底栖在潮流畅通的中潮区或低潮区。为便于管理,海区文蛤养殖场地一般设在中潮区下部至低潮区中部比较适宜,这主要有三方面优点:一是这一区域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二是采捕时间长,便于作业;三是夏秋季节退潮露滩时间适中。如设在低潮区下部,虽然文蛤的摄食时间长,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夏秋季节不会遭到曝晒而死亡,但退潮露滩时间短,不便于生产管理和来捕收获。1·2底质…  相似文献   

4.
1 试验区条件文蛤网围养殖的场地选择 ,是根据文蛤生活习性 ,应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平缓、水质肥沃、滩涂平坦、水质无污染、含沙量在 70 %以上的潮间带中潮区和低潮区进行文蛤网围养殖。试验区选择在我市旺子岛附近的潮间带的中潮区下部 ,进行文蛤网围养殖试验 ,此处属于不正规半日潮 ,春、夏季白天大潮、夜间潮小 ,而秋冬则相反 ,如果把试验区选择于低潮区 ,则秋季不易管理。经过权衡利弊 ,最后定于中潮区下部 ,底质适宜且平坦 ,而适予文蛤网围养殖 ,离海岸约 2 5 0 0 m,此处属于渤海湾南岸。2 试验步骤与方法2 .1 试验区的修建试验区…  相似文献   

5.
文蛤精养高产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围养殖区内的低潮区和中潮区,各设6个试验小区,进行不同苗种规格、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试养面积60亩,两年养成收获,总产量148934kg,总产值191万元,纯益164万元。试验发现,低潮区文蛤生长和成活率好于中潮区,布苗密度低者文蛤生长较好,适宜放养密度113~163粒/m2。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蛤是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个海区。文蛤为蛤中精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名, 文蛤的壳在药典上称蛤壳,可作药材治病。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大量需求,采捕量上升,长此下去必然造成文蛤资源的破坏,因此,开展文蛤的人工育苗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文蛤的人工育苗技术简述如下: 1 文蛤的繁殖习性及发育文蛤为雌雄异体,2年性成熟,成熟的性腺包围在内脏团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雌性呈奶黄色,雄性呈乳白色。卵呈圆球状,卵径为70~90μm,为沉性卵。当肥满度达到26%以上时为文蛤的繁殖盛期。繁殖期水温为20~30%,最适宜水温为25℃左右,温度越高性腺发育和成熟越快。根据性腺在内脏团的丰满度分为5期,0 期:内脏团表面透明,清晰可见,没有性腺分布,体质  相似文献   

7.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 《水产科学》2005,24(5):53-54
文蛤(Meretrixmeretrix)为栖息于潮间带及浅海区沙质海底的重要经济贝类,中国、朝鲜、日本常见。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辽宁省盘锦市蛤蜊岗、江苏省沿海及山东东营,资源尤为丰富。我国已有记载的种类有:文蛤、丽文蛤(M.lusoria)、斧文蛤(M.lamarcRii)、中国文蛤(M.petechia  相似文献   

8.
文蛤是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个海区.文蛤为蛤中精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名,文蛤的贝壳在药典上称蛤壳,可作药材治病.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大量需求,采捕量上升.长此下去必然造成文蛤资源的破坏.因此,开展文蛤的人工育苗及人工增殖有着重要意义.本人根据亲身实践,将文蛤的人工育苗技术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蛤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为蛤中上品,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誉,是我国大宗出口的鲜活水产品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颁布,文蛤等海产贝类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因此,文蛤养殖发展前景喜人。现将该品种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场选址文蛤具有随着生长而逐渐向低潮区或潮下带浅水区移动的习性,表现出个体大小不同、分布潮区不同的特点。养殖潮区太高,干露时间长,索饵时间短,生长就慢;中下潮区和低潮区干露时间短,索饵时间长,生长比较快。因…  相似文献   

10.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e)是中国、日本常见的经济贝类。它广泛分布在我国四个海区,而以江苏北部和辽宁营口沿海资源尤为丰富,在我国已有记载的种类有:文蛤、斧文蛤、丽文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文蛤苗种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促进文蛤养殖业的发展,进行了文蛤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亲蛤取自浅海滩涂,催产后在水温21~24℃、水体比重1.015~1.020、弱光条件下孵化,再在自然水温、水体比重1.015、光照500 lux、溶氧5 m g/L以上,pH 8.0~8.6条件下培育幼虫,投喂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时投放附着基。结果,从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育苗率近60% ,从D形幼虫到稚虫的成活率为94% 。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南岸文蛤半人工采苗增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渤海湾滩涂的主要经济贝类资源 ,由于近几年乱采滥捕的现象比较严重 ,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了探索文蛤苗种生产技术 ,达到文蛤资源增殖的目的 ,我们对渤海湾南岸———大口河以东至套尔河东侧的滩涂文蛤资源 ,进行了半人工采苗增殖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文蛤半人工采苗场地的条件滩面平坦而稳定 ,附近有大量产卵群体 ,饵料生物量丰富 ,自然苗附苗率较高 ,水质未受到污染。潮流畅通平缓 ,在含沙量最好为 70 %以上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之间 ,进行文蛤半人工采苗 ,便于看护管理和采捕作业。2 …  相似文献   

13.
一、文蛤的增养殖技术目前文蛤的增养殖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管理,保护增殖资源建立文蛤自然保护区,实行定期封滩养殖,促进文蛤自然增殖。封滩养殖的主要做法是:在文蛤繁殖季节,严格执行禁捕期和禁捕规格,以保护亲贝繁殖衍生。划定苗区和养殖区,加强管理,即根据贝苗栖息在偏高潮位的特点,将高潮区下部和中潮区上部划定为苗区,实行封滩护养,严禁人畜踩踏破坏;又依据文蛤生长及其活动规律,将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划定为养殖区,并采取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等措施。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由于采取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新港滩涂的幼贝密集,每平方米达到8,000个,即使在贫瘠的环港滩涂上,每平方米也有1,000个以上。1983年江苏省水产部门对封滩养殖区进行检测,文蛤资源增殖率较未封滩保护的海区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4.
《河北渔业》1992,(5):31-33
<正> 1 场地的选择文蛤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滩涂平坦,潮流通畅,有淡水注入的河口附近海区,底质以沙泥质或细沙质较好,含沙量以60~80%最适宜。场地设在潮间滩涂中、低潮区较为理想。文蛤苗种放养前应先在养殖场地低的一边或周围设置拦网,以防文蛤逃逸。2 生活习性文蛤属软体动物门,其贝壳略呈三角  相似文献   

15.
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2年6月至9月在启东吕滨水产苗种场进行了文蛤(Meretix meretrx Linnaeus)规模化人工育苗,在450m3育苗池(1.5m×30m)共培育出0.6mm体长的文蛤幼苗31.8亿粒,获得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今后文蛤人工养殖苗种供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进行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同时,对亲贝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幼虫生态习性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国文 《福建水产》2021,(1):98-102
为促进皱肋文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批量优质苗种,研究开展了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育苗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结果表明:分六批次催产皱肋文蛤亲贝580 kg,共获受精卵40.336×108粒,孵出D形幼虫总量为28.437×108只,受精卵孵化率为70.5%;浮游幼虫培育7 d后开始变态附着,获初附稚贝15....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辽宁沿海滩涂文蛤围网养殖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试验结果显示:在适宜滩涂中、低潮区设置围网面积3.33 hm2,6-8月分别向网内投放平均壳长3.28 cm的文蛤苗共计5100 kg,至10月14日历时65 d取样定量,网内文蛤现存量为10500 kg,平均壳长4.55 cm,平均壳长日生长195.38μm,成活率(存留率)86.29%;不同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文蛤滩涂开始投放密度在2493.90~3723.75 kg/hm2较为合适,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日增重与养殖密度的函数关系式为Y=41.97e-0.0015X;文蛤的平均体重与平均壳长的函数关系式为Y=0.000222X3.056;对文蛤在潮汛期移动试验观察得知4 cm以上的文蛤移动活跃,1.26 cm以下小苗在观察时间内很少移动,另从环境条件的改变观察到,刮南风天文蛤很少移动,北风天移动较活跃,特别是3 cm以上文蛤更有较强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蛤中上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水产品之一。近几年来,文蛤的生产方式由护养发展成为人工移养增殖,需要的文蛤苗种量增大,全靠自然海区的苗种已不能满足文蛤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从1990年起即进行了文蛤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现将我们多年探索出的文蛤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 亲贝蓄养促熟 文蛤人工育苗所用亲贝的性成熟程度直  相似文献   

19.
<正> 几年来,全国已有五个省先后进行过文蛤(Meretrix meretrix)人工育苗方面的试验,伹至今均未进入生产性试验,原因之一是育苗技术尚未过关。育苗技术应是掌握对于幼虫和幼苗生态习性为基础,而文蛤幼苗生态习性方面的专题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曾进行过文蛤幼虫阶段生态习性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20.
坛紫菜移动养殖即在海区采苗时,把苗帘推向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当时一般海区的水温为29~31℃,中潮区下部和低潮区上部水温较低,以避开高温造成的烂苗。经过一段时间养殖收获以后,随着水温降低至约18~19℃,再及时把低潮区的苗帘移向中潮区和中潮区上部,以防低温侵害蓄小潮不干露烂苗。当水温明显下降至约16℃时,应把中潮区下部的苗帘移向高潮区,以增加光照,延长坛紫菜的生长期。在这种移动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