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方格簇熟蚕自动上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格簇所产蚕茧质量好,价格高,但技术较难掌握。渠口农场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方格簇熟蚕自动上簇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用工。  相似文献   

4.
王慧芹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80-280,282
结合新昌县对方格簇的使用情况,总结了方格簇好处,介绍方格簇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包括簇具的准备、上簇法、簇中管理、消毒与保管等方面内容,以为家蚕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方格簇上簇的蚕茧茧质好,茧价也比普通蚕茧高30%,提高了蚕农的收益。而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操作简单、蚕农易学、便于推广应用。从上簇前的准备、自动上簇法、簇中管理、注意事项、采茧、消毒与保管等方面介绍了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岚皋县方格簇上簇技术,主要包括方格簇准备、方格簇消毒、上簇方法、簇中管理、适时采茧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纸板方格簇省力上簇法的适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簇采用纸板方格簇,能省工、省力、消毒方法简单彻底,收藏容易。在减少簇具投资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少了下脚茧,提高蚕茧质量、单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方格簇省力化自动上簇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并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茧质,达到蚕农和厂家双赢的结局。本文总结了方格簇省力化自动上簇技术的优势,并从簇具和附件的准备、上簇、簇中管理、采茧和簇片的后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方格簇省力化自动上簇技术,以期为蚕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上簇是养蚕的最后阶段的重要工作,上簇及簇中管理做的好,蚕茧质量好,蚕茧价格高,丰产丰收,反之,茧质差,价格低,效益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上簇及簇中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更要依靠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发展现代蚕业,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求得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增加蚕农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广和普及纸板方格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田时铭 《新农村》2007,(6):21-21
大蚕期,特别是五龄蚕,用桑量占全龄期85%左右,除沙、给桑等大量用工都集中在五龄期。据调查,传统的蚕箔养蚕,张种用工16工左右。采用大蚕固定蚕台育与自动上簇,同传统的蚕箔育相比,可节省劳力50%以上。1.简易蚕台制作用木料制作成蚕架,蚕架宽、长度应结合簇具宽、长度(塑料折簇  相似文献   

16.
对寒地饲养桑蚕关键性技术进行了阐述。蚕卵催青温度保持在22℃、干湿差2.5℃,到第5d至孵化期,蚕卵保护温度为25~26℃,干湿差1~1.5℃;小蚕期饲养温度1龄适宜温度为28℃,干湿度为1℃,2~3龄适宜温度为26~27℃,干湿差1~1.5℃;大蚕饲养适宜温度23~25℃,干湿差2.5~3℃,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室内高温、多湿。在各龄期要精选良叶,稀放饱食,严格消毒防病,控制病原。该项技术的形成与应用,推动了寒地桑蚕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蚕量的增加,上簇劳动强度的增大,传统的上簇方法与生产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为此,特给大家介绍一种自动上簇方法,供广大蚕农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蚕子发育整齐,是推行家蚕自动化上簇的首要保证,是确保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要使蚕子发育整齐,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搞好蚕种领回后的保护,促进孵化整齐蚕种领回后立即倒出平摊在垫有白纸的白内,放在温度26℃,干湿差1.5 ̄2℃,且黑暗(用黑布遮盖)的环境中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期簇具准备及簇中保护蚕经过4眠后到5龄期,5龄6d左右进入催熟期,此时蚕的食叶量会逐渐减少,一般给叶桑2~3层,过多则浪费桑叶。见少量熟蚕时,只需给桑叶0.5~1层。熟蚕一般早晚熟蚕少,中下午熟蚕多,第1天熟蚕少,第2天熟蚕多,第3天基本熟完。蚕到5龄6d左右时,要准备上簇的房间和簇具。安排人员打扫上簇的房间,簇具要曝晒。检查数量及有无破洞,及时增添修补,一张蚕种需方格簇200~220片,塑料折簇60~70  相似文献   

20.
养蚕技术 按以下方法进行种养,每亩成龄树每年饲养3盒蚕种,蚕茧产量平均为120~130公斤。1养蚕前的准备1.1 蚕种与桑叶的平衡。在每期养蚕前要做好桑叶产量的评估,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和当年桑园的管理水平估测出桑园产叶量。一般春蚕每公斤茧用桑14~15公斤(芽叶),每盒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