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2.
3.
韦公远 《花卉》2003,(10):19-19
  相似文献   

4.
5.
附石盆景能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有机融合在一起,是顽强生长绝壁悬崖石隙或峰峦岩巅的树木形象的缩影和特写。树身嵌入石壁,绕石穿洞,树干有依托,奇石有险势,树姿苍翠,根裸露抱石,穿石有形,气势连贯,浑然一体,神态多姿,风韵潇洒。  相似文献   

6.
7.
唐吉青 《花木盆景》2003,(11):40-41
附石盆景亦称为石附式,就其盆景材料结构而论,除树木之外,山石亦占有重要的构成因素。“附”字在汉语里有另外加上、靠近、从属或依赖等含义。附石盆景是否理解为在树木盆景中另外加上山石、树木与山石相互依靠,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从属和依赖的关系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三至四种的树石结构,称为附石盆景。  相似文献   

8.
张钧和 《花卉》2012,(7):35-35
附石盆景是以石为主,树木依附在石头上生长,石树连成一体的一种盆景造型艺术。将树木附植于石间,根系伸入石缝而生,枝干盘曲伸入石洞或石上丛生。或悬垂石下,或横斜傍石.使奇石与古树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盆景艺术欣赏水平和享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上盆景出口量不断增长,因而拓展盆景创作思路,提高盆景档次已成为盆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松,历来被认为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象征。广西梧州人热衷于山松盆景,不少优秀作品为粤、港、澳盆景界人士所喜爱,有的远销东南亚。遗憾的是,山松附石盆景尚属少见,究其原因,大概是山松的根没有榕、福建茶、朴等树那样发达,附石难度大,成活率不高。笔认为,山松附石虽有“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1.
附石盆景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其制作过程地有区别。这里介绍一件由残缺严重的雀梅盆景改作而成的附石盆景,并试以图解的形式介绍它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永成 《花木盆景》2006,(10):29-29
金雀学名锦鸡儿,属多年生从生性灌木豆科植物。由于生态原因,一般情况适用于制作多干式或以根代干式为主的小型盆景,中大型作品坯材甚为少见。本人在98年秋得此桩坯,  相似文献   

13.
谢荣耀 《花卉》2017,(19):43-43
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叶恩甫(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  相似文献   

14.
岭南附石盆景艺术又名石树盆景,是由佛山叶恩甫借鉴发展起来的,经过盆景爱好者从技术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成为岭南派的特色。虽然历史不长,但它在省、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00,(7):32-33
附石盆景以其造型优美,构思精巧,形式多样,选材便利,制作简单便于掌握,培养周期短,雅俗共赏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在多年附石盆景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附石盆景的制作经验,在此供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17.
柯孝仁 《花木盆景》2003,(11):20-20
石头上的树是一种意境。石头将绿意搁置时空边缘,树把生命写进石头深处。瞧!那“摇摇欲坠”的枝干,用自己逸宕的精气,执着生命另一种状态的平静,与根之安闲成为美丽。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19.
在树桩盆景的创作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作者在桩景的旁边点缀上几块贴切的石头,可称为补石、配石。补石之后的桩景,若树石结合得恰到好处,立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补石配石, 可以增加树桩盆景的美感,增加局部的重量感,增加动感, 增强盆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丰富与活跃桩景的表现形式, 弥补树桩盆景局部的不足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