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沈阳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化蛹数量与寄主树的距离呈对数关系,即化蛹的数量随距寄主树的距离增加而明显降低,多数分布在距寄主树20m之内;美国白蛾越冬蛹在寄主树下垂直分布呈抛物线状增减,在12~52cm之间的数量最多,当增至80cm以后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越冬蛹的数量随越冬场所材料的不同其分部的深浅也不同,化蛹深浅排序是石堆﹥树洞﹥土墙缝﹥老厚树皮缝。  相似文献   

2.
云斑白条天牛产卵刻槽在美国山核桃树干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样树的调查结果表明:1~3 a生美国山核桃幼树无云斑白条天牛产卵刻槽,4 a生以上植株,云斑白条天牛产卵刻槽垂直分布位置随树龄的增大而逐年上移,其中,在4~13 a生树上,主要分布在离地50 cm以下。树皮厚度是影响产卵刻槽垂直分布变化及产生空槽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标准地及样树调查,查明云斑天牛产卵刻槽在杨树树干上的垂直分布规律.其垂直分布位置随树龄增大而逐年上移.在2~5a生幼树上,主要分布在离地1m以下.树皮厚度是影响产卵刻相垂直分布变化及产生空槽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入木质部的高峰期,9月绝大多数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直至化蛹。树干2m以下的幼虫排粪孔数与树木胸径成正相关,而与最高活枝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最高活枝高度在4~7m时,幼虫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柿广翅蜡蝉为杂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农林作物.该虫以产卵刻痕的危害方式对茶树造成危害,为了解其在茶树上的产卵习性,采用室内饲养和茶园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柿广翅蜡蝉的发生与产卵特性.结果表明:柿广翅蜡蝉在苏州地区茶树上1年只发生1代,10月初开始产卵,中下旬是产卵高峰期,持续至12月底.成虫喜产卵于直径为0.3 cm左右2年生枝条表皮光滑处,刻痕长度0.5 ~2.5 em,每刻痕内有卵粒6~38粒.卵孵时刻痕表面的白色蜡丝逐渐消失,呈现出灰褐色.该结果可为苏州地区茶树上蜡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平均落卵量、落卵所占百分比和不同松针上幼虫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ère和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对寄主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白皮松P.bungeana的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选择趋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思茅松,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上的成虫平均落卵百分比分别为46.98%,26.10%,22.73%,4.19%;思茅松毛虫在思茅松,华山松,白皮松,油松上的成虫平均落卵百分比分别为48.22%,23.55%,15.80%,12.44%。在36 h观测时间内,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幼虫对4种松树的取食选择趋性不一致,且与成虫产卵选择趋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杨树白杨派品种对黄斑星天牛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嗜好青杨派、黑杨派杨树品种,对白杨派品种蛀害较轻,最高蛀害指数为28.85%;最低为5.16%;而青杨派、黑杨派高达95.26%和85.96%。在白杨派品种上的产卵趋势是随树皮厚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渐增,适宜产卵的树皮厚度在0.25~0.4cm之间;蛀害指数是随材质弦面硬度增加而呈双曲线函数渐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树皮厚度和树皮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树皮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精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测量树木的直径和树皮厚度,经过相关公式计算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树皮厚度随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树皮系数随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桦树和山杨总树皮系数分别为1.093和1.078,其变动系数桦树O.94%,山杨为0.81%。  相似文献   

10.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则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近熟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低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过熟林乔木层碳储量最高。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至过熟林恢复至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氮储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的中龄林与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年变化量高于近熟林,近熟林年变化量呈净减少;在思茅松天然林中,人工更新与在常绿阔叶林中造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可以累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此外,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1.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树上的松墨天牛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数量随着树体高度的增加呈"钟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寄主的中部,其中2~5 m高树干上的蛀入孔数量占总蛀入孔的64.88%,2~5 m高树干上的蛹室数量占总蛹室的62.44%,3~6 m的羽化孔占总羽化孔的63.47%;松墨天牛的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树枝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树干上的分布,说明树枝是幼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同时也是松墨天牛越冬的重要场所;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的数量与马尾松树胸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其在马尾松树南北两侧的分布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实测标准地法分析研究武陵毛竹林分各项因子相关关系,着重研究了竹株生长规律,竹株直径,竹高,内外径与用材长关系,提出经济用材长概念,并通过标准竹轮 ,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片重,求出生长效率及与经济利用关系,经济材长与不同地区竹株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pine wilt disease has spread to cool-climate regions in Japan and, more recently, the potential risk of it spreading into the European midwest has also become a concern. In a coastal pine stand (84.7?ha) in Akita, near the northern limit of pine wilt disease in Japan, we investigat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incidence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disease to trees and oviposition by the disease’s insect vector, Monochamus alternatus, during a two-year period. Foliage discoloration occurred throughout each year,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 showed a bimodal pattern in Pinus thunbergii (a higher peak in May–June and a smaller peak in October) and a clear peak in June in P. densiflora, which differed from the patterns in seasonal variation seen for warm-climate regions. Oviposition scars by M. alternatus were found in 40–45% of the trees damaged each year. The percentage of trees that had oviposition scars was higher in P. thunbergii than in P. densiflora. This appeared to reflect the difference in seasonal discoloration patter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Analysis of the oviposition risk showed that trees that exhibited discoloration starting between July and October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r significantly higher oviposition scar densitie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that became discolored 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 (2.5–14.6-fold higher risk than during other months). Oviposition scar densities per damaged tree were similar within the period of higher oviposition risk. Considering both oviposition risks and scar densities, we concluded that trees with discoloration that become apparent between July and October are important targets f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pine wilt disease in Akita.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白桂木种子繁殖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白桂木播种育苗,研究白桂木1年生苗在苗期的生长规律。经定期观测和回归分析,模拟苗木生长与时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将生长期划分为3个时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生长盛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60%-70%;用幂函数模型来模拟白桂木1年生苗各生长时期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情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翠雀花观赏性状的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花蕾数量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分枝数、茎粗、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株高、基叶数。其中分枝数对花朵数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关系为线性。对单朵花径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分枝数、叶数、花蕾数量,回归分析中株高与花径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播种密度及遮荫度对草珊瑚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三明市岩前林业站苗圃开展不同种植密度、不同遮荫度条件下的草珊瑚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度对草珊瑚幼苗的苗高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地径、根系长度、根系数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播种密度120株.m-2、遮荫度75%条件下,草珊瑚平均苗高、地径、根长以及根数均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大青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王爱静,王成祥(新疆林业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63)李中焕(新疆阿克苏地区林业处森防站阿克苏843000)关键词大青叶蝉,新疆杨,防治指标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s(L.)近年在新疆阿克苏等地区暴发,主要...  相似文献   

18.
长序榆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长序榆种子育苗为对象,研究苗木年生长规律。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苗木的生长时期,拟合了高、径生长的logistic方程,找出苗木高、径及主根生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元宝枫叶数量变化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除整株叶片的1 3、2 3、3 3叶量对元宝枫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采叶量和采摘时间显著影响着元宝枫的株高、地径、叶面积和叶生物量干质量,而对冠幅影响不显著。随着采叶量的增加,对元宝枫的影响显著加强;采叶时间的影响依次是6月>4月>8月。4月采叶3 3显著抑制株高、地径、叶面积和叶生物量干质量增长;6月采摘对株高和地径的生长影响显著,但对叶面积和叶生物量干质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