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蔬菜》2012,(13):3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团队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甘蓝上首次发现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建立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方智远  孙培田 《园艺学报》1997,24(3):249-254
从甘蓝原始材料79-399的自然群体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株79-399-3。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雄性不育受一显性不育基因CDMs399-3控制。该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现为环境敏感和环境稳定两种类型,且温度是影响不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环境敏感的显性雄性不育植株通过自交可以得到显性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显性纯合不育植株与普通自交系或相应的姊妹系杂交获得了不育株率达到100%、不育度达到或接近100%的不育群体。根据CDMs399-3基因的这一遗传特点,建立了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配制甘蓝杂交种的新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和繁殖显性纯合雄性不育材料,然后与遗传差异较小的普通自交系或姊妹系杂交得到不育系。选择园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群体作不育系,与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杂交,配制出了优良的杂交组合。试验采种结果表明,携带CDMs399-3基因的甘蓝雄性不育系结实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团队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在甘蓝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甘蓝上首次发现显性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建立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4,(1)
<正>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荣获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据了解,方智远院士带领其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历经30余年,针对原有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甘蓝杂种种子杂交率难以达到100%,以及生产上对优质、抗病、抗逆甘蓝新品种的需求,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5.
甘蓝制种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变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笔者在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利用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育成了一批优良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16、中甘17、中甘21等6个新的甘蓝杂交种,其中已有5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开始用显性雄性不育系规模化生产甘蓝杂交种并向市场提供商品种子。由国外引进经过改良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通过多年转育、改造,获得了10余个可实用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22等优良甘蓝杂交种并开始制种应用。  相似文献   

6.
《北方园艺》2012,(13):141
正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863"项目"蔬菜分子育种技巧研究和新品种选育"获得重大突破。科技人员利用分子标记开展的白菜、甘蓝、西瓜、黄瓜、甜(辣)椒等多种蔬菜和园艺作物获一批高密度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分子标签技巧培养的蔬菜杂交品种,可将育种时间从传统的3年缩短到1年,显然增进了甘蓝等雄性不育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结球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546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品比试验中发现的青花菜雄性不育单株为不育源,与近圆球形结球甘蓝自交系进行回交转育,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并利用该不育系试配了几个杂种优势明显的甘蓝杂交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由萝眩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大800382和二800782的特点,两个雄性不育系均表现全不育,其不育率不爱折影响,植性状与正常植株无明显差异,在甘蓝育种和种子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外引进3份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经田间观察,其花朵开放正常、蜜腺大、花蜜多、雌蕊正常,低温环境下幼苗均不表现黄化,与甘蓝类蔬菜可育的自交系杂交,其后代均表现为100%不育,所有的甘蓝类蔬菜均能保持其不育性。通过连续回交转育,育成一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并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鉴定筛选出6个不同类型的甘蓝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番茄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丰富、适应力强,广受众人喜爱。其杂交优势明显,利用植物雄性不育育种可降低制种成本、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制种效率和种子纯度。该研究阐述了番茄雄性不育的分类、影响番茄雄性不育的因素,探讨了番茄雄性不育的利用和遗传育种上所遇到的问题,以期为番茄雄性不育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云花  简元才 《蔬菜》2005,(12):8-8
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花椰菜生产发展很快,栽培面积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为了丰富、更新花椰菜品种,提高花球产量和品质,改进育种技术,本课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椰菜品种改良育种研究,利用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获得一批不育性稳定的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育种已成为许多蔬菜的主要育种方法。其中,选育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是关键。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创造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可以克服常规育种手段的局限性,较之利用自然变异、远缘杂交和引种等选育手段具有更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我国在番茄、大白菜、甘蓝等蔬菜上利用基因手段获得雄性不育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新的胞质型雄性不育材料,我所甘蓝杂优组开展了萝卜×甘蓝的远缘杂交工作。但在远缘杂交过程中,不亲和性较为严重,有些组合很难得到正常的Fl种子,原因比较复杂,用常规手段不易解决。为此,我们用本所甘蓝杂优组提供伪远缘杂种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法,使幼胚脱离母体,在人  相似文献   

14.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植物学性状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主要植物学性状初步观察杨丽梅刘玉梅王晓武孙培田庄木方智远(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在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中,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种一代与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相比,具有杂交率高、亲本繁殖成本低等优点。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又具...  相似文献   

15.
胡鸿  徐利群 《中国蔬菜》2006,1(6):36-36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带领的甘蓝育种课题组,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攻关研究,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上述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显性雄性不育甘蓝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2006年5月17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育种技术展示会”,中国工程院白玉良秘书长,科技部农村司杜占元司长,农业部科教司石燕泉副司长,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北京市科委,中国农业科学院翟虎渠院长、屈冬玉副院长,科技管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记者30余人出席了展示会并参观了甘蓝新品种展示田和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的甘蓝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16.
《长江蔬菜》2003,(3):55-55
1育种技术研究①雄性不育育种技术研究筛选出10余个不育性稳定、经济性状优良且配合力好的甘蓝显性不育系并配制出新的优良杂交组合;鉴定出29个新的纯合显性不育株,其中02—12MS为新类型显性不育系,使甘蓝显性不育系类型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6个;获得优良青花菜显性不育系3个,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3个。获得含有PS-2雄性不育基因的番茄不育系;甜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QTL定位得到初步结果,建立了8个连锁群,确定了控制辣椒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s的大致区域;提出大白菜核基因型、异源胞质型和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遗…  相似文献   

17.
《园艺学报》2015,(2):200
<正>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制种中易出现假杂种、亲本繁殖需人工授粉成本高等弊端,方智远带领甘蓝课题组成员,历经多年从30多万株种株中发现了甘蓝新型雄性不育源79-399-3,经研究阐明其不育性为显性核单基因控制,并从其自交后代中选育出纯合不育株,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  相似文献   

18.
陕西华县辛辣蔬菜研究所同延龄所长主持的“洋葱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研究课题,2005年3月30日在陕西杨凌通过专家组的鉴定验收。该课题通过多代回交选育获得了洋葱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研究解决了洋葱杂交制种中父、母本花期不遇的问题,洋葱抗未熟抽薹育种及与洋葱品质、耐贮性相关的单心率育种等技术问题.并利用雄性不育系成功的培育出洋葱杂交一代——金罐一号和黄高早丰一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甘蓝种质资源;抗病、抗逆等常规育种技术和以分子标记、小孢子培养、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的规模化应用大大提高了杂交种的种子质量;育成58个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蓝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我国甘蓝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十一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引进和创新出一批优异的甘蓝种质资源;抗病、抗逆等常规育种技术和以分子标记、小孢子培养、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的规模化应用大大提高了杂交种的种子质量;育成58个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蓝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我国甘蓝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