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菌粗毒素的抗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从黑龙江省代表性灰色梨孢菌株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北方农业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抑制作用呈规律性变化,随着粗毒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抑制程度也相应地增强。根据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平均抑制率,龙粳14号、东农418号对粗毒素的毒害作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松粳6号对粗毒素的抗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菌不同菌系的粗毒素对水稻品种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稻瘟病菌及其制备的精毒素注射心叶和穗苞,结果表明,粗毒素对水稻叶及穗部的毒性与产毒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对水稻的致病力基本相似。水稻品种与病菌水种之间的分化性互作,仅在个别品种与粗毒素的组合中表现出来,这种分化性互作是特殊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查明,粗毒素对水稻品种叶部与穗部毒性的一致性比病菌致病力的一致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6~2010年,对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水稻区(生)试274份品种(系)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区试材料的抗性水平差异明显,无高抗品种(系),对叶瘟表现抗病的材料134份,频率为48.9%,对穗颈瘟表现抗病的152份,频率为55.5%。5a推广品种共计26个,主要有龙粳20、黑粳8号、垦稻18、龙粳25、龙粳26、龙粳29、垦粳2号、龙粳31等,累计推广面积248.07万hm2,占全省5a水稻播种总面积的15.9%。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对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在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粗毒素的研究及利用方面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目前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致病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外源筛选因素进行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均达相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稻瘟病菌及其制备的粗毒素注射心叶和穗苞,结果表明,粗毒素对水稻叶部及穗部的毒性与产毒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基本相似.水稻品种与病菌小种之间的分化性互作,仅在个别品种与粗毒素的组合中表现出来.这种分化性互作是特殊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查明.粗毒素对水稻品种叶都与穗部毒性的一致性比病菌致病力的一致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稻瘟菌毒素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稻瘟菌毒素对水稻生理结构和生化特性的影响。明确了稻瘟菌毒素可对水稻植株生长特性、细胞结构、相关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毒素对水稻的影响效应与病原菌相似。  相似文献   

13.
1989~1991年以早籼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广陆矮4号和原丰早等为供试品种,用ZB_1(85-14),ZB-(15)(0262),ZC_(15)(84-76)等稻瘟病菌(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Barr.,无性态为Pyricularia oryzae Cay.)菌株,分别测定了供试品种的病斑大小、相对侵染率、相对抗病性指数、群体抗病性、病斑产孢能力和潜育期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6个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它们均为慢瘟性的有效组分,其中湘州5号、二九丰、浙辐802与对照相比具有病斑小、相对侵染率低、相对抗病性指数较高、群体抗病性较强、病斑产孢能力较差和潜育期较长等特点,表明这3个品种对供试菌株具有慢瘟性的性能,在旱圃条件下表现为发病进程缓慢。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之间呈显著相关。此外,本文还就慢瘟性与广谱抗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初步提出了慢瘟性的简易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方式与通气量6个单因子对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装液量250mL的通气条件下,在PDA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7d,是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适宜产毒条件。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菌粗毒素的定量生物测定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诱致秧苗萎蔫、抑制胚芽生长、抑制胚根生长和抑制种子萌发等毒素生物测定方法都能有效地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定量测定,而以后两种方法效果较佳。粗毒素制剂的不同pH值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处理前胚根的长度对抑制胚根生长法的定量测定结果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27和西南科技大学自育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恢复系“2330”为材料.研究目前四川地区的稻瘟优势菌株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势稻瘟菌株A2中,随着稻瘟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能力显著降低,“2330”的最低诱导率为16.7%,蜀恢527只有12、5%:愈伤组织的致死率随毒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最高致死率达到100%。在混合毒素培养基中粗毒素浓度为30%的处理选择效率较合适.但是增加毒素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效果和提高得到抗性突变苗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连续3年对来自国内外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叶锈和白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秆锈病抗性较好,部分材料对叶锈病表现抗性,但全都感染白粉病。据此提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孢子传播的影响因素与田间捕捉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Cavara)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了解稻瘟病菌孢子生活史中的影响因素,监测稻瘟病菌的时空分布动态,对于预测预报病情的发生,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机和指导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影响孢子传播的因素和孢子捕捉的方法,并就玻片法捕捉孢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吴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6-7097
[目的]鉴定安徽省选育或引进的早稻新品种(组合)在不同区域条件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方法]依据省种子管理站要求,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产量最高的为浙辐2306达7 575.0 kg/hm2,早籼276位居第2位达7 300.5 kg/hm2,位列第3的是直早038达6 987.0 kg/hm2,均比对照高;浙辐2306、早籼276、直早038的农艺性状、抗性等也较好。[结论]参加续试的品种浙辐2306、早籼276和直早038可进行生产性示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对稻瘟病菌的生防效果,并对发酵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500 mL水中含麸皮10.0 g,玉米芯粉15.0 g,硫酸铵1.0 g,磷酸二氢钾1.0 g,氯化钙0.15 g,硫酸镁0.25 g。最适发酵条件:初始pH值5.5,每250 mL三角瓶加培养基60 mL,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8 d。在此最适的发酵条件下,其相对抑菌率达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