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川单13 号小区产量与播种期( X1) 、种植密度( X2) 和KCl 施用量( X3) 的数学模型^y = 67708695 - 1840830 X1 + 2785230X2 +1188810 X3 + 86250 X1 X2 - 3975000 X1 X3 + 2463750X2 X3 - 922440X12 + 1918530X22 -1010565 X32 。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750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3 月19 日~29 日播种,按50430~51360 株/hm2 密度种植,施KCl15765~22080kg/hm2 。  相似文献   

2.
在平凉川水区进行的带田地膜小麦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带田地膜小麦增产效果显,品种以85(84)、鲁麦15号比较适合带田地膜种植,较兰天6号(当地主栽品种)分别增产23.2%、21.2%,85(84)在每垄播6行(825.0万粒/hm^2)、鲁麦15号在每垄插5行(68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晋甘薯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4~1997年,对晋甘薯3号的施肥量、密度、扦插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晋甘薯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1131~1386kg/hm2,P2O511625~12855kg/hm2,K2O3681~4359kg/hm2;合适的密度为52500株/hm2,适宜的扦插期为4月25日左右。执行这套方案,甘薯产量可达450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育苗移栽夏玉米适宜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206最优设计,探讨了晋中水地麦区麦后育苗移栽玉米晋单32号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移栽玉米只有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磷肥用量,才能获得高产。并得出了单产高于7500kg/hm2的优选技术配合为:密度60000~69000株/hm2,施N11507~18837kg/hm2,施P2O55754~9419kg/hm2。  相似文献   

5.
地膜穴播春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对临夏州地膜穴播小麦施肥和播种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川塬地地膜穴播小麦施N1125~1500kg/hm2、磷肥(P2O5)900~1200kg/hm2、播种量为2273kg/hm2(即12粒/穴)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基本苗达到4000~5000千苗/hm2,成穗数达到4500千穗/hm2左右,穗粒数在40粒以上,千粒质量在39g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油758产量最大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9月22日播种10月27移栽,纯氮用量150kg/hm^2,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达2595kg/hm^2。  相似文献   

7.
豌豆新品系87505 是以75131作母本、8031 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3~1995 年的定西地区豌豆新品种(系)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1 3845 kg/hm 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334% ,居6 个参试品种(系)之首;在全区6 个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1675 kg/hm 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104% 。该品系平均株高586 cm ,生育期91 d;白花、白粒,千粒重224 g;抗旱、抗根腐病,适宜在年降水量350~450 m m 、海拔1 800~2 300 m 的半干旱坡地、梯田地、川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平凉地区川水地地膜冬小麦不同播期,密,密度,品种,播种方法,施氮方式及麦后复种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最早和露地时间一致最晚为10月10日,小麦单种以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10业,播量495万粒/hm2为宜。小麦玉米带种小麦带80cm,播量412.5万吨粒/hm^2较适宜,带小小麦品种以85(84)、鲁麦15为好;氮肥以纯氮180km/hm^2一次全底  相似文献   

9.
应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方法,了毕节糯高粱在黔中地区的播种期、栽培密度和氮、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和生育特性和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毕节糯高梁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产量≥6.0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4月16-19日,栽植密度12.0-12.5株/m^2,氮肥用量126.33-168.42kg/hm^2,K2O用量190.65-247.17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自加拿大的40 个春小麦品种的试验、观察、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宜甘肃河西和中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春性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大导弹和蓝天。其中面包小麦品种大导弹加工面包评分86 分,平均产量5 49240 kg/hm 2,适于河西灌区种植;品种蓝天加工面包评分884 分,平均产量5 00820 kg/hm 2,适于中部川水地种植。引进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可作为种质资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皖麦30晚播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寻优方案 ,研究了播期、播量、施氮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综合效益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得出在我省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选用皖麦 30品种 ,单产在 6 75 0kg/hm2 以上的最优农艺组合为 :播期 10月 2 9~ 11月 6日 ,播量 16 3 .5~ 2 19.0kg/hm2 ,底施纯氮 90~ 12 0kg/hm2 ,配合拔节期追施 90kg/hm2 纯氮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 5 72 .0万~ 6 2 5 .5万穗 /hm2 ,穗粒数 34.6~ 36粒 ;千粒重 38~ 41g。  相似文献   

12.
采用5因素2次(1/2)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小麦泰山21号主要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泰山21号产量8700~9300kg/hm2区间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用纯氮249.3~260.9 kg/m2,基施P2O5 102.9~109.1 kg/hm2,基施K2O 115.8~129.1 kg/hm2,10月3~5日播种,基本苗159.6万~166.1万个/hm2,氮肥基追比例为4:6,追肥于拔节末期施用.  相似文献   

13.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1-3952,3981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施氮肥(N)62.4~74.0kg/hm2、磷肥(P2O5)109.2~129.5kg/hm2、钾肥(K2O)78.0~92.5kg/hm2,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万~19.9万株/hm2;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适期播种冬小麦主茎叶片形成和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滨州地区确定适宜的播期时间范围和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比较了适期播种冬小麦主茎叶片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积温,并确定出在本地区的播种时间范围和高产条件下的适宜基本苗、肥水运筹。[结果]在滨州常年适宜条件为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积温600~750℃。多穗型品种的基本苗以105万~165万/hm2为宜,中穗型品种以120万~180万/hm2为好。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总量折尿素450~600 kg/hm2。中穗型品种实现高产比较稳妥,小麦产量9 000 kg/hm2以上,应选用穗数600万~675万/hm2,穗粒数40~45个,千粒重40~45 g,穗粒重1.6~2.0 g的品种。[结论]适期播种,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当前黄淮麦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合生产调查,研究分析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同步改善的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氮-高效型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应由9月25日左右推迟到10月2—9日,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种植密度300万株/hm2,冬性品种适当早播,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化肥施用量为氮225.0kg/hm2、磷(P2O5)135.0kg/hm2、钾(K2O)103.59~130.20kg/hm2、硫酸锌20.39~25.04kg/hm2和硫酸锰19.26~24.34kg/hm2,氮肥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450m3/hm2),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使用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保障小麦产量不下降、品质不降低。建立了以选用品种,调整播期、播量,重施底氮、平衡施肥,确保底墒充足、冬前限量灌水、拔节期增量灌水和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核心内容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主要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皖麦48的推广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密度和播期对弱筋小麦皖麦4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密度>施磷量。建立了各试验因子与产量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它们的互作效应及其优化组合。以产量7796.0kg/hm2为目标,共模拟提出了1490套组合方案,95%置信区间分布对应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和播期分别为294.60~305.40万基本苗/hm2、157.08~164.64、85.62~89.55、198.08~207.90kg/hm2和11月1日~3日。[结论]找出了影响皖麦48产量的最佳栽培组合,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怀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57-6959
[目的]研究河西绿洲不同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对植株叶片水分状况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F1)、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 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F2)、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1 000 m3/hm2(F3)、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5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4)、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5),灌水总量分别为2 500、3 500、4 500、3 500、4 000 m3/hm2。[结果]抽穗期到开花期,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20~40和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极显著相关;开花期至灌浆前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其中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显著相关;灌浆前期至灌浆中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但整个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灌浆中期的降雨提高土壤上层含水量,因此0~4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0.91);而灌浆后期,二者却表现出负相关(r=-0.55~-0.97)。[结论]该研究可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