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无公害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茬与整地 1.1选茬适宜大豆的前作为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1.2.整地春播大豆地块应在上年收获前茬作物后进行秋耕,深度18~22厘米,耕翻后随即耙地.夏播大豆在前茬作物收获前,浇串茬水或收获后及时浇底墒水.结合耕地施用基肥.  相似文献   

2.
一、选茬与整地1.选茬大豆适宜的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高粱、棉花,避免大豆重茬、迎茬,也不宜种在向日葵、油葵茬上。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土壤 pH 值6.5~8,轻粘土、砂壤土、壤土均可,总盐量低于0.3%以下,平整,灌排条件良好。2.整地春播大豆地块应在上年收获前茬作物后进行伏耕或秋耕,翻地深度不少于25厘米,不留犁沟,耕翻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地、选地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的地块。实行与非豆科作物三年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整地,秋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要求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不留地头和荒格子。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优质高产的基础保证。大豆前茬最好是玉米,因为玉米生产中施肥比较多,管理也精细,杂草也比较少。除了玉米,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茬,因为小麦  相似文献   

4.
1 大豆重迎茬种植的危害 重迎茬种植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病虫害加重.重迎茬种植前茬大豆品种残存的病源数量高,如根腐病、孢囊线虫病、菌核病等,同时根潜蝇、蚜虫、大豆食心虫等病源基数也高,各种病虫害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选茬、整地 1、选地:应选用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肥力较好、排水良好的黑土、黑钙土. 2、选茬:优先选择大豆茬或马铃薯茬.大豆茬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养分,被称为"油茬".不要选用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地较大的前茬.  相似文献   

6.
一、产地条件生产无公害大蒜、大豆,产地的各项环境指标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选地整地1.选地选茬选用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的砂质土壤。前茬选用肥茬,以马铃薯茬、玉米茬、南瓜茬或茄果类茬为好,忌选葱蒜类、豆类作物作前茬。2.整地施肥以秋整地为主,要深耕、细耙。耙耢前均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5吨/公顷,耙耢后及时起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茬种植大豆,充分利用前茬玉米残留肥料,为大豆提供前期养分.大豆播种时免施基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补充大豆后期生长所需养分.该试验验证玉米残肥种植大豆免施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有效利用玉米残肥、合理减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大豆的轮作方式及应用大豆适宜的前作因各地作物种植比例而异。黑龙江省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和杂粮作为大豆的前作。大豆的后作可安排谷类作物,也可安排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实践证明,豆茬小麦比重茬小麦增产20%以上,豆茬玉米比谷茬玉米增产13%,豆茬谷子比玉米茬谷子增产9%,因此,大豆茬也被称为"肥茬"。为了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种植大应该做到不重茬、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大豆的轮作方式及应用大豆适宜的前作因各地作物种植比例而异。黑龙江省一般选择玉米、小麦和杂粮作为大豆的前作。大豆的后作可安排谷类作物,也可安排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实践证明,豆茬小麦比重茬小麦增产20%以上,豆茬玉米比谷茬玉米增产13%,豆茬谷子比玉米茬谷子增产9%,因此,大豆茬也被称为"肥茬"。为了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种植大应该做到不重茬、不迎茬,实现3年以上轮作。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川麦44"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3种前茬(大豆茬、玉米茬、红苕茬)对套作小麦花后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为玉米和大豆时,开花时旗叶净光合速率高,叶片厚且叶色深;花后绿色叶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叶绿素下降缓慢,叶片衰老延缓;玉米茬和大豆茬的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大,成熟期干物重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大,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单穗重高,最终产量豆茬和玉米茬小麦显著高于苕茬小麦。  相似文献   

12.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走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地1. 选肥旱地选择土壤肥力高的上等好地,这是夺得大豆高产的基础。2. 选好前茬合理轮作是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杂草和病虫为害的重要措施。大豆忌重茬和迎茬种植,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作物之后。应选择谷子、玉米为前茬,有利于提高产量。二、整地1. 深耕施肥大  相似文献   

15.
周晓艳 《现代农业》2013,(12):57-57
一、选地与施肥 1.选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谷子、糜子、玉米等。  相似文献   

16.
一、选地、选茬 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岗地或开发较晚的砂壤地. 2、选茬:前茬最好选择麦类、玉米、大豆、芸豆,其次是亚麻、油菜、向口葵.同时应注意前茬的农药残留,如普施特、豆磺隆、氟磺胺草醚等.  相似文献   

17.
1、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足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结构,是获得大豆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根据不同前茬对地号进行因地制宜的秋翻、深松、耙茬及原垄卡相交替的耕作措施.例如:亚麻茬实行秋翻22-25厘米,麦茬深松30厘米以上,豆茬进行直耙茬14-16厘米,玉米茬、芸豆茬采取灭茬后原垄卡播,为大豆创造紧密适度的土壤环境,在整平耙细的基础上,实行秋起垄,其中实行秋施肥或秋喷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有些农民认为大豆不需要施肥,其实这是错误的。整地前要保证底墒,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或  相似文献   

19.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玉米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条件选排灌方便的地块,是高产的保证。 2、选茬 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须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结够好为肥茬适宜后茬种玉米。  相似文献   

20.
一、栽培技术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2.深耕整地伏翻整地:小麦成熟得早,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达到22~25厘米,翻后及时耙平、耙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