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乳酸(PLA)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可以有效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同时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稀有放线菌,是发现新药的有效途径。为了筛选并鉴定海洋环境中产生活性物质的稀有放线菌,以聚乳酸和丝蛋白粉分别作为选择性碳、氮源,配制6种分离培养基,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并用滤纸片法和MTT法对供测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出96株稀有放线菌,分属于11个属;其中,80株菌对7种靶标菌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78株菌对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另外,比较了6种培养基对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从分离结果来看,最理想的是聚乳酸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3.
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秸秆粉部分代替LB、高氏培养基中的碳源,通过延长培养时间从土样中分别富集降解秸秆的细菌、放线菌,用稀释倒平皿挑取单菌落法通过菌落形态差异分离出细菌29株、放线菌29株。用秸秆粉培养基定性鉴别法鉴别出其中有8株细菌、10株放线菌能降解秸秆。测试了硝酸铵、酵母粉和土壤浸液等添加物对能降解秸秆的细菌和放线菌在秸秆粉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对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他添加物对供试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土样处理方法对植物根际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从中挖掘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活性根皮苷降解放线菌株,为苹果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及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从吉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重庆、上海、江西、安徽、浙江等13个省(市)采集植物根际土样40份,自然风干处理后分别经10 mmol/L的MOPS溶液及CaCO3预处理,用涂布平板法在7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将分离获得的菌株点种于根皮苷筛选培养基进行活性检测。【结果】在7种培养基B、MSC、MG、MT、Chi、HSG、HV中分别分离获得100、78、108、64、79、113和88株放线菌。土样用MOPS溶液处理后所分离得到的放线菌总数明显高于用CaCO3预处理所得。分离所得630株菌株中有29株对根皮苷有降解活性。对其中41株高活性菌株及形态特殊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分属于14个不同的放线菌属。【结论】7种分离培养基中HSG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MG培养基次之,MT培养基最差。土样处理中用MOPS溶液处理的方法优于用CaCO3预处理。根际放线菌株中有一定数量具有降解根皮苷能力的菌株。根际放线菌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湛江市东海岛大坝红树林区和非红树林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分离;采用滴定法对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进行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比色法对脲酶和多酚氧化酶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通过比较发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最多于非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且不同红树植物林地土壤微生物多少也不一样.从酶的活性看,红树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非红树林土壤,且这几种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为研究区,对扇缘带盐碱土上生长的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白刺(Nitraria sibirica)、猪毛菜(Salsola spp.)三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及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在重度盐碱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综合考虑扇缘带地形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对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土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植被类型在40 cm剖面内,土壤pH、电导率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表现为:猪毛菜<盐穗木<白刺,其中白刺达到最高的8.13 g/kg,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放线菌表现为:盐穗木>白刺>猪毛菜;在立地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递减,且主要分布在表土,而土壤真菌递增(除白刺外).相比空裸地,40cm剖面内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55.77;、99.75;和15.72;;土壤细菌分别提高了62.43;、88.48;和21.99;;土壤放线菌分别提高了91.2;、73.44;和13.71;.[结论]扇缘带不同盐生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剖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性;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壤放线菌和真菌,表明土壤细菌是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主体;相比空裸地,盐碱土上生长的耐盐盐生植物显著改善了土壤质量,为垦区生物改良盐碱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区系是衡量土壤生物肥力及其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研究生防菌剂与有机肥复配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取双因素完全组合设计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各时期植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生防菌剂与有机肥复配能增加植烟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数量。菌剂与牛粪复配在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细菌数量比单施牛粪增加101%和276%;菌剂与氨基酸有机肥和牛粪复配土壤放线菌数量远高于其他处理,尤其是旺长期氨基酸有机肥复配高出其他处理205.2×104~277.3×104 cfu/g。菌剂与虾肽有机肥复配对土壤真菌抑制效果最好,真菌数量在烤烟生长周期均处于较低水平。综上,生防菌剂与牛粪复配能有效改善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使其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是适合攀枝花烟区施用生防菌剂和有机肥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培养基对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进行了分离与培养,通过16S或18SrDNA序列扩增初步鉴定了分离所得微生物,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了产蛋白酶、产甘露聚糖酶、产木聚糖酶、产纤维素酶和产淀粉酶等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中蕴含着丰富的产酶微生物,分离得到的34株细菌中大部分都能产酶,其中以产淀粉酶为主,部分产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产淀粉酶细菌主要属于Pseudeomonas,Flavobacterium和Arthrobacter等属,产纤维素酶细菌主要属于Pseudeomonas和Arthrobacter等属。分离得到的5株真菌,以产淀粉酶和木聚糖酶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宜昌市郊区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方法]以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段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与DNA提取。[方法]从赤水河流域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和划线纯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放线菌分离与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CTAB法提取放线菌基因组DNA。[结果]共分离到6株放线菌。0.001 g/mL土壤悬液最适宜分离放线菌。提取的放线菌DNA条带完整,大小约为23.13 k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放线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拮抗油茶炭疽病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油茶林不同类型土样中分离到85株放线菌,采用PDA培养基和甲壳素脱乙酰酶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为指示菌,用对峙培养法选出抑菌带宽度达15 mm以上的菌株18株,菌株CF17拮抗效果最明显;CF17对油茶根腐病菌、油茶叶枯病菌等供试病原真菌也有较好抑菌效果,对各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达14 mm以上;CF18、CF33和CF48菌株能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  相似文献   

12.
于小彬  宗春琴  张裕  周夏曦  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5-21716,21830
[目的]为酞酸酯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分析酞酸酯污染土壤以及加入灭菌与未灭菌处理有机肥的酞酸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特征。[结果]50 mg/kg土壤浓度的DBP与DEHP主要影响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但对放线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无论添加灭菌还是未灭菌的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DBP与DEHP对土壤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基础呼吸的抑制效应。[结论]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施用加强了土壤对酞酸酯有机污染物的缓冲能力,提高了土壤自身的生物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对烤烟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烟叶品质,探讨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对麦秆还田、稻秆还田、无秸秆还田进行了比较试验。利用选择培养基,以麦秆还田、稻秆还田的植烟土壤为对象,无秸秆还田植烟土壤作为对照,对烟草根际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明显的增加植烟土壤根际微生物的数量。还田的秸秆种类不同,根际不同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不一样。总体来说,麦秆还田的植烟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稻秆还田的植烟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次之,空白对照组的植烟土壤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少。根际真菌的数量,空白对照组的土壤中最多,麦秆还田的次之,稻秆还田的真菌数量最少。从不同秸秆还田的植烟土壤中分离的根际自生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属于10个属,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根际3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环境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吉林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环境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04株.以24种农业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作为目标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4株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优选抗菌活性较佳的12株.将最佳放线菌No.6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并测定其发酵液滤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No.6放线菌菌株对香蕉灰纹菌、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黄瓜黑星菌、番茄叶霉菌、番茄炭疽菌、棉花黄萎菌、黄瓜枯萎菌、小麦赤霉菌、稻曲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油菜菌核菌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黄瓜黑星菌、番茄炭疽菌、稻曲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0.0%、93.3%、92.0%、93.3%、9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死海高盐地区分离嗜盐耐盐放线菌的最佳方法,为高盐地区放线菌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物理方法(微波)、化学方法(加入孢子活化剂)、富集培养法及3种方法的组合共计9种方法,对死海地区土样进行预处理,然后在3种复合盐含量(150,225,300 g/L)及不同培养基(ISP5、CMKA、HV)条件下,研究复合盐含量及培养基对分离放线菌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并筛选嗜盐耐盐放线菌的最佳分离方法。【结果】①在3种培养基上,对土样采用9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其中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分离的放线菌种类明显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富集培养法预处理土样分离的放线菌种类明显较少。②不同复合盐条件下,3种培养基分离的放线菌种类和数量表现为CMKA>HV>ISP5。③不同培养基上,3种复合盐条件下分离的放线菌种类总体上表现为300 g/L>225 g/L>150 g/L,分离的放线菌数量总体表现为150 g/L>225 g/L>300 g/L。【结论】比较筛选得到了分离死海高盐地区嗜盐耐盐放线菌的最佳方法,即土样经微波与化学孢子活化剂共同处理后,在含225 g/L复合盐的CMKA培养基上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平板培养法计数以及土壤因子的常规方法测定,研究水稻—油菜免耕复种(NT)、传统翻耕(CT)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和菌相。结果表明,免耕土壤微生物总数比翻耕土壤增加7%,其中免耕土壤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多于翻耕土壤,但对土壤微生物菌相没有明显改变,2种耕作方式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免耕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高于翻耕土壤,分别增加31.62%和13.5%。水稻—油菜免耕复种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马建军  姚虹  张树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97-13199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研究了黄土高原区准格尔煤田黑岱沟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9种乔灌草不同配置下的土壤0~20cm及20~40cm土层60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区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与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茵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茵〉真菌;②不同树种下的土壤中细菌、放线茵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黄土高原“果树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将沙棘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实验室平板稀释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湘中紫色土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种群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紫色土地区的草本物种数目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其中,以龙须草为先锋物种,配合多种乔灌木立体种植的植被恢复模式,最能有效改善紫色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以后紫色土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棕壤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棕壤大豆根际微生物群体的影响,试验设置CK(0kg·hm-2),C1 (750kg· hm-2),C2( 1500kg· hm-2),C3(3000kg·hm-2),C4(6000kg· hm-2)5个生物炭梯度,分别在大豆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pH值和田间持水量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微生物在炭粒与土粒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多数生育期生物炭处理提高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最高增加94.9%;前4个生育期,与CK相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分别减少13.6倍和47.2%,但成熟期C4真菌增加0.51倍,而放线菌则提高2.09%.细菌真菌比例提高,成熟期C4比CK高70.7%.土壤pH提高,成熟期C4比CK高5.6%.炭粒中微生物数量少于土粒.通过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例,以及提高pH,生物炭可能成为缓解大豆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20.
李云霞  杨晓燕  苏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0-10431
[目的]研究苍山斜阳峰火烧迹地捕食线虫真菌。[方法]从云南大理苍山地区斜阳峰6块火烧迹地的华山松、云南松松树根际土共采集了480份土样,采用诱饵平板法对土样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共分离出79株菌株,经鉴定有2个属6个种。捕食线虫真菌在将军洞后山火烧迹地分布最广,80份土样共计检出17次。6块火烧迹地中,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的检出率最高,为4.79%;其次是弯孢节丛孢(A.musifomis)和椭圆单顶孢(M.ellipososporum),检出率分别为3.96%和3.75%。[结论]为松材线虫的生物防治积累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