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湖水域面积320万亩,自然条件优越,理化因子适宜,饵料贤源丰富,渔产量潜力巨大,是发展渔业生产的良好基地。本文对太湖渔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太湖渔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太湖乌鳢的生长与食性,探讨了乌鳢在太湖渔业中的生态地位,并对其渔业现状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乌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且能抑制野杂鱼的过渡繁殖,因而提出了保护和增殖乌鳢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300万亩的太湖,经过20年的人工放流增殖,湖区水产资源得到稳定和恢复,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的自然环境效益起良性循环作用.作者围绕太湖八年人工放流增殖与渔业增殖的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今年以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进一步加大了太湖渔业水质监测力度,组织省太湖渔管委办公室按照《2008年江苏省重点湖泊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和《太湖渔业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湖设置了35个监测点(是原有采样点的3倍),全面监测太湖水质情况,为太湖蓝藻生物治理和发展生态渔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太湖渔业也要转变发展方式,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太湖渔业怎样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信息》1999,14(8):7-9
江苏省太湖渔管会成立35年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太湖渔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湖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为“三优”。太湖渔管会35年来,探索一条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科技兴湖、依法治湖、团结管湖、以湖养湖。  相似文献   

7.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是我国第三大内陆淡水湖,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位稳定,有利于各类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湖内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主要的经济鱼类有梅鲚、银鱼、鲌类、鲤鱼、鲢鱼、鳙鱼、鳗鲡、河蟹、蚬子等,太湖三白和太湖大闸蟹更是久负盛名,名扬海内外,2007年太湖全湖渔业总产量达到3.88万吨,总产值达8.9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48万元。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贾敬德 《淡水渔业》2004,34(5):59-61
概述了我国淡水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七大江河中劣五类水质占 4 4 %,流经城市的河段90 %以上遭受严重污染。在江河上修建大坝切断了多种鱼类的洄游路线。近年来 ,江河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鱼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有 75 %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部分湖泊、水库由于“三网”养鱼的密度大 ,产生了较严重的渔业自身污染。由于投饲、施药量逐年加大 ,池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每年发生鱼病的池塘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 2 0 %以上。提出了保护淡水渔业环境的对策 :①减少养殖面积 ,控制渔业自身污染。②大力发展保水渔业。③把渔业环保法规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太湖渔业     
《水产科技情报》1975,(9):12-15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渔业生产有相当的地位。不少单位作过多次调查研究,一九七三年我们对太湖渔业的现状和历史等问题曾进行过调查,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黑龙江垦区渔业产业化、效益渔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垦区效益渔业的重要意义、重点方向以及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垦区效益渔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枸杞岛海藻场夏、秋季的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2005年夏、秋两季对枸杞岛海藻场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对海藻场内外渔业资源的组成、优势种变化、主要资源种类生物学特征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内的渔业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藻场外明显,但岩礁性鱼类除外;藻场内优势种夏季多于秋季,而藻场外两季相同,褐菖鲉在夏、秋季的藻场内皆为优势种;各种类生物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的性比差别大,秋季接近平衡,平均年龄秋季大于夏季,平均摄食强度夏季高于秋季;多样性值在夏、秋两季海藻场外皆大于海藻场内。藻场内外,夏季的多样性指数都大于秋季;同一季节藻场内外的相似性很低,不同季节,藻场内的相似性同样很低。通过现场调查及生物学实验,夏季海藻场作为幼小鱼类的索饵场所的生态功能得到了确认。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海洋渔业形势,分析了渔政管理工作在资源保护、渔船管理、养捕矛盾、外海生产管理以及渔政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观音阁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4年对观音阁水库进行了水质、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调查与监测,结合相关标准,综合评价了水库水质和初级生产力状况。从氮、磷等指标判定,该水库为中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4.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碳汇和碳源的解释和水生植物固碳特点,对2010年提出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进行修订,强调了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水生植物在渔业碳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释了通过水生藻类养殖、滤食性贝类和鱼类等养殖、渔业生物群体捕捞和增殖等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移出和储存”CO2等温室气体的过程和机制。分析了贝类养殖在不需要投放饵料的前提下,通过滤食浮游植物及有机碎屑等颗粒有机物大量使用水体中CO2的过程及机制,从能量收支层面论述了使用碳、移出碳、储存碳和释放碳4个碳库的特征及其数量关系,进而证实贝类养殖提升了水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碳汇而不是碳源。贝藻养殖碳汇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海水养殖生产持续发展,近20年我国近海贝藻养殖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碳汇量从2001年394万t增加到2020年659万t,其中近三年(2018—2020)平均总碳汇量为648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87万hm2);净碳汇量从2001年255万t增加到2020年430万t,近三年(2018—2020)平均净碳汇量为422万t (相当于每年义务造林56万hm2)。最后,提出了健康持续、深入发展碳汇渔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青海湖自然概况及渔业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青海湖的基本情况 1.1青海湖及湖区状况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半咸水湖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后,始称青海.蒙语称"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于近代,1949年后才普遍称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东径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初,我省开 始了在大型湖泊、水库进 行分割围栏、鱼蟹混养的 高潮,开始两年取得了较 大的经济效益,随后,随着 围拦的不断扩大,湖区、库 区生态环境遭到了改变, 鱼类的禁渔区、保护区遭 到了严重破坏,开发效益 急剧下降,95%以上的开 发养殖户亏损,导致最后 霸占水面、抢占水面,使渔 船失去了多数的捕捞场 所,使渔民失去了多年来 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和生活 基地,给渔业船舶的安全 管理和检验工作带来较大 的难度、出现了证照不全。 无证渔船增多、副业渔船 增多、电捕船增多的“三 多”现象,渔业船舶的航行 和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贵雄 《河北渔业》2008,(11):47-54
双牌水库位于湘江的一级支流潇水下游。永州市双牌县琥泊镇(原城关镇)上游周冲,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航运、防洪。双牌水库是永州市2座大型水库之一,既是综合开发水资源.又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对发挥永州市水资源优势。解决干旱和洪涝问题,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改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双牌水库的水域自然条件.分析测定双牌水库的水化学因素,开展双牌水库的水生生物调查和鱼类资源调查,探讨和寻求双牌水库渔业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湖现有鱼类50种,其中鲤科鱼类33种,占总数的66%。渔获物组成中,鲢、鳙、鲤、鲫、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3%左右,渔获物以低龄为主。武湖目前的主要增养殖方式是放养鲢鳙,通过投放无机和有机化肥培养浮游生物来达到增加鲢鳙鱼产量的目的。针对武湖的渔业资源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渔业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Annual fish landings for the Greek seas were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82–2007 and classified into exploitation categories based on a catch‐based stock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2007, about 65% of the Greek stock were characterised as overfished, 32% as fully exploited and only 3% were characterised as developing; collapsed stocks were not recorded.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e of fully exploited and overfished stocks has been increasing over the past 20 years suggesting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The results were contrasted against total landings, the fishing‐in‐balance index (FiB) and fishing effort, and some irregularities on the dataset were explained based on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B and total fishing effort confirmed the expansion of the Greek fisheries up to 1994, but contraction thereaft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parently stable overall catches and decreasing effort may be deceiving, as they hide an underlying pattern of overexploitation in some of the stock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reek fisheries are no longer sustainable and rad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