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亮壮异蝽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黄山风景区1300m以上高海拔地区大量发生,危害黄山杜鹃、榆树、栎类、椴类、湖北海棠、女贞和鸟桕等,在该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5~10月连续可见成虫。白僵菌生物防治和潜所诱杀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瘤缘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该虫在豫南一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土缝、砖缝、石块及枯枝落叶下越冬。每年4~10月是为害期,7~8月是为害高峰期,常以几头、甚至上百头成、若虫群聚在辣椒上刺吸汁液,致使枝叶萎黄、幼果脱落、产量下降,也可为害蚕豆、土豆和茄子。成、若虫均喜荫畏光,有群聚性、假死性,无趋光性。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清洁田园均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数量。90%敌百虫晶体3000或4000倍液于其为害高峰之前、低龄若虫期喷洒,每亩施50公斤,防效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淡娇异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淡娇异蝽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了板粟淡娇异蝽的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淡娇异蝽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该虫在河南信阳1a发生1代,以卵越冬,1龄,2龄若虫不具有危害性,3龄若虫至成虫具有危害性。在18℃恒温下,卵,1龄,2龄若虫发育历分别为10.09d,3.65d和9.27d。作者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茶翅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翅蝽是本地区梨生产上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一般防治区害果率达18.23% ̄38.9%,管理不善的梨园害果率达99.36%。本文对梨茶翅蝽各若虫期进行了调查;报道了生活史及习性;不同季节为害梨树的特征;并提出了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长角岗缘蝽是福建杉木的刺吸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4龄,以若、成虫刺吸杉木嫩枝、芽、叶,基本全年均可为害。用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防治若、成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辣椒缘蝽,是辣椒的重要害虫。据资料记载,国外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关于它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国内几无报道。1987年我们在豫南鸡公山下发现其猖獗危害。随即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1-1721,1731
娇驼跷蝽是泡桐苗圃中的主要害虫,在河南1年发生3代,以成虫主要在地面枯枝落叶及杂草丛中越冬,以若虫、成虫刺吸泡桐嫩芽及叶片造成危害;温、湿度对其群体发生数量影响较大.根据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2):49-52
短额负蝗在北纬39°以北的大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期为270~280天。翌年6月上旬开始孵化,蝗蝻共5龄,蝻期为59~66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死亡,成虫期为41~52天。负蝗卵的孵化要求5cm土温达到19℃以上,土壤湿度在15%~20%;羽化需要在20~25℃的晴朗天气。交尾期平均为28天,有雌虫背负雄虫和多次交尾的习性,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雌虫三龄前主要集中在荒坡,地埂上为害双子叶杂草,四龄后转移到田间暴食为害双子叶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农业、化学、生物防治,均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臭椿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椿沟眶象在青海省民和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是专门蛀食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此虫隐蔽为害,造成被害木生长衰弱或整株枯死,在200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青海省定为省内补充检疫对象,此虫一旦普遍发生,防治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及时开展防治。2004—200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进行了无公害防治试验,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蒙古沙潜是苗期重要害虫。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上旬结束。雌虫年产卵量34—490粒,日产卵1—19粒。卵期4月中旬18—14天,7月下旬3—2天。孵化夜间多于白天。幼虫期6龄,1—5龄期4—7天,平均5—5.5天,6龄期逸20天左右。幼虫期50—56天。老熟幼虫在表土层化蛹,6月上旬开始,9月下旬终了。6月蛹期10—7天,7月4—5天。6月下旬羽化。成虫迁移只靠爬行,6月末至8月末高温能飞翔。有趋光性,耐饥力强,抗水性强,一生交配多次,食性非常复杂,对花生饼、豆饼有趋性。防治方法1.陷井豆饼诱杀。2.用种子重量的0.1—0.8%甲胺磷拌种,保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好地发挥常棉1号的增产潜能,为其大面积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湘杂棉8号为对照,研究棉花新品种常棉1号根、茎、叶的生长特性及其分枝情况、现蕾特性、开花习性、结铃特性、吐絮情况、产量和抗性。[结果]常棉1号全生育期150d左右,根系为直根系,株高适中,110cm左右,叶呈掌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株型塔型,分枝较多,果枝18~19盘;现蕾、开花、结铃、吐絮时间较早,蕾多、花量大、结铃性强,棉绒较长,棉纤维品质较好,有效铃占总铃数的86%,产量高于对照;抗病虫能力较强,在华中地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常棉1号为中熟型高产品种,适宜在华中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女贞日本龟蜡蚧在防治适期最理想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9种药剂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及对女贞生长的影响。[结果]20%康福多2 000倍稀释液、25%吡蚜酮1 000倍稀释液、25%蚧死净500倍稀释液对上海海丰农场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在85%以上,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结论]试验结果为女贞日本龟蜡蚧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形态学、生物学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红火蚁的基本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控对策,为检疫鉴定、除害处理和有效防控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瓜作物抗逆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素有救灾作物之称。南瓜不仅可以代替粮食,而且还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副食品。其碳水化合物、热量等含量高,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亦很丰富、均衡,被称为“营养食品”。红南瓜品质更好,营养成份更高,堪称“保健食品”、“观赏佳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以东升和红星两个品种的红南瓜为对象,在栽培方式、水肥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它们的发芽率、长势、抗病能力、留瓜状况、产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更适宜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梁英梅  赵桂玲  孙德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19-18320
分析了传统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学实验教学相应的改革措施,并评价了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