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4,(4):801-808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准确自动的提取盐碱化土壤信息对土壤的盐碱化的提取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石河子150团为研究区域,使用2010年8月和2005年7月的ETM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第一主成分(PC1),分别作为非盐碱化土壤和盐碱化土壤信息提取的主要特征变量,然后用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TM7、Mean作为辅助特征变量,结合研究区的实地考察和典型土样的遥感信息以及与缨帽变化(K-T)对比分析来确定各个特征变量的阈值。利用决策树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决策树的干旱区盐碱化土壤信息提取方法是可行的并能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典型的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0~100 cm)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大小顺序为:轻度盐碱化土壤>中度盐碱化土壤>重度盐碱化土壤,且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分别为1.96~6.21、1.90~5.34、1.36~3.92 g/kg,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61.18~121.72、41.10~109.85、12.61~35.73 mg/kg。在垂直剖面上,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分层特征;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显著性差异各不相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的比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剖面空间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且随盐碱化程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大;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土壤含水量未表现...  相似文献   

3.
影响盐碱土持续利用主要环境因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是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阶段,1985年以来,主要问题是防御土壤返盐,巩固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土壤耕作是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利用盐碱土的关键是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  相似文献   

4.
封丘县土壤盐分的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开丽  陈杰  檀满枝  密术晓 《土壤》2010,42(6):966-971
世界上影响灌溉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盐渍化问题。中国是受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大国。盐碱化曾是限制封丘县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基于40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盐土数据,对封丘县的土壤盐分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7年来封丘县土壤盐分含量大幅下降,盐碱土作为土壤发生类型只存在于极个别微域景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与地下水埋深趋势相吻合,但只有东南角部分地区含盐量超过0.293dS/m为盐化土。地下水位下降是土壤盐分降低的主要原因。盐分聚集在40cm以下,并未脱离土体。封丘县存在土壤盐碱化的自然条件,一旦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土壤盐渍化仍然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与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水土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充分,是新疆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水土资源开发不当,导致本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且其农业排水直接导致博斯腾湖的水质劣化。本文在分析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的空间特征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并着重分析在该盆地细土平原带通过竖井灌排开发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推动该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6.
精确掌握盐碱化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情况,可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此,选取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网格法采集田块尺度下盐碱化土壤表层(0~20 cm)样本,利用地统计学原理和GIS技术,研究了该田块土壤的电导率、pH值、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及饱和持水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在统计上均服从正态分布,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异性;该田块土壤整体发生轻度盐碱化(土壤电导率为123.1~316.0μs/cm,pH值为7.56~8.17),与地面高处相比,低洼处的盐碱化程度更强;土壤pH值和含水量的主导影响因素为结构性因素(气候、母质、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土壤电导率、容重、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的主导影响因素为随机性因素(施肥、灌溉、耕作措施等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7.
穿越荒原上的输油管堤 ,多为盐碱化的光堤或少草堤 ,每年雨季管堤的土壤大量流失。成为管道正常运营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室内外实验观测 ,分析了盐碱化光堤的形成和土壤侵蚀的机理 ,提出了轻中度盐碱化管堤恢复植被的方法 ,分析了严重盐碱化光堤采用水泥土衬砌的可行性 ;其工程造价不到浆砌石护砌的 1/ 5。为盐碱化管堤的防护 ,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冯玉杰  张巍  陈桥  马程慧 《土壤》2007,39(2):301-305
以松嫩平原不同程度的典型盐碱化草地及对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土壤的电导率、离子组成、碳素特征及微生物构成等,分析了盐碱地的理化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对该地区的盐碱化土壤的分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3个区域土壤的理化特征和微生物构成各有其特点,土壤的盐碱化过程伴随着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松嫩平原草地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必须加强对它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地下水盐均衡和包气带的盐通量及积盐率计算,用土壤盐碱化预报模型,对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不同地貌单元进行了土壤盐碱化预报研究,流域内土壤盐碱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加重,但不同地貌单元的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从流域的上游到下游,土壤盐碱化人无到有,由轻到重。传统上用发展速率的方法预测盐碱化是不严谨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王飞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1):317-321
[目的]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与水土资源管理角度探讨干旱地区土壤盐碱地治理问题,旨在寻求旱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以创新旱区盐碱地治理观念与技术,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支撑。[方法]根据在陕西、宁夏和新疆等省区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经验,结合有关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管理新模式。[结果]旱区盐碱地水土资源管理新模式是通过高效水调控促进土盐—水盐分离(简称: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可以综合概括为"减少区域水损失,低耗水充分洗盐,集约化水盐分离,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其中"减少区域水损失"是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障的前提,"低耗水充分洗盐"是节省洗盐的时间成本和水资源成本的基础,"集约化水盐分离"是实现水盐分离和水盐分别再利用的核心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旱区农业发展用水的核心经济原则。[结论]旱区盐碱地双分离治理模式通过集约化水土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水盐分离效率,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其资源、环境和生态风险小,治理效益持续时间长,有助于维持和提升盐碱地治理的区域经济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问题之一。分析土壤盐分特征,对治理土壤盐渍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采用统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叶城县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渍土为主;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离子为主;表层的总盐、各盐分离子含量均高于其余土层 ,即土壤盐分剖面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8月份土壤剖面各土层含盐量均高于2月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42-,K+,Na+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耕层土壤盐分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旱地、盐渍地、耕地、核桃林、大棚。  相似文献   

13.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任加国  郑西来  许模  李甲亮 《土壤》2005,37(6):635-639
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特征、成因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盐渍化程度分析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土壤盐分组成剖面涵盖了新疆地区典型的土壤盐化类型,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保证;剖析了土壤盐渍化成因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指出控制土壤盐分的关键是合理的淋洗与排水、建立明渠排水与竖井排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为新疆及其他类似地区评价与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选定作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试验区之一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的高盖镇与胜利乡,广泛分布着滨海氯化物盐渍化土壤,其土壤资源主要包括潮土、盐化潮土、潮盐土及盐化与脱盐,亟待开展改良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盐分空间分布精准识别及形成机理解析对盐碱地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点状采样监测方法工作量大、代表性差和检测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磁感应仪精准调查技术对上海崇明某滩涂农场进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评估,全面快速获得盐分空间分布信息,解析土壤盐分形成机理,进而分类分区分级指导农业生产和科学精准改良.结果表明:土壤...  相似文献   

16.
采用遥感技术,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TM和2001年ETM遥感影像和实际收集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在对影像准确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发生发展规律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盐渍化向加重方向发展,中、重度盐渍地分别由1989年所占11.22% 和4.37% 上升至2001年17.68% 和5.17%,12年来人类活动对于土壤盐渍化过程干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对盐渍化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是治理盐渍化的基础。因此,选取生态脆弱区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7月19日GF-1 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光谱指数及波段信息,结合实际采样点的土壤表层电导率数据(0~10 cm),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模拟,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布进行模拟和评估。结果表明:实测土壤表层电导率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较好;利用PLSR对渭—库绿洲土壤表层盐渍信息建模,对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充分利用了GF-1影像包含的信息,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盐渍化信息提取的精度;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2.88%和17.16%,绿洲中部偏东及东南区域,盐渍化现象稍弱,可成为今后绿洲扩张的重点方向;而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和盐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51%、8.57%和1.88%,绿洲北部/西部及西南方向的重度盐渍化区域紧挨绿洲区域,已严重威胁到了绿洲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对盐渍化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是治理盐渍化的基础。因此,选取生态脆弱区渭—库绿洲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7月19日GF-1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光谱指数及波段信息,结合实际采样点的土壤表层电导率数据(0~10 cm),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土壤盐渍化进行模拟,并对研究区盐渍化分布进行模拟和评估。结果表明:实测土壤表层电导率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较好;利用PLSR对渭—库绿洲土壤表层盐渍信息建模,对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充分利用了GF-1影像包含的信息,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盐渍化信息提取的精度;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42.88%和17.16%,绿洲中部偏东及东南区域,盐渍化现象稍弱,可成为今后绿洲扩张的重点方向;而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和盐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51%、8.57%和1.88%,绿洲北部/西部及西南方向的重度盐渍化区域紧挨绿洲区域,已严重威胁了绿洲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19.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对土地管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5年、1990年、2000年、2014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分析,分别提取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信息,运用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近40 a的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壤受不同程度盐渍化侵扰复杂变化,总体呈逐渐减轻的趋势,其中重度盐渍化减少了2 369.4 km2,中度盐渍化处于稳定波动状态,轻度盐渍化增加了1 408.0 km2,耕地面积增加了3 443.5 km2;(2)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在空间上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中重度、中度盐渍化主要分布在中游水库周围以及下游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过渡带,轻度盐渍化与耕地镶嵌分布;(3)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1975—1990年在空间总体变化上呈加重的趋势;1990—2000年在空间分布上呈减轻的趋势;2000—2014年又出现大面积的恶化趋势;(4)政策实施以及经济刺激是推动土壤盐渍化治理的有效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这将势必增加土壤盐渍化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