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柿树遗传资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柿树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以及研究现状。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标记4个方面对柿品种的鉴定进行了阐述及评价;从有性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种质创新方面阐述了柿育种。对柿种质资源研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柿种质资源叶片中黄酮和多酚含量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比较柿种质资源间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含量的多样性,对111份柿资源叶片中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柿种质资源间槲皮素、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含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除槲皮素外,不同柿地域来源间山奈酚、粗黄酮和多酚均表现出显著(P0.05)差异性,而不同柿类型间只有山奈酚显示出显著(P0.05)差异性;聚类结果显示柿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高含量的柿种质资源类群,共有21份资源,其为柿资源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柿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以及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在柿属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评述了它们在柿属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柿种质资源状况,为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广西桂林市、来宾市、贺州市、柳州市、河池市、钦州市、百色市和南宁市等不同生态气候区柿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状况,建立柿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广西柿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品种类型多,共收集到柿属植物中柿、君迁子、油柿、乌柿、毛柿和野柿5个种1个变种的103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近年广西柿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在柿种植面积和投产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和产值均逐年增加,柿果实商品化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在柿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充分、品种单一和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低及加工产业链不深化等问题.[建议]加强对广西柿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柿良种引进和品种选育研究,逐步改良和提高地方柿品种的品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和加工企业发展柿产业.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是广西最重要的柿子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柿子栽培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在对桂林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柿种质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桂林柿子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桂林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江西省柿种质资源发展现状,于2012~2015年查阅史料、文献,走访相关人员,并对江西的4个市11县35个村/组柿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柿栽培历史在2200年以上;利用优良品种、规模栽培及柿无性繁殖历史至少350年;柿饼、柿漆等加工历史分别有200、140年以上。江西柿种质资源分布广,区域性明显;江西柿资源有8个种37个地方品种,会昌油柿存在细胞无融合生殖现象;柿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亟待进行发掘、保存与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江西省柿种质资源发展现状,于20122015年查阅史料、文献,走访相关人员,并对江西的4个市11县35个村/组柿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柿栽培历史在2200年以上;利用优良品种、规模栽培及柿无性繁殖历史至少350年;柿饼、柿漆等加工历史分别有200、140年以上。江西柿种质资源分布广,区域性明显;江西柿资源有8个种37个地方品种,会昌油柿存在细胞无融合生殖现象;柿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亟待进行发掘、保存与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辣椒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辣椒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广西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8对SSR引物,对从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收集的93份柿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在48对引物中,15对SSR引物可从93份柿种质中扩增获得1 5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6.86%;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8~0.925,平均为0.6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40处可将93份柿种质资源分为A、B、C、D4组,其中柿栽培种、油柿和君迁子分属不同组中,野柿与柿栽培种间存在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14.18%、5.25%和4.11%,累积贡献率为23.54%;主成分分析可将93份柿种质材料分为四大类,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广、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柿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材料;SSR分子标记可作为柿种质资源分类和鉴定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生大麦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特点,综述了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利用研究进展。从杂交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2个方面阐述了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研究现状和利用价值。其中,杂交育种主要从抗逆抗病、营养成分、快速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潮州地区柿品种资源,以枝、叶、花、果、种等部位的 154个形态为研究指标,对8个代表种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潮州柿品种表型性状表现丰富,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果实变异程度要高于叶片和花的变异程度,果实性状对潮州柿资源种质鉴定起到关键作用。八个柿品种的果实大小在45-120 g,变异系数达0.40。聚类分析将8种柿划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水柿、牛心柿和红柿1,第二大类两种野山柿;第三大类是大红柿和红柿2;第四大类为晚柿。说明潮州柿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程度。对河南省各地柿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测定了146份种质资源果实、叶片和种子的43个表型性状,分析其表型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资源分类与鉴定。河南省柿种质资源均为完全涩柿(PCA),24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17个性状的所有类型均有分布,仅缺乏7个性状中的10个类型;19个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6%~50.88%,极值相差均在2倍以上;各器官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果实种子叶片;不同地区间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R型聚类将43个表型性状划分为5大类,各性状基本按照器官类型分别聚为一类;Q型聚类将146份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根据表型特征,可初步鉴定部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品种。河南省各地柿资源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表型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做好本地区柿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工作,对柿新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柿子是我国生产的主要水果,为促进我国柿子育种产业健康发展,综述了我国柿子品种的优势,引种发展状况,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生物技术在柿子育种上的应用。同时,就柿子育种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柿子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柿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园艺界将柿的品种一般分为4个类群。柿子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树种。为了促进柿子产业的发展,特别介绍了柿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应用前景,并对柿子的贮藏保鲜技术作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安徽有24个柿树品种,其中优良品种13个,可划分为6种类型,主产淮河流域,各经长期栽培形成了自己的主栽品种。本文对柿树品种的产地、形态特征、经济性状、病虫害、营养成分及用途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适合大力发展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柿树果实发育中期的单宁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君迁子和美国柿为对照,在果实发育中期,对41个柿品种、45个样品的果实内单宁细胞,进行了组织学镜检。结果表明,一般甜柿较涩柿的单宁细胞数目少,个小,横径/纵径指数小。从果实顶部到基部,单宁细胞的横径变化不显著,但纵径从小到大,横径/纵径指数由大到小,甜柿一般较涩柿变化明显。作为砧木的君迁子和美国柿,果实内单宁细胞数量为普通柿的3~7倍,横径/纵径指数在0.7以上,但果实不同部位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9.
辣椒自南美洲引进中国后,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辣椒品种并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而当前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大量农家品种丢失,某些种质资源也随之遗失。通过综述辣椒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体系。同时,从遗传关系、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面对辣椒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通过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辣椒种质资源的数量就会不断地扩大,进而供人类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