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指示菌,采用spot-on-lawn法从食源性乳酸菌菌种库中筛选获得2株高抑菌活性乳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和发酵乳杆菌。利用改良牛津杯法测定2株乳酸菌发酵浓缩液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谱,并分析蛋白酶K、pH值、温度对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菌株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具有更明显广谱抑菌效果;发酵液抑菌活性均受pH值影响,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敏感,发酵乳杆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有多肽(蛋白)和有机酸,发酵乳杆菌来源的抑菌物质化学成分是一些具有热稳定性的有机酸。该研究获得乳酸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防腐领域,且为抑菌物质分离、鉴定和抑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乳杆菌A5。温度、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较敏感,说明抑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确定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21℃20min的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所产细菌素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pH3.0~5.0);菌株产生的细菌素可以较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明菌株所产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3.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及其细菌素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株乳酸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发现乳酸菌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指示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株乳酸菌中X1、LM1、C15三株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选择X1、C15两株细菌进行细菌素的提取以及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初步鉴定,发现有明显的电泳条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种市售微生态制剂为试材,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做了研究,发现该抑菌物质显示活性的pH范围为4.0~6.0,pH值变化对其活性影响较大,pH值为7.0时活性全部消失;该活性物质对热不敏感,121℃处理30min后,其活性无明显变化;紫外光照射也不能使它失活;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逐渐增加。根据其生化性质可以判断该抑菌物质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的多肽,具有广谱抑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中抑菌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以一种市售微生态制剂为试材,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做了研究,发现该抑菌物质显示活性的pH范围为4.0~6.0,pH值变化对其活性影响较大,pH值为7.0时活性全部消失;该活性物质对热不敏感,121℃处理30min后,其活性无明显变化;紫外光照射也不能使它失活;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逐渐增加。根据其生化性质可以判断该抑菌物质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的多肽,具有广谱抑  相似文献   

6.
黄伟  宋博  张丽娟  王博  王玮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7):1355-1364
[目的]研究拮抗细菌JK19的分类学地位,检测其抑菌活性,分析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为脂肽提取和生防制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采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组中的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及促生作用相关的基因.[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四株益生菌体外抑制大肠杆菌K88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种机体消化道固有益生菌(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进行体外抑制大肠杆菌K88的试验.分别将益生菌单独、4种混合与K88共培养,取4种益生菌单独和混合培养的发酵滤液用牛津杯做K88抑制试验,分别将培养滤液经过乳酸脱氢酶、酸、碱、热处理.结果表明:4种益生菌皆具有抑菌功能,其中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的发酵滤液具备明显的抑菌能力,滤液中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较好;培养滤液经乳酸脱氢酶或碱处理后抑菌能力明显下降,经乳酸处理后其抑菌能力有所增加;4种益生菌混合培养的抑菌能力强于单独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并初步鉴定从桃树高发根癌病土壤中获得的拮抗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对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压制备色谱仪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ALDI-TOFMS法进行分子量的测定,最后通过化学显色反应进行相关官能团的验证。[结果]经分离纯化后拮抗放线菌G19的抑菌物质被抨击出7个肽段,是分子量范围为900~1 300 Da,同时推断其含有一个Cys并携带H2O,Na+;官能团显色反应验证该物质为多肽且含有糖基。[结论]研究结果为拮抗放线菌G19菌株的抑菌物质结构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组合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特性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组合拮抗芽孢杆菌Bacillus sp. CL-8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热稳定性好,在40~70℃处理30 min后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活性pH范围在4~10;能耐受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乙腈、石油醚、氯仿多种有机溶剂,且稳定性好;紫外线照射不影响其抑菌活性;对蛋白酶K作用不敏感;粗蛋白能有效抑制Fusarium oxysporumf. sp. lycopersici、Rhizoctonia solani Kuhn、Phytophthora capsic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Acidovorax avenaesub sp. citrulli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等病原菌;组合Bacillus sp. CL-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的分类、生理功能与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在消化道、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等诸多健康方面发挥了作用。综述了益生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益生菌调节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黏附或定植评价、活性保护技术及代表性商业产品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开展益生菌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无机类和有机类抗烟草花叶病毒物质的主要种类和研究现状,旨在为防治烟草花叶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述益生菌制剂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筛选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为水产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284-286
低聚糖和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的目的是使其接近于母乳喂养,维护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的健康.从专利技术方面,对低聚糖和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而正确理解低聚糖、益生菌的相关技术则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抑菌物质由于具有高效无毒、来源广泛等优点, 目前,在食品保藏、防腐、疾病治疗等方面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生物抑菌物质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抑菌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生防菌株CAB-1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性。[方法]以黄瓜灰霉菌为靶标,分别采用改进牛津杯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抑菌物质活性,并对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佳发酵时间为48h。菌株CAB-1所产的抑菌物质在60℃及其以下具有热稳定性;超声波(100W)处理2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影响,处理30min以上抑菌物质的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20、30、4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照射50min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H值为6、10、11时,抑菌物质的活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防菌株CAB-1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菌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益生菌的概念、益生作用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益生菌乳制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兆连  王海玲  刘兵  李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76-18277,18393
总结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致嗅物质的种类及来源,分析了生物处理、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活性炭等处理技术的效果和优缺点。针对不同原水中致嗅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天然有机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作用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其生物有效性与单一组分污染不同,单一污染理论常常无法解决复合污染问题。基于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从生物有效性变化类型、机制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综述土壤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并提出该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戟科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较多,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介绍了大戟科药用植物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保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该类植物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