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秋季到来,肉牛饲养进入一个关键季节.秋季饲草饲料充足,气温适宜,是育肥肉牛的大好时机,饲养户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肉牛育肥效果. 一、备足精粗饲料 进入秋季,肉牛饲养方式逐渐由放牧转为舍饲,因此要储备充足的饲料.饲料储备分粗饲料储备和精饲料储备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三、科学生产广辟饲料来源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进行加工调制,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二是加强放牧,充分利用野生饲草资源。三是广种牧草,利用牧草进行青贮,以降低饲养成本。肉牛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特别是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有区别的。实践证明,育肥肉牛可按如下五种情况添加蛋白质饲料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3.
正1改良牧地引进牧草品种的牧场在整个美国分布广泛,它们为肉牛群提供了比本地牧草质量更好的牧草。在美国南方,全年生的黑麦草(冷季)有效地满足了肉牛冬季的营养需要,并且减少了蛋白质补充料的使用。在堪萨斯州,建议在肉用母牛饲养中使用引入品种与本地品种为1:3比例的混合牧草。一般建议,6~7月份采用高粱、苏丹草混合草场,秋季和早冬利用天然草原,而后在深冬季节,则选择在谷物籽实类饲料作物地块上放牧。美国西部地区广泛采用有冠冰  相似文献   

4.
冬季天寒地冻,牧草枯萎,山羊放牧时间缩短,为了让山羊安全度过冬天,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抓好山羊的秋膘秋季天气凉爽,牧草丰盛且营养丰富,是山羊放牧的好季节。秋季应充分延长山羊的放牧时间,让山羊吃饱吃好,充分沉积脂肪,让羊群达到良好的营养状况,这样山羊入冬后体质健壮  相似文献   

5.
岷县牦牛主要靠放牧采食天然草地牧草,获取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只有在冬春冷季,天然草地牧草枯萎、饲草缺乏的情况下补给少量的干草或青贮牧草外,一律不给补饲.因此,牦牛的饲养管理关键是放牧、分群、挤乳、育犊、配种去势、妊检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病因马驴骡的"肠臌气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一次过量饲喂或放牧鲜嫩多汁的牧草(特别是苜蓿等豆科牧草).这些过量的饲草在肠胃受阻停留后,急剧产气发酵,大量气体又因肠胃饲草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因而引起肠臌气病.  相似文献   

7.
正(续第1期第24页)饲草是草食动物的基础饲料。从湖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牛、羊是最主要的饲草利用者。牛是反刍动物,可以大量利用青粗饲料进行饲养。牛喜食禾本科牧草及饲料作物,其次为豆科牧草。在湖南省养牛,可以按每头奶牛667平方米、每头肉牛1333平方米安排种草,牧草要以暖季草为主,兼顾冷季草生产。暖季草首选象草属、狗尾草属牧草或全株玉米,也可以种植甜高粱、类玉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原牦牛营养需要,青藏高原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供给和放牧牦牛采食量的研究进展,总结概括了补充饲喂饲草、精料以及营养舔砖对放牧牦牛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短花针茅草原划区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绵羊野外放牧试验,连续5a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研究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划区轮牧有利于发挥绵羊的生产性能,在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短缺时,表现更为明显。在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供应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绵羊的生产性能比较接近。划区轮牧下绵羊发挥较高的生产性能是绵羊放牧行为、可利用牧草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绵羊放牧行为格局的改变是最重要的。绵羊在轮牧小区内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游走时间大大减少,对牧草选择性采食明显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绵羊的采食效率和饲草的转化效率,并且绵羊消耗的能量也大为降低;草地可利用牧草生物量是草地放牧制度评价的可靠,当可利用牧草生物量低于24g/m^2时,划区轮牧优于季节连续放牧,而且绵羊的采食量受到明显影响,它能作为牧场确定绵羊冬季补饲育肥日期的有效参考指标,草地植被、土壤对放牧制度的反应不很敏感。划区轮牧和季节连续放牧区植被、土壤装况很接近,或轮牧稍好一些,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二、羊场主要设备 (一)饲草(料)贮藏设备 饲草、饲料是发展养羊业的物质基础。虽然羊一年四季均可放牧,通过采食牧草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季节气候差异很大,特别是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气……  相似文献   

11.
一管即科学的饲养管理。养羊户可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养羊,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投工。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除抓好青草期放牧外,一是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二是大量贮备和青贮秸秆等;三是强化羔羊和母羊的补饲。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一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2.
羊肉营养价值高,符合当今世界食物结构朝着高蛋白低脂肪发展的方向;肉羊是高效节粮型草食家畜,发展肉牛符合国情民意;养殖肉用山、绵羊投资少、见效快,不仅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而且能充分利用农闲地、退耕地种植的优质牧草。传统的山、绵羊饲养是以放牧为主,一些地方由于过度放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当前,舍饲养羊已成为养羊户选择的一种主要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5,(11):8-9
许多种牧草都可用于奶牛饲养.奶农在选择种植牧草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牧草的营养价值,还要考虑不同牧草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饲用高粱为适应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之一,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饲用高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达900万公顷,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智利等国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它主要作为奶牛和肥育肉牛的放牧地,而在地中海及其他一些半干旱地区,饲用高粱主要用来饲喂绵羊、山羊和肉牛.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种植饲用高粱,但发展很快.在种植饲用高粱时,只有采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生产高质量的牧草,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胡炯 《湖南农业》2001,(6):14-14
7.草地饲养母牛 草地放牧母牛省人省力,饲养成本低,也无需设备等投资。但在营养供应上存在一定问题。能量不够。初春的牧草含水量高,秋季的牧草粗纤维含量高,冬季的牧草质量差,这可导致放牧牛群的能量不足,严重时导致母牛体重下降,不发情、受胎率低,犊牛成活率低。因此,对在初春、秋冬季的放牧母牛,应视其瞟体状况补充一定的玉米、麦麸等能量饲料。  相似文献   

15.
刘亚 《农家参谋》2014,(7):22-22
1.要妥善保管有机磷农药,责任到人.按照产品说明书规范使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农药对饲草、饲料、水源的污染.2.对牧草、菜地、果园、苗圃及其他农作物使用农药后,应做警示牌,以免放牧误食;同时要按产品的要求,停一段时间后,方可放牧、收割饲喂.  相似文献   

16.
在天山北坡选择了昌吉、塔城、阿勒泰三处示范区,先后7年完成了划区轮牧、放牧强度、退化草地修复、人工草地建设、优良野生牧草育种材料的筛选、牧草新品种培育等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已经确认与自由放牧相比,适度放牧或划区轮牧是比较合适的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示范户按照这种利用强度或利用方式经营,一方面暖季草场完全可以满足家畜利用,无需添加任何补充性饲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草地良性发展和生态恢复。说明改变暖季饲养模式、增大冷季饲草贮备是提高牧民经济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9只放牧与舍饲绵羊进行消化试验,测得9月份禾本科型草地牧草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为:干物质66.72%,有机物质68.13%,粗蛋白质57.76%,粗脂肪71.92%,粗纤维59.96%,无氮浸出物77.01%,灰分31.27%。群牧差别法测得秋季放牧绵羊日采食干物质量为1425克(鲜草3251克);刈草舍饲绵羊日食干物质量为1016克(鲜草2989克)。初步认为“差别法”可以用来估测放牧绵羊的采食量及其牧草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秸秆饲草加工储备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受雪灾和干旱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减轻损失,需要完善饲草储备,恢复草原生态,建立防范系统。由于肉食供应缺口大,牧区过度放牧,草原过度超载,加上干旱少雨,草原生态破坏严重。国内大中型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场不断增加和扩建,存栏家畜与饲草供应出现求大于供的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技术处理,变成适口性强、易消化、易吸收的饲草,能够常年为家畜提供均衡饲草,缓解由于饲草生长季节不平衡而造成畜牧业生产不稳定。同时,逐步构建饲草加工储备、减灾、防范系统,促进相关联的饲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我国民族饲草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草玉米、甜高粱、饲草高粱饲喂肉牛的效果,选取18头6月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的西门塔尔肉牛,分为3组,分别饲喂精饲料+饲草玉米、精饲料+甜高粱、精饲料+饲草高粱,连续60 d测定增质量。结果表明,甜高粱生物产量最高,分别比饲草高粱和饲草玉米增加5.33%、26.77%;饲草玉米的蛋白质、泌乳净能、维持净能、生长净能、饲料相对值均最高,甜高粱和饲草高粱的纤维和含糖量较高;饲喂饲草玉米肉牛日均增质量最大,分别较甜高粱和饲草高粱增加质量10.12%、32.13%。带穗全株饲草玉米的饲草品质最佳,增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生长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之一,长期的放牧已经改变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造成草地退化。于2010-2012年在河北坝上草原研究季节放牧压调控对草地植被生物学特征变化的影响。试验设计为2因素3水平的野外放牧试验,即: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放牧压(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休牧),放牧家畜为蒙古绵羊。主要测定不同放牧季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春季放牧处理对草地植被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和秋季实行重度放牧和适度放牧轮换对草地优势植物高度、盖度、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在整个放牧季中放牧处理连续重度放牧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与适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可使草地优势植株的高度、生物量分别下降31.0%和17.5%。放牧制度T1(春季禁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为最合理的季节性放牧调控措施,将为改善该地区草原牧草生物量、营养价值、以及草地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