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选育高油酸、高产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亲本CTWE为父本、高蔗糖亲本06-I8B4为母本搭配杂交组合,结合近红外分析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FAD2B/FAD2A双突变高油酸小花生新品种花育662。该品种油酸含量82.11%,油亚比25.98,出米率高达79.7%。在2012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农场产量试验中,子仁产量5 132.4 kg·hm-2,略低于对照品种花育33号5 224.5kg·hm-2的产量水平,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本研究为加速高油酸花生育种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高油酸、高产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亲本CTWE为父本、高蔗糖亲本06-I8B4为母本搭配杂交组合,结合近红外分析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FAD2B/ FAD2A双突变高油酸小花生新品种花育662.该品种油酸含量82.11%,油亚比25.98,出米率高达79.7%.在2012年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农场产量试验中,子仁产量5 132.4 kg·hm-2,略低于对照品种花育33号5 224.5kg·hm-2的产量水平,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本研究为加速高油酸花生育种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0年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专职从事谷物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部级检验检测机构。2012年由农业部授权成立"农业部谷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2014年通过国家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是农业部公布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础上建设。2012年获批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稻米产品风险评估研究中心",2013年以"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进入"中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是农业部公布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础上建设。2012年获批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稻米产品风险评估研究中心",2013年以"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是农业部公布首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基础上建设。2012年获批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稻米产品风险评估研究中心",2013年以"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是专业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0年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专职从事谷物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部级检验检测机构。2012年由农业部授权成立"农业部谷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2014年通过国家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中心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0名,客座人员5名,其中研究人员15名,研究员2名、副高级职称人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0年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专职从事谷物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部级检验检测机构。2012年由农业部授权成立"农业部谷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2014年通过国家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中心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0名,客座人员5名,其中研究人员15名,研究员2名、副高级职称人  相似文献   

9.
杂优1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7012 品种来源:532A×1046C 特征特性:甘蓝型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41天左右,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5天。幼苗匍匐,子叶肾脏型,苗期叶色深绿,裂叶3~4对,叶柄中长,叶面光滑无刺,叶缘平整无刺,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大,花色鲜黄,种皮黑色。平均株高172.5cm,上生分枝类型,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大,一次有效分枝数8.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9.4个,每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5g。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4.91%、病指2.7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硫甙含量27.14μmol/g,含油量40.0%。  相似文献   

10.
零磁空间诱发优质籼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稻新型不育系玉-08A是经零磁场空间处理后,经多年人工及试管离体授粉回交转育选育而成。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实率达100%,比珍汕97A产量增产58.1%;制种产量增产62.6%。杂交组合玉优一号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杂交稻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的12项指标中,蛋白质、垩白度、透明度等9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综合评价为优质二级米标准。  相似文献   

11.
《核农学报》2005,19(2):F003-F003
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立于 2 0 0 1年 ,位于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院内 ,网址为Email:bjpy896@sohu .com。该中心 2 0 0 2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授权 ,证书编号为( 2 0 0 2 )农 (质监认 )字第 1 5 8号、( 2 0 0 2 )量认(国 )字V2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是1998年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建立,专职从事蜂产品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检验的部级专业检验检测机构。中心设业务办公室、检测室和技术室3个部门。工作人员14人,正高级职称两人,博士、硕士8名。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024m~2,固定资产约2500余万元,其中配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同位素质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为主的仪器设备110台。中心的业务范围是:蜂产品和其他农产品、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龙岩市年平均气温18.3~20.3℃,≥10℃年积温5500~6500℃,年降雨量1450~2200mm,日照时数1758.7~2021.5h,无霜期260~305d。具有春季回暖快、秋季昼夜温差大、年有效积温高等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水果提早成熟,农业部把闽西确定为全国三大优势柑桔产业带之一。全市现有特早熟蜜柑3500hm2,主栽品种为稻叶和市文,该品种在8月下旬成熟,2004年8月20日经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论为“:所检样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品规定指标要求。”并经全国柑桔品质区划专家鉴定,确定为全国熟期最早的优质特早熟蜜柑产区,同时获得了…  相似文献   

14.
‘玉红油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作父本与本站选育出的"A35"品种作母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的。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山地油菜组),2 a区试18个点中15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在83.3%,2 a平均单产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9.42%,差异极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型倒卵型,叶色淡绿,叶缘波状,有叶柄,平均生育期173.6 d,平均株高147.91 cm,有效分枝13.9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4.87角,每角粒数20.56粒,千粒重3.46 g,单株产量16.53 g。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2.30μmol/g,粗脂肪含量45.42%。适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玉红油2号’(选育编号:20-5-26-7)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双低高代材料"20-5",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08—2010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田油菜组),平均产量3132.9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8.02%,增产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枝部位低,抗倒伏,平均株高151.16cm,有效分枝15.2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9.50角,每角粒数19.80粒,千粒重3.81g,单株生产力22.10g,平均生育期181.15d。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7.19μmol/g,粗脂肪含量40.65%。适宜云南省1500~2000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青秋"为早熟脐橙新品种,系眉红脐橙芽变选育而来。2014年3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正式提交重庆市柑橘新品种区域试验基地进行第三方评价,在江津、忠县、开州和奉节等4个代表性生态区域进行布局并开展区域试验。初步结果:该品种果实大,单果重250 g左右,无核,果皮略粗糙,果皮较厚,有明显的果肩;果实肉质较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0月上中旬可达到13%~16%,降酸快,酸含量极低,固酸比可达20∶1以上;丰产性较好,高换第二年667 m~2产量可达900~1 800 kg,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留树保鲜性能,可挂树至次年3月份,早熟晚采情况下中小果实枯水发生较少。总体来看,该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较好,尤其在高热量地区表现更佳,可作为特色早熟脐橙品种适当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材料,在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长至宽5 cm时,使用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的乙醇、丙酮和蒸馏水浸提液对黄瓜植株进行化感处理(灌根),测定处理后黄瓜叶片内几种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从氮代谢角度研究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浸提液处理后黄瓜植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处理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氨、丝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含量达到峰值时分别较丙酮对照增加10.58%、18.31%、6.54%、3.10%、9.64%和3.16%,而硝酸盐、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则低于对照,含量达到最低值时分别较丙酮对照降低7.52%、3.41%和15.55%。对于不同西芹根物质浸提液处理,丙酮浸提液处理的氮代谢物质含量变化最显著,乙醇浸提液处理次之,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变化最低,西芹鲜根浸提液处理的氮代谢物质含量变化高于西芹根际区物浸提液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尿素、控释氮肥对南方稻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土壤肥效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在油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油菜品种"湘油15",参考油菜大田种植施氮量,共设4个处理,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在施氮量均为200kg/hm^2的水平下,设置了3种氮肥处理:尿素(Urea)、控释氮肥1(CRNF1)和控释氮肥2(CRNF2)。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不同生育期下土壤无机氮、油菜氮素吸收、油菜生理特性、土壤微生物氮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较常规Urea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生物量,增产11.2%~20.1%;CRNF1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土壤NO3--N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43.2%和61.8%,CRNF2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花期、收获期土壤NH4+-N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8.7%和64.1%,保证了油菜生育后期土壤氮素供应;与Urea处理相比,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薹期及生殖生长期油菜总氮吸收,最终氮肥利用率(NUE)提高23.1%~60.2%,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提高19.1%~30.5%;CRNF1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SPDA值和总叶绿素含量,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6.5%,10.1%;CRNF1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土壤微生物氮,较尿素处理提高142.5%;此外,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生长后期土壤脲酶、FDA水解酶活性,相比尿素处理分别提高8.4%~12.9%,24.5%~32.4%。在总氮施用量不变的前提下,施用控释氮肥可提高油菜生殖生长期土壤有效氮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加油菜干物质累积,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