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牛腰胯风湿,多因畜体阳气不足、卫气不固,又逢气候突变、夜露风霜、久卧湿地、劳役过度等,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伤及肌表,窜入腰胯,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病。病案 1986年6月,我县恭门乡恭门村马××家役用母黄牛患病,于6月21日来我门诊部求治。检查:体温38.8℃,脉搏49次/分,呼吸31次/分;口色淡白,脉沉迟而无  相似文献   

2.
痹症是指畜体外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致使经络闭塞 ,气血凝滞 ,运行不畅而引起畜体肌肉、关节疼痛、屈伸不灵 ,甚至麻木等一种常见病。笔者在近几年门诊治疗中 ,将我站老中兽医逯和祥先生传授的气针疗法移植到宠物痹症治疗上 ,收到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2 0 0 1年 5月尧都区乡贤街办事处杨某饲养的一只京巴犬 ,主人外出 ,把狗关在一房屋内 ,狗把水龙头弄开了 ,狗被水浸泡了 10多个小时 ,第二天狗卧地不起 ,强迫站立有痛苦感 ,很快又卧下 ,经诊断为痹症。治疗 :取穴 :膊尖、膊栏、抢风、大胯、小胯、巴山六穴一次三穴 ,隔天扎…  相似文献   

3.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后躯难起”症86例伍永炎(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牧技术经营管理综合服务站·556600)《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后躯难起重症肾经(腰胯损伤)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  相似文献   

4.
症状及诊断腰肢疼痛,负重和屈伸困难,跛行,食欲欠佳,精神沉郁,突然发病或闪伤后发病,病程较长,短则半月长则一年。站立时头低、弓背,后肢向外后侧伸展,后肢和腰部肌肉强直。运动时有的蹄部曲伸不利,拖胯拖腰,难起难卧,饮食困难,跛行随运动而减轻。精液质量下降,跛行严重时影响爬跨,不能采精或采精后的原精液品质差,不耐冻,天气晴朗时跛行症状减轻并能采精。经诊断,为风湿引起的后肢跛行。药物1%盐酸肾上腺素4ml、2%盐酸普鲁卡因100ml、肝泰乐40ml。穴位主穴,大胯、小胯、仰瓦;配穴,蹄头、邪气部位后肢左右侧穴位。用法主穴大胯45ml,小胯和仰…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元亨疗马集》问世380周年,笔者就应用书中理血剂举病案二则,颂前人医术之精湛,愿我辈更上一层楼。红花散治马闪伤腰胯痛喻氏“红花散”,由红花、当归、血竭、没药、小茴、川楝子、巴戟、枳壳、木通、乌药、藁本11味药物组成,主治闪伤后胯、滞气把腰。1978年8月12日,城关公社二队的一匹鞔用10岁黄母马,因下坡闪跌发  相似文献   

6.
马产后风又称胎风 ,临床上以 4~ 6月份产驹季节多发。近年来 ,笔者采用循经取穴“天维普”液水针 ,活血祛风汤内服 ,配合输液 ,治疗气滞血瘀型产后风 2 8例 ,一个疗程治愈 19例、2个疗程全部治愈 ,取得良效。1 主症产后突然发病 ,病情急剧 ,卧地难起 ,食欲减少或废绝 ,体温正常 ,站立时 ,背腰弓起、腰部僵硬 ,凹腰反射消失。行走步态强拘 ,把前把后 ,继则肌肉震颤、气喘 ,大汗淋漓 ,束步难行 ,腰胯麻痹 ,皮肤反射降低。一肢跛行则呈三肢跳跃状态 ,肠音低沉、零乱不整 ,粪干硬 ,脉数 ,口色红 ,苔白腻。2 鉴别诊断2 .1 马趴窝病因钙、磷代…  相似文献   

7.
用安乃近液穴位注射治疗大家畜四肢闪伤和风湿症笔者自1979年以来,用30%安乃近注射液作大家畜闪伤、风湿患肢穴位注射,治疗77例(牛69例马8例),治愈68例,好转6例,无效3例。穴位:牛前肢主穴——中腕(抢风),配穴——中膊、下腕;后肢主穴——百会(千金)、大胯,配穴——小胯、大转。马前肢主穴——抢风,配穴——冲天、天宗;后肢主穴——百会、环跳,配穴——大胯、小胯、邪气。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产后因外感风邪或血虚生风而发生的腰腿瘫痪的一种疾病。1病因1.1由于母畜在妊娠期间,饲养不良,营养缺乏,以致脾胃虚弱,营血不足,精气亏耗,肝肾两虚,而成筋骨萎软、腰瘫腿痪,卧地不起;1.2由于母畜产后,气血两亏,加之护理不当,贼风湿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腰胯疼痛,卧地难起之症。  相似文献   

9.
现时兽医临床工作中,有人对外伤所致的腿胯疼痛跛行,常以“风湿症”论治。诚然,家畜生于天地之间,秉二五,食水谷,受六元之气,三因致病中,痹痛证确乎屡见不鲜,在家畜常见病中就有寒伤腰胯、冷拖杆等病。究其病本,这些病多与脾、肾、肝有关(因脾主四肢,肾主骨,肝主筋)。但是,走伤五攒痛和肺把胸搏痛(即肺气把膊)两种跛行病的初期见症,与上述寒伤腰胯、冷拖杆等  相似文献   

10.
马滑精治验     
笔者治愈马滑精12例。主症是:“交配前阴茎起而不坚,未爬胯而精已流出;或未见母畜,阴茎即勃起,精液随之流出。口红干,脉细数,多是配种过多或劳役过度引起。  相似文献   

11.
马趴窝病是东北地区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初。其主要症状是步态强拘,背腰凝硬,四足拳挛,前行后拽,起立困难,常常躺卧难起,有时关节肿胀等。《元亨疗马集》载有产前胎气和产后胎风,所述发病时间、症状与马趴窝病大致相同。胎气是由于妊娠太重,外感内伤,清浊难分,使子宫烦燥,胎脏不宁,日久遍行经络而成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风,是母牛外感风邪或血虚生风而发生的四肢瘫痪的一种疾病。高产奶牛多发生于产后7天,病因一是由于母畜在妊娠期间,饲养不良,营养缺乏,以致脾胃衰弱,营血不足,精气亏耗,肝肾两虚,而成筋骨萎软、腰瘫腿痪,卧地不起;二是由于母畜产后,气血两亏,加之护理不当,贼风湿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腰胯疼痛,卧地难起之症。实际养殖过程中多数是在饲养管理、饲喂失调,产期时间较长,又感受风寒所致。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不受年龄,地域,器械等的限制,已作为全民全人类的健身运动项目,但如何提高锻炼效果,其中的开胯、松胯却是重要的一环,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对松胯的作用与如何松胯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元亨疗马集·疮黄论》说:“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本文所指的“外黄症”即外科上的黄症。发生于肌表各部位的黄肿,常见的有鼻黄、腮黄、胸黄、膝黄、肘黄、肚底黄、遍身黄、虾蟆黄(后肢内侧)、木肾黄等19种之多。牛、马等大家畜的上述外黄症在我县常有发生,给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对家畜使役的影响极大。为了探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经多年努力,筛选出天南星擦剂,用于治疗牛、马的外黄症86例,治愈86例,现报道  相似文献   

15.
经络是祖国医学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等共同构成了祖国的医学理论体系,贯穿在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对临床治疗起着指导作用。兽医经络在元代的《痊骥通玄论》及明代的《马书》中已有叙述。在《元亨疗马集·伯乐明堂论》的明堂歌中,对马的十二经脉有明确的记载,指出了十二经脉的主穴,说明了各经阴阳属性和主治的疾病,它对中兽医的临床诊断治疗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古代医学家在二千余年前已发现“经络现象”,并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总结  相似文献   

16.
闪伤:闪伤患肢突然出现跛行,越走越重,站立时患肢不敢着地,有时前伸,有时抬起以蹄尖着地,触压患部有疼痛敏感,重时患部肿起,发烧温度高。腰胯闪伤出现前行后拽,胯革及腰拖,越走越重。胯伤时行走胯革及,多为一侧;腰伤者行走吊腰,后肢难移。病例一:2002年7月11日本县安集乡红坪过关社蒲某的1头麻骟骡,因伏耕踏空水透明洞、闪伤后肢,赶回家后用三肢站立,左后肢蹄尖着地、患部敏感、肿、烧,强行赶走十分孽障的。邀我诊治,决定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处方:当归、川芎各30g,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秦艽、桂枝、牛膝、川断、杜仲、覆盆子、益智仁、…  相似文献   

17.
1 腰胯闪伤1999年 4月 2 0日城郊乡短岔村马某家一头 4岁黄牛行走时困难 ,前行后拽 ,触摸腰臀部时躲闪 ,且精神沉郁 ,体温 39℃ ,心跳 80次 / min。诊断为腰胯闪伤。治疗 :大黄 5 0 g,当归 5 0 g,土鳖虫 5 0 g,骨碎补 5 0 g,红花 5 0 g,乳香 5 0 g,没药 2 5 g,地龙 2 5g,麻黄 2 0 g,元胡 2 0 g,甘草 2 0 g。共为末 ,开水冲 ,候温灌服。 3剂后 ,明显好转 ,再服 2剂 ,痊愈。2 前膊闪伤2 0 0 0年 10月 14日 ,城郊乡水泉村农民刘某家一头 9岁黄牛左前肢异常 ,行走时患肢难提 ,昂头立脚。站立时患肢前伸 ,有时蹄头着地 ,触诊左前肢有疼痛躲闪感…  相似文献   

18.
腰胯风湿是中兽医对腰以下患有运动僵硬性疾病的总称。民间叫法不一,如腰胯痛风、冷拖腰胯、寒伤后腰、肾冷拖杆、腰腿痛风等均属腰部以下病症,是一种受到风寒湿邪侵入机体或多种外来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起卧困难、行动不能自如、运动表现疼痛障碍性疾病。因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腰胯风湿和闪伤腰胯两类。前者多见,  相似文献   

19.
4 经络气血与免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有机体内经络纵横交错 ,网络全身。经络是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有规律性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畜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全身各个脏器靠着经气的沟通、联络 ,使其生理活动保持协调统一。卫气、元气、气血、脏腑之气要发挥作用 ,都须依赖经络传注。《灵枢·本脏篇》说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说明…  相似文献   

20.
风寒湿痹 ,西医称之为“风湿病”,在兽医临床上较棘手 ,其病程长 ,难治愈 ,易复发。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偶得醋酒灸百会穴法 ,先后治疗患牛 46例 ,痊愈 44例 ,显效 1例 ,无效 1例。此法对牛的后肢风寒湿痹有独特的疗效 ,并且经济实用 ,简单易操作。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谨供同仁考校斧正。1 病因病状风、寒、湿邪侵入畜体后 ,引起经络闭塞 ,气滞血凝 ,致使肌肉、关节疼痛 ,僵硬 ,屈伸不灵 ,表现为患畜站立不稳 ,出现拐跛之状。痹证日久 ,则肝肾亏损 ,筋骨失养 ,出现肌肉萎缩 ,关节僵化 ,肢体变形等症状。后肢痹症则是后肢肌肉、关节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