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示范推广的成效表明,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增产2.9%,节本增效940.65元/hm2,节省用水22%。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技术——鸭品种的选择及其疫病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协作 ,在皋埠镇、东湖镇等地 ,以种稻大户承包田为中心 ,累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新技术面积4126.5hm2,放养绍鸭676897只 ,由于效益十分显著 ,深受农户欢迎。据统计 ,早晚稻实施稻鸭共育田增产以及稻米达到无公害标准而加价 ,使农民增收2389.1元/hm2 ;水稻种植过程中免施除草剂 ,少施化肥、杀虫剂 ,加上早晚两季平均省工节本为450.0元/hm2;早晚两季增加育鸭 (早稻平均每hm2 养鸭183只 ,晚稻160.5只 )收入4548.5元/hm2 ;比圈养鸭建舍节省投资费206.1元/hm2。以上四项合计增收节支7593.7元/hm2。…  相似文献   

3.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新植与宿根地膜全覆盖技术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全覆盖处理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糖分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新植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9t/hm2,比不盖膜的高59.6%;效益为35407元/hm2,比不盖膜增加20892元/hm2,增效144%;宿根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7t/hm2,比不盖膜的增高32.5%;效益为43951元/hm2,比不盖膜增加11986元/hm2,增效37.5%。此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增效、延长宿根年限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试验证明中微量元素硼施用后的增产效果。[方法]在整地时基施硼肥,研究油菜田施用中微量元素硼肥肥料效应。[结果]基施硼砂能有效提升油菜种植效益,施用量15 kg/hm2(纯硼含量10%以上)和施用量22.5 kg/hm2(纯硼含量10%以上)油菜分别增产32.2%和69.5%,比对照未施用硼砂处理分别增效6 327.5和2 915.0元/hm2。[结论]油菜田施用中微量元素硼肥能够有效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甜菜种植过程中普遍灌水和施肥量过大造成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以比对照田(CK)含糖率增加0.5度、节水10%以上、肥料用量减少20%以上为总体目标,开展了节本稳产增糖栽培技术集成模式示范。通过一年的对比示范结果表明:示范田较对照田(CK)节水18.69%、化肥用量减少51.2%,甜农节本2 065.23元/hm2;块根产量增加9.29%、含糖率提高2.94度,增收4 155元/hm2,两项合计增加收入6 220.23元/hm2。实际效果验证了甜菜节本稳产增糖栽培技术集成模式的可行性,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米稻间作(玉米和旱稻间作)是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相搭配的一种间作模式,经过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示范场两年试验表明:米稻间作能够充分发挥玉米边行增产优势,产量10 500kg/hm2以上,比纯种玉米增产3 000 kg/hm2以上,增产幅度达到40%,增加效益6 750元/hm2左右,增产增效十分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经过江苏省兴化市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表明,抗虫棉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环境污染等许多优点,已被广大棉农认可,种植抗虫棉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杂交抗虫棉更是倍受农民青睐.  相似文献   

8.
诸渭芳 《江西棉花》2008,30(1):45-46
浙江余姚黄家埠镇常年种植棉花400 hm2左右,占全市棉花面积的22%,从2001年开始试种杂交抗虫棉南抗3号以来,目前常年种植杂交抗虫棉面积已占本镇棉花面积90%以上,推广速度居全市领先。杂交抗虫棉的推广给广大棉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皮棉产量稳定在1 500 kg/hm2上下,比常规棉增产30%以上,且具有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1试验目的从近几年余姚黄家埠镇大面积推广种植南抗3号以来,该品种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抗逆性较差,遇高温干旱蕾铃脱落多,早衰严重和棉铃偏小等特点。因此,为寻找替代南抗3号的接班品种,2006年…  相似文献   

9.
东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耕地总面积1 0 .8万 hm2 ,人口 1 0 7万 ,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常年种植水稻 5.3万 hm2以上 ,总产 40多万t。我县 1 992年开始试验示范肥床旱育秧 ,是全省最早的几个县之一 ,1 998年推广面积已达 4.3万 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79.9% ;1 996年开始大面积示范塑盘旱育抛秧 ,1 998年应用面积达 1万 hm2 ,平均单产62 1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4.9%。其中育秧公司统一供秧面积 333.3hm2 ,平均单产 656.3 kg/667m2 ,比全县平均单产 592 kg/667m2 增产 64.3 kg/667m2 ,比人工栽插节本 35.5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湖北省内布点进行棉花施用专用缓控释肥试验表明,棉花施缓控释肥具有显著的增产、省工效果。棉苗移栽到大田后一次开沟深施入缓释肥1 200 kg/hm2+盛花期追尿素75~120 kg/hm2的方法,能有效促进棉株生长,加快果枝、果节发育,增加成铃和减少蕾铃脱落,其子棉单产高达3 482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2%以上,并实现节省劳动用工15个/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云南蔗区土壤养分分析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分析了云南蔗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和4种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研究建立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研制了32个适宜不同土壤生态类型蔗区的甘蔗测土施肥配方,推广应用面积5.7万hm2,平均增产甘蔗8.10~10.95 t/hm2,提高蔗糖分0.21%~0.5%.同时,节省化肥投入72~225 元/hm2,实现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施用方式和常规施肥在棉花生产中对比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施用缓控配方释肥,省工节本,早发不早衰,增产效果较为明显,以底施1 200kg/hm2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加盛花期追施尿素112.5 kg/hm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再生利用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随着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重视。1999年龙泉市推广面积1000hm2,主栽品种汕优669、协优63、优63、优92等,平均单产797kg/667m2,示范方面积71.5hm2,平均产量846kg/667m2,超吨粮田块有6个,最高产量达1111kg/667m2,再生季超400kg/667m2田块有3个,超450kg/667m2田块1个。从生产情况看,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技术到位,全年每667m2产量超“吨粮”已能够实现。现将该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有单项技术进行了有效组装,通过在衡水市深州农场的棉花省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省工栽培比常规种植可节省用工45个/hm2以上,解决棉花种植过程繁琐、所需劳动力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轻简化型稻作种植方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软盘抛秧、机插秧、旱育秧、免耕栽培轻简化型稻作种植方式,比传统的湿润秧手插方式均有一定的增产,增产数在24.5~39.7 kg/667m2,增产幅度在4.93%~7.99%,能实现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产增收,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水稻旱育苗人工插秧工效低、成本高等问题,选用小型风力抛秧机抛秧与人工插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风力抛秧机抛秧投资小、工效高、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适用性强,节约插秧成本80%,增产15.0%以上,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0至2012年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汇总并结合其他相关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为全面认识不同产区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技术现状,探求改进提高途径提供试验依据。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参试品种中,阿青6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977.0 kg/hm2,较对照增产22.0%,居第1位;其次是甘青4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857.0 kg/hm2,较对照增产19.1%,居第2位;甘青5号折合产量为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1%,居第3位。以上3个品种建议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北青7号折合产量为4 126.5 kg/hm2,较对照增产1.2%,居第4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黑龙江省桦川县推广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集成技术2万hm2,创效益3 422万元,通过2万hm2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在水稻生产中实现了省工、节支、增产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对发展桦川县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技术组装配套;强化目标管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规范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几方面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试验证明中微量元素钙施用后的增产效果。[方法]在整地时基施钙肥,分析钙肥对油菜的增产效应。[结果]试验证明,通过基施硝酸钙,种植油菜效益得到提升,施用量60 kg/hm2纯钙和施用量120 kg/hm2纯钙处理油菜分别增产32.8%和51.6%,分别增加效益3 046.6和4 647.7元/hm2。[结论]基施纯钙60和120 kg/hm2处理比未施用钙肥处理分别增效3 046.6和4 647.7元/hm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安定区浅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217-218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是指马铃薯种植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机械工具代替人畜劳作,以达到农机农艺完美结合的种植方式。该技术具有省时、省工、节种、节肥等优点,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是增加马铃薯产量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农村有限劳动力资源条件下,该技术近几年来得到大力推广,采用该技术比传统的人畜农作劳动生产率增加25%~30%,示范区平均增产6 7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