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6,(1):16-19
报警信息素是蜂群中遇到外界干扰或危险时蜜蜂个体所释放的提醒或招募其他蜜蜂个体驱避或攻击等防御行为的一种信息素。为了探索报警信息素对蜜蜂采集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蜂毒的主要成分乙酸异戊酯对蜂群或者外出采集的蜜蜂进行干扰,结果表明,经报警信息素干扰后,在蜂群采集过程的信息交流中反映的是作为一个消极信号作用,使得蜂群内部舞蹈蜜蜂的数量和蜜蜂在蜂群与采集地点的往返频次明显减少,具有差异显著性。随着报警信息素的释放,蜂群中的采集蜂会减少采集活动并且会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防御机制来应对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正一、蜜蜂的报警信息素蜜蜂的报警信息素是指当蜜蜂受惊扰时,由工蜂上颚腺和科氏腺分泌的具有示警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凭借报警信息素,工蜂向同伴传递危险信息,诱导其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使同伴快速响应突发逆境。二、蜜蜂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1962年,Boch等最先通过试验证实科氏腺分泌的乙酸异戊酯(IPA)是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3年后,Shearer等在工蜂上颚腺发现一种较弱的报警信息素——2-庚酮。  相似文献   

3.
金棱边兰能分泌吸引蜜蜂的信息素蜜蜂以各种芳香物质为信息素在同伴中进行信息交流。最近发现一种叫金棱边兰的兰花能产生使日本蜂聚集的信息素,吸引蜜蜂前来为其授粉。日本蜂分布于亚洲大陆,属东方蜜蜂亚种,是日本固有蜂种,它比明治时代引进的西洋蜂显得神经过敏,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6,(4):17-19
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生活在黑暗的蜂巢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信息素。在蜜蜂蜂群中,信息素可以在蜂群的防卫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蜜蜂受到侵害或惊扰时便进行反击,蜜蜂会从上颚腺和蜇针腺体产生报警信息素,能引起同巢守卫蜂的蜇刺反应和自卫行动。本实验对中华蜜蜂的报警信息素成分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实验检测中华蜜蜂报警信息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报警信息素能在很大程度上诱导蜜蜂的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工蜂不仅勤劳,还有不少能力是此前人们所未知的——比如面对天敌的信息处置能力。在研究者看来,蜜蜂和胡蜂(俗称马蜂)都是社会性昆虫,在遭遇危险时,它们通常都会释放一种报警信息素。这种报警信息素平时储存在毒囊的毒液里,当受到刺激时,通过蜇针将毒液和报警信息素释放到体外。谭垦带领的团队,利用蜜蜂与胡蜂这对"猎物—捕食者系统",  相似文献   

6.
声音与数字     
正声音扬州大学教授、蜜蜂专家吉挺:训练蜜蜂定向授粉扬州大学教授、蜜蜂专家吉挺给扬州市50个规模以上草莓园园主上了一堂课,传授如何训练蜜蜂定向给草莓授粉。"蜂群到一个新的场地后,每天清晨首先出巢的采集蜂,都会将采集到花粉的方位和离蜂箱的距离用跳舞的方式告诉同伴,同伴一传十、十传百,以致全群采集蜂都到同一地点采集同一种植物,直到周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6,(8):16-17
对于蜜蜂来说,报警信息的交流对于蜜蜂群体抵御捕食者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蜜蜂除了通过信息素与其他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还会通过声音震动、舞蹈行为等传递相关重要信息。本实验通过模拟捕食者攻击采食的蜜蜂,追踪蜜蜂回巢后的行为,发现蜜蜂受到攻击回巢后,会在巢内发出一种语音报警信号。结果表明这种语音报警信号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采集蜂的舞蹈行为,避免招引更多蜜蜂去危险的采食点。  相似文献   

8.
蜜蜂信息素     
蜜蜂信息素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黄文诚(续第2期)(四)工蜂跗节腺信息素工蜂将跗节腺信息素涂在巢门口,引导本群工蜂便于找到巢门。工蜂似乎也将它标记在采集地点,来加强对其他采集蜂的吸引力。、弗里等人还提出假设,尽管工蜂跗节腺信息素是由足垫放置的,由于工蜂...  相似文献   

9.
胡蜂是不折不扣的捕食性昆虫,对养蜂场而言胡蜂捕杀工蜂、侵扰蜜蜂、毁灭蜂群,是蜜蜂的天敌之一.胡蜂对蜂群的侵扰不管是对守卫蜂还是采集蜂都将造成影响,被侵扰严重时蜂群甚至可能弃巢而逃.因此养蜂人对胡蜂真可谓是恨之入骨.  相似文献   

10.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我国内蒙和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发现一种蜜蜂天敌--蜂狼(山斑大头泥蜂),在蜜源植物上、蜂箱门口、蜜蜂飞行线上捕捉蜜蜂,十分猖獗.由于蜂狼分布密度较大,捕蜂灵敏,因此不仅危害蜜蜂的生存,而且造成蜜蜂不敢在蜜源植物和农作物上采集,蜂蜜减产,授粉效率下降的局面.对蜂狼的分布、形态、生物学特性,危害蜜蜂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英国科学家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往蜜蜂采集的作物上喷洒蜜蜂报警激素2—庚酮和异戊基醋酸酯(盐),以便了解该激素有无保护蜜蜂不受杀虫剂毒害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有很多蜂群的地方,高浓度的报警激素能从包括油菜在内的,对蜜蜂最有吸引力的作物上驱走相当大比例的采集蜂。不知是否熊蜂也用激素传递危险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7,(6):16-18
停止信号是一种能让蜜蜂舞蹈停止的抑制信号,已经发现东、西方蜜蜂遭遇危险刺激后都会产生停止信号。与营穴居的东、西方蜜蜂不同,小蜜蜂营露天生活,对于露天生活的蜜蜂遇危险刺激后是否也会产生停止信号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中,我们先训练小蜜蜂的采集蜂到饲喂器采集糖水,然后用镊子和黄金蚁模拟捕食危险刺激小蜜蜂,记录被攻击后的小蜜蜂回巢后的反应。结果显示,小蜜蜂采集时被危险刺激后,回巢后也会通过发出停止信号来警告同伴有采集危险。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 4蜂狼危害蜜蜂的习性 4.1蜂狼在蜜源植物上捕猎蜜蜂 蜂狼经常在蜜源植物上爬着或飞行,时起时落或突然改变飞行方向,寻找猎物,在内蒙开鲁县一块1333.3 m2芝麻地里竞有上百只蜂狼在捕猎蜜蜂.蜜蜂在蜜源植物上采集时飞行放慢,正适合蜂狼从背上猛扑蜜蜂,顺势抱住飞走或落于植物七、将蜜蜂蜇刺成麻醉状态,并吸食蜜蜂体液或蜜汁,被杀死的蜜蜂胸部能看到被刺的小洞,蜂狼将其运回蜂巢.它在蜜源植物上时飞时落,发出似乎蜜蜂但不很尖的声音,蜜蜂见到蜂狼或者听到其声音很快飞走,很少再来光顾.受蜂狼的危害,不仪大批蜜蜂被捕杀死亡,而且更多的蜜蜂不敢飞到蜜源植物上采集,致使蜂蜜严重减产,有的养蜂场减产70%,虫媒农作物也因此而减产歉收.  相似文献   

15.
选择试验表明冻死的蜜蜂对瓦螨的吸引力大于被螯死的蜜蜂,螯针的气味具有驱除瓦螨的作用,试验中9种报警物质有6种对螨有显著的驱除作用,1-辛醇是意蜂体内量较多,也是最重的报警物质。嗅觉和化学接触感觉试验表明1-辛瓦螨有最强的驱除效果,将一个螯针所含有的0.5μl1-辛醇注入蜂体内,与反水注入蜂内的对照,前者仅30各种就能显著地除瓦螨。1-辛醇还是瓦螨逃离被螯蜜蜂或因盗蜂而沾有报警激素蜜蜂的一种重要的化  相似文献   

16.
蜜蜂是真社会性昆虫,蜂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又紧密合作,共同维系蜂群结构与功能,这离不开三型蜂之间高效的信息传递。蜂群内部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化学通讯即蜜蜂信息素来相互传递,蜜蜂幼虫信息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蜜蜂信息。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发现,E-β-罗勒烯是一种新发现的蜜蜂幼虫信息素组分,它不仅能够抑制蜜蜂工蜂的卵巢成熟,还参与调节工蜂的采粉行为,提高了采粉蜂的比例,增加了哺育蜂访问巢房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蜂王和工蜂的报警外激素[以色列]伦斯基,Y.等工蜂保护蜂群免受许多袭击蜂巢掠夺蜂蜜、幼虫或成蜂的入侵者的危害。蜜蜂的螯针和其它的防御器官对于蜂群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蜂箱巢门的守卫蜂拦截并用触角检查所有进入蜂巢的蜜蜂,它们能够利用气味和一些信号辨别盗蜂...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材料,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两蜂种工蜂3个生长阶段(初生蜂、哺育蜂、采集蜂)体质主要微量元素进行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初生蜂、哺育蜂及采集蜂体质中富含Fe、Ca、Ba、Li、K、Na等元素,其中Ca元素的相对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另外,同种蜜蜂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蜂种同一生长阶段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也不一样。因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能够用于检测蜜蜂体质中的微量元素,并具有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选择试验表明冻死的蜜蜂对瓦螨(也称大蜂螨)的吸引力大于被螫死的蜜蜂。螫针的气味具有驱除瓦螨的作用。试验中9种报警物质有6种对螨有显著的驱除作用。1-辛醇是意蜂体内数量较多,也是最重要的报警物质。嗅觉和化学接触感觉试验表明1-辛醇对瓦螨有最强的驱除效果。将一个螫针所含有的0.5μl-辛醇注入死蜂体内,与把水注入蜂体内的对照,前者仅30秒钟就能显著地驱除瓦螨。1-辛醇还是瓦螨逃离被螫蜜蜂或因盗蜂而沾有报警激素蜜蜂的一种重要的化学触发物。  相似文献   

20.
徐连宝 《中国蜂业》2000,51(4):37-37
许多传统经验常会令人误解 ,如传统养蜂告诉养蜂者在睛暖天气和流蜜期很少挨螫 ,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研究人员发现影响蜜蜂螫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92 4%的防御行为是基于气象因素 ,在高温、无风、高气压、天晴时 ,蜜蜂螫刺明显减少。流蜜则对蜜蜂螫刺影响不大 ( 0 1 %) ,另外蜜蜂螫刺还受 7 4%的未知因素影响。影响蜜蜂防御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群势 ,通常认为蜜蜂螫刺是为了保护蜂巢而不是其本身。报警激素是由工蜂释放 ,其在空中的浓度影响着其它工蜂的行为 ,因此强群显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这些理论研究能使养蜂人在管理蜂群时少被蜂螫。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