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概况1 989年 ,上海水产大学受中国水产总公司委托 ,派“浦苓号”实习船赴日本海俄管水域进行太平洋褶柔鱼资源的开发 ,揭开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序幕。至 1 992年基本上完成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渔场开发、钓捕技术掌握、技术装备的改制等技术工作 ,并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生产。这段时间 ,参与鱿钓生产的企业仅舟山海洋渔业公司一家 ,1 990年该公司首先改装了 2艘鱿钓船投入试生产 ,取得了收支保本的好成绩 ,随即有了迅速的发展 ,1 992年鱿钓船增至 1 6艘。 1 992年与 1 990年相比 ,在产量表 1  1 990 - 1 9…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3个阶段。从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作业渔场3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产鱿钓渔业目前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对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世界头足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还分析了世界八个主要海区的头足类产量及主要种类。西北太平洋的头足类产量一直保持领先,90年代仍保持增的势头。1995年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35.3%。  相似文献   

4.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和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简述了世界头足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还分析了世界八个主要海区的头足类产量及主要种类。西北太平洋的头足类产量一直保持领先,90年代仍保持增的势头。1995年占世界头足类产量的35.3%。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国际远洋渔业的作用愈发重要,研究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鱿钓渔业为例,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CMS模型,分析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和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稳定,能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与变动,但也存在进口市场不均衡,外部市场需求依赖性强并呈现下降趋势,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信息平台、盘活资源禀赋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了该产业现阶段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指出我国鱿钓渔业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精细策划,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掌控市场的能力,实现订单渔业,避免增产不增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化道路,培养国际性渔业人才;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政策上加以引导,增加综合性补贴;通过鱿钓渔业的装备和船舶更新等拉动内需,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该渔业极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和方法,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法、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以及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法对影响指标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鱿鱼渔业资源是最核心的因素,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科技投入、政策与管理、捕捞强度是最具影响力或驱动力的因素;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可分五大类,要把重点放在关联因素、调整因子和驱动因素上,其次为依赖因素,自主因素无需过多关注。研究认为,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系统可分为四个层级,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鱿钓业中集鱼灯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我国就钓业的发展1989年夏,中国水产总公司委托我校派浦等号实习船赴日本海进行鲸鱼渔场探索调查和探捕,揭开了我国远洋就钓渔业的序幕。短短几年来,我国的远洋综钓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甚快。据不完全统计,至1995年,我国已有一定规模钢质渔船改装成就鱼钓船,赴日本海和北太平洋钓捕就鱼,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早已不堪承受已有的捕捞强度,1995年又推出了伏季休渔的新举措,估计今后几年中我国的远洋就钓业还会有所发展。目前,宁波、大连和舟山等渔业公司已派船赴新西兰渔场探捕鲸鱼,尝试把远…  相似文献   

10.
1我国就钓业的发展1989年夏,中国水产总公司委托我校派浦等号实习船赴日本海进行鲸鱼渔场探索调查和探捕,揭开了我国远洋就钓渔业的序幕。短短几年来,我国的远洋综钓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甚快。据不完全统计,至1995年,我国已有一定规模钢质渔船改装成就鱼钓船,赴日本海和北太平洋钓捕就鱼,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早已不堪承受已有的捕捞强度,1995年又推出了伏季休渔的新举措,估计今后几年中我国的远洋就钓业还会有所发展。目前,宁波、大连和舟山等渔业公司已派船赴新西兰渔场探捕鲸鱼,尝试把远…  相似文献   

11.
远洋渔业是战略性产业。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进入新时代,我国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国家对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总体安排,为此,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远洋渔业的产业特点,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了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及其产业要求,指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三大产业工程和建立三大保障体系,即现代化的远洋渔业捕捞船队、水产品质量控制与冷链系统工程、零废弃物的水产品综合利用工程,以及远洋渔业资源环境监测体系、远洋渔业生产与管理监控系统、全球远洋渔业治理研究中心。同时,从产业优化发展、科技持续创新、国际渔业治理、制度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和促进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客观地揭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态势及研究热点,促进我国大洋性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方面形成了以陈新军、陈勇等作者为核心及以RODHOUSE等为核心的两大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方面分别以上海海洋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海洋淡水生物学、渔业、海洋学和生态学等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当前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前沿有4个方向:(1)开展重要大洋性经济鱿鱼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2)研究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及其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3)结合海洋遥感信息研究渔业栖息地及跨学科交叉融合;(4)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鱿钓渔业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中钓钩和钓线使用的调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00年海上生产调查试验的总结分析,初步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中有关钓钩和钓线使用的生产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不同颜色的钓钩的渔获效果有差异,以草绿色的渔获效果最好;(2)应将钓线保持在深海声波扩散层(DSL)的上方水层进行钓捕;(3)生产中应根据渔获物个体大小的变化对钓钩的规格、单根钓线的钓钩数量的钓线的粗度进行调整。渔汛初期可使用φ=1.0mm的钓钩、单根钓线装25-30只钓钩,钓线选用50-60只,渔汛末则可选用φ1.17-1.30mm的钓钩,单根钓线装15-20只钓钩,钓线选用80-90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00年海上生产调查试验的总结分析,初步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中有关钓钩和钓线使用的生产技术问题。结果表明:(1)不同颜色的钓钩的渔获效果有差异,以草绿色的渔获效果最好;(2)应将钓线保持在深海声波扩散层(DSL)的上方水层进行钓捕;(3)生产中应根据渔获物个体大小的变化对钓钩的规格、单根钓线的钓钩数量的钓线的粗度进行调整。渔汛初期可使用φ=1.0mm的钓钩、单根钓线装25-30只钓钩,钓线选用50-60只,渔汛末则可选用φ1.17-1.30mm的钓钩,单根钓线装15-20只钓钩,钓线选用80-90号。  相似文献   

15.
大型专业鱿钓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头足类对光反应的最低背景照度(0.01 lx),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鱿钓渔船不产生灯光干扰的合适照度间距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大型鱿钓渔船抛锚位置与相邻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计算公式为LZ=(72.9652 10.7151h1)P01.2535 (72.9652 10.7151h2)P02.2535 225。根据该公式计算可得,集鱼灯总功率均为360 kW、灯高为7.0 m的两艘大型鱿钓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应为0.83n m 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