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相似文献   

2.
鸭跖草叶点霉的致病性与dsRNA及 RAPD类群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和纤维素法对鸭跖草叶点霉Phyllosticta commelimecola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dsRNA进行测定,分析遗传多样性和dsRNA与菌株的致病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培养类型和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的致病力从南到北逐渐减弱.选择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dsRNA测定和RAPD分析,在所测定的菌株中有10个含有dsRNA,2个不含dsRNA,菌株致病力强弱与dsRNA无相关性.通过RAPD扩增和聚类分析,在类间距离15以下可将12个鸭跖草叶点霉分为5个类群.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黑龙江省的菌株与辽宁、吉林的菌株亲缘关系远,同一RAPD类群中表现出相似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鸭跖草叶点霉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强弱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高交稳定的叶点霉菌株用于鸭跖草的防治,测定了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dsRNA,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鸭跖草叶点 菌落颜色、生长速率和产孢特性及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它们的产孢特性和致病力与其地理分布有关。在所测试的12个菌株中,含有dsRNA的10个,不含有dsRNA的2个,菌株中是否含有dsRNA与其致病力及地理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经人工移植七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还是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减少,分生孢子变小,产毒能力下降以及致病力减弱。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疆红枣中链格孢毒素的产生规律,对从南疆不同枣园黑斑病‘骏枣’中分离纯化的10株链格孢属真菌(5株链格孢菌和5株细极链格孢菌)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菌苔致病力、毒素产生种类及含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菌株在红枣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等都优于PDA培养基,但是产毒种类及含量却普遍低于PDA培养基;(2)在红枣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均比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速率更快、产毒种类及含量更多;(3)综合考虑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JZAa05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96-101
为了使生产上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更有针对性,对采自宜宾市烤烟种植区的具有典型赤星病症状的烟叶样品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致病力的菌株xs-k-1(较强)、xz-k-1(中)和xf-y-1(弱)的生物学特性及4种杀菌剂对较强致病力菌株xs-k-1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1个菌株均属于链格孢菌,但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平均病情指数为18.75~71.25,其中以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主,占测试菌株的61.9%,弱致病力类型和较强致病力类型的菌株所占比例相当,未发现强致病力和不致病力菌株。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烟草赤星病菌在7~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宜的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1~28℃;高湿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产孢,当湿度为100%时,病菌生长和产孢量最高,分别为5.83 cm和4.18×105个·m L-1;在p H值4~10的范围内该病菌均能生长和产孢,适宜p H值范围为7~8.5,其中病菌生长的最适p H值为8.5,产孢量最大的p H值为7。供试药剂的室内平板抑菌效果为:10%多抗霉素60%唑醚·代森联50%氯溴异氰尿酸40%菌核净,10%多抗霉素的EC50为15.182μg·m L-1。  相似文献   

7.
从乌鲁木齐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茄子黄萎病株上分离到的49个菌株,均产生微菌核,菌丝在30℃均可生长,而在33℃不能生长,经鉴定均为轮枝孢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中11个菌株进行的致病力测定表明,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均属致病力较轻类型。  相似文献   

8.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农田常用农药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12种农田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YAU-06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因农药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呈现差异.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3类药剂中,杀虫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最好,吡虫啉、溴氰菊酯、对硫磷和氧化乐果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杀菌剂则与SYAU-06菌株完全不相容,供试的4种药剂在1/10田间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超过65%,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55%;除草剂与SYAU-06菌株的相容性介于杀虫剂和杀菌剂之间,低浓度下除氟乐灵外其余3种除草剂与草茎点霉孢子相容,几乎不影响孢子萌发,但所有除草剂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生黄曲霉菌株若干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lavus菌株在生理代谢方面,分化为可产生色素和不产生色素2种类型,分别占21.3%和78.7%,可产生淡黄色、谈红色、淡紫色等3种颜色。在产孢性方面分化成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不产生菌核、只产生少量分生孢子而产生大量菌核和只产生菌丝等3种类型,分别占90.9%、8.7%和0.39%。菌核颜色分化有褐色、白色、粉红色、黑色等4种颜色,在产毒方面分化成不产毒和产毒菌株类型,分别占37.4%和62.6%,产毒菌株间的产毒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在致病力方面也存在分化,其中产毒菌株比不产毒菌株致病力强,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力也有强弱之分。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病株上分离到抗多菌灵和感多菌灵的F.m oniliforme菌株,从7个地点选择抗、感多菌灵菌株各1个,比较抗、感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胞外酶活力和对水稻致病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孢密度都显著低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相似文献   

12.
新疆部分地区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集的21个地点的48份土壤碎物和37株苜蓿病株上,收集到101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对101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的菌丝融合群(AG群)判定表明,新疆部分地区苜蓿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和AG5,其出现频率分别为9.9;、46.5;、5.9;和35.6;.其中AG2和AG5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融合群.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对吐鲁番地区杏树流胶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新园的发病率为26.7%,老园的发病率为100%。对吐鲁番和且末的病样进行了分离培养,通过分离物培养性状的观察,从吐鲁番的病样上得到7种真菌,且末的病样上得到4种真菌,同时两个地区都分离得到一些细菌分离物,但未作详细研究。选取11株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其中有一菌株引起杏树枝条流胶,通过培养性状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等,鉴定该菌为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  相似文献   

14.
运用种子储藏蛋白电泳方法 ,对来源于六倍体小黑麦Eronga83和普通小麦品种凡 6杂交培育的小麦材料SY95 - 71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种子醇溶蛋白的组成分析认为 ,与小麦亲本相比 ,SY95 - 71缺少了 1D染色体上的Gli-D1带 ,这在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中较为少见 ,其他醇溶蛋白带均来自双亲 ,而与小黑麦亲本更为接近。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对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认为 ,SY95 - 71的位点Glu -A1和Glu -D1与两个亲本不同 ,而Glu -B1来自Eronga83,这些遗传变异是来源于培育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另外对SY95 - 71的感条锈病性与储藏蛋白位点的变异的关系以及六倍体小黑麦对小麦种质创新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调查了转Bt+CpTI基因棉SGK321棉田、其亲本常规棉SY321棉田以及间作棉田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数量,测定了不同时期SGK321棉与SY321棉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间,SGK321棉田烟粉虱的种群数量一直高于SY321棉田和间作棉田。烟粉虱取食的SGK321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SY321上部叶片中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下部叶片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GK321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SY321叶片基本上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Y321与SGK321上部叶片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下部叶片与上部叶片相似但略有不同。SGK321与SY321处理植株叶片几丁质酶活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SGK321处理植株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多数时期高于SY321。探讨了棉花防御反应与棉田烟粉虱种群数量差异的相关性,以利于揭示双价抗虫棉对烟粉虱的影响及其生理防御机制,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以及棉花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固氮类芽孢杆菌是一类能产生芽孢、具有固氮能力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这类菌除固氮活性和抗逆力强外,有些菌株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耐贮藏等特点,被认为是制备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种之一,但目前经过鉴定的菌种资源十分有限。从全国20个省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种类植物根际采集分离筛选获得500个菌株,从中鉴定出60个具有固氮结构基因(nif H)的分离株,通过对其中17个分离株的nif H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地位,17个分离株均属于固氮类芽孢杆菌,而且这17个菌株全部具有固氮酶活性,最高达到2 109.9±131.1 nmol/mg·h。进一步分析,其中5株具有IAA分泌能力,最高为49.908±3.6μg/m L,11株对4种常见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在17个分离株中,共发现了5株兼具固氮、分泌IAA以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特点,其中IAA分泌能力最低的BJ-18对番茄幼苗仍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分离和鉴定的固氮类芽孢杆菌丰富了固氮微生物菌种资源,发现的兼具固氮、分泌IAA以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固氮类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81年以来,采集到浙江各地的蚕豆镰刀菌病株156号.经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获得纯镰刀菌菌株176号,鉴定为15个种或品种.对其中的11个种或品种的接种试验证明:Fusari-um acuminatum,F.oxysporum,F.moniliforme,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F.solani等镰刀菌是浙江蚕豆镰刀菌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这些种或品种从病株上分离获得的比例分别为29%,20.5%,12.5%,8.5%和4.6%,接种豆株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2.8,47.7,34.1,40和30.F.acumi-natum,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F.semitectum,F.tricinctum等镰刀菌在国内被证明为蚕豆的新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霉抗甲霜灵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辣椒疫霉对甲霜灵产生抗性 ,然后测定所得抗性菌株和野生亲本型菌株对辣椒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辣椒疫霉易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 ,抗甲霜灵 (Mrt)突变株HF 1 T、LA 1 T和驯化 (Trt)抗性菌株HF 1 Y、LA 1 Y与其野生亲本相比 ,其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均在 5 0 0倍左右 ;在含甲霜灵的CA平板上 ,其抗药性较稳定 ;所得的抗性菌株无论抗性倍数多大 ,其对辣椒的致病力与其野生型亲本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时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其亲本常规棉SY321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总活性。结果发现,烟粉虱取食诱导使棉叶中PAL、POD的活性上升,SOD的活性则是先下降后升高,CAT的活性基本呈下降趋势。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PAL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而POD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上部叶片SOD活性在处理30d前明显高于SY321,40d时低于SY321;SGK321处理植株叶片中CAT活性多数时期低于SY321。最后,探讨了转双价基因棉花与其亲本常规棉对烟粉虱防御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