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5株菌,编号为DB-1、DB-2、DB-3、DB-4、DB-5。经16S r DNA基因测序确定菌株类型,并且对其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B-1、DB-4、DB-5鉴定为植物乳杆菌,DB-2和DB-3为棒状乳杆菌。通过测定3株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液的产酸、抑菌能力、活菌数及抗生素耐药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菌株DB-4。后期测定DB-4生长曲线,结果显示12h时活菌数达到最大值,为1.9×10~9CFU/m L,后期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具有良好性能的酸奶复合发酵剂配方,用不同发酵特性的2株嗜热链球菌、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株嗜酸乳杆菌,测定其单菌株的发酵性能及贮藏稳定性,并通过单菌和复配菌发酵乳的感官分析,得到了6组优化的含4株菌的发酵剂配方。然后,对这6组配方的酸奶进行贮藏期间滴定酸度、活菌数、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的测定,评价菌株不同复配比例对酸奶贮藏期口感和风味的影响,从而得出一组最佳发酵剂菌株比例为C1-2:C8:CM5:LB3=107:1/5×107:1/5×107:102。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实验室现有的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打孔方法从3株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该菌株在不同胆盐浓度、不同pH值、高温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和生长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中,仅植物乳杆菌C20015对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余两株菌对其无抑制作用;C20015在抗逆性试验中,随胆盐浓度的增加,其活菌数下降,但活菌数均达到1.0×10~5cfu/m L以上;在pH值为2时,C20015的活菌数明显下降,当pH值大于3时,活菌数均达到1.0×10~6cfu/m L以上;在耐高温试验中,50℃时C20015活菌数下降不明显,但60℃以上几乎无菌生长;胰蛋白酶对活菌数无影响;植物乳杆菌C20015在0~10 h内快速增长,从10小时开始进入生长稳定期,直到20小时细菌数达到最大值3.6×10~9cfu/mL。说明植物乳杆菌C20015对水产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低pH值、高浓度胆盐、胃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有望应用于水产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4.
从市售泡菜中分离筛选适合尾菜青贮的乳酸菌,筛选获得产酸能力强、青贮效果好的2株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API 50CH试剂条检测,鉴定SD2为植物乳杆菌,SD4为发酵乳杆菌。对两株菌株在5 L立瓶中分别进行培养,确定了各自的培养最适收获期和两株菌株配比,制备的尾菜青贮菌剂总活菌数大于1.0×109cfu/mL。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SOS显色反应测定36株益生菌脱除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基因毒性的能力,同时用HPLC对它们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基因毒性清除率高的菌株有1株植物乳杆菌、5株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代田株、3株芽孢杆菌、2株酵母菌、7株唾液乳杆菌和一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同属于一个菌属的各个菌株基因毒性清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图谱分析发现,只有唾液乳杆菌才产生P1,即益生菌脱除4-NQO基因毒性具有菌株特异性。研究还发现益生菌转化4-NQO为4-HAQO的能力是决定益生菌脱除4-NQO基因毒性能力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筛选自然发酵苜蓿青贮的优势菌种,应用于高水分苜蓿青贮的调制,研究不同微生物及组合对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先调制自然发酵苜蓿,青贮30 d后,从中筛选优势菌种并进行鉴定。根据优势菌种筛选结果,组合了9组发酵菌种用于苜蓿青贮的调制,分别为:以植物乳杆菌与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1∶1、1∶2和2∶1,编号为1、2、3组;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4、5、6组;以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7、8、9组;以不加任何菌种的自然苜蓿青贮作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对苜蓿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氨态氮/总氮(NH3-N/TN)、总酸含量和pH。结果表明:用MRS、LB和NA 3种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苜蓿青贮中筛选到微生物菌种31株,对其中18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9株、乳酸片球菌1株、粪肠球菌2株、各种芽孢杆菌6株。感官评分结果表明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比例大的各组评分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各组(P<0.05)。对于NH3-N/TN、总酸含量和pH等指标,乳酸菌比例较低的2、5、8和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是苜蓿青贮主要菌种,用于苜蓿青贮有利于青贮品质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会影响苜蓿青贮的气味,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菌种会改善苜蓿青贮风味,但比例太高会增加NH3-N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分离筛选用于牛活菌制剂的乳酸菌菌株,试验采用API 50CHL对从牛瘤胃中分离的60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耐酸耐碱、生长温度、耐氧、耐药和抑菌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生化鉴定出的3株菌分别为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乳明串珠菌(L.holzapfelii),分别命名为L1、L2和L3。其中,L1耐酸性最强,L2耐碱性最强,L1在37~40 ℃之间均生长良好且兼性厌氧;L1、L2、L3耐药率为60%~100%;3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L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30和16.40 mm。提示,L1、L2可作为抗性乳酸菌活菌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筛选用于牛活菌制剂的乳酸菌菌株,本试验采用API 50CHL对从牛瘤胃中分离的60株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对鉴定出的菌株进行耐酸、耐碱、耐氧、生长温度、耐药和抑菌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生化鉴定出的3株乳酸菌分别为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乳明串珠菌(L.holzapfelii),分别命名为L1、L2和L3。其中,L1耐酸性最强,L2耐碱性最强,L1在37~40℃均生长良好且兼性厌氧;L1、L2、L3耐药率分别为80%、67%、53%;3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L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3mm和16.4mm。结果表明,L1、L2可作为抗性乳酸菌活菌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三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发酵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具有适度的菌体自溶特性和蛋白水解活力,且能够高产胞外多糖(99.7mg/L)。将植物乳杆菌DH1-XHG-3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酸奶中,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的酸奶样品经冷藏21d后菌株DH1-XHG-3的活菌数仍保持在108 CFU/m L,且酸奶样品的乳清析出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定、质构特性和持水力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证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适合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