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全球范围内日益恶化的气候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的雾霾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恶劣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尤为担忧。绿色植被以其先天优势成为治理环境、改变人居环境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植物在装饰人居环境中的美学特征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景观元素。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风景园林植物色彩的要求愈来愈高,分析了燕子洞风景园林中的彩叶植物分布,阐述了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对彩叶植物在燕子洞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3.
谈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教育,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课程特点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课程是高校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它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等内容,是本科学生三年级上半学期到四年级上半学期的课程,共一年半的时间。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理论知识和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与城…  相似文献   

4.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风景园林施工中一定要合理选择植物,科学配置植物,以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美观性和质量。因此,针对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重要性,对植物的选择及配置应立足风景园林整体规划,以及新时期风景园林所着重的人文感和居民需求多样性,做好植物选择及配置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伟 《广东园林》2022,44(3):44-47
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的意义。其次探索在实践教学中导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路径,即借助网络平台打造“云课堂”,构建“微理论+实调研+群讨论+云指导”的实践课程链,通过“三大主体”“两条路径”“一个体系”,构建“321”实践教学模式。最后以金陵科技学院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项目“兰花小镇”为例,从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前期分析、利用智慧实验室与社交平台协同运作、虚拟现实演示等几个方面探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认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前提,植物最大的特性是生命特质,但与此同时还具有审美、文化等被赋予的标签特质,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就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园林植物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相地合宜、构景得体。  相似文献   

7.
赖鋆英 《绿色科技》2020,(3):47-48,50
介绍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从勘察、植物选择、植物配置与施工进程四个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设计策略,阐述了我国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旨在推进我国植物景观建设向科学化、经济化、生态化、个性化发展,提升我国风景园林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风景园林整体性框架背景下风景园林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解读,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在阐述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和程序步骤的基础上,对现代风景园林整体性框架作了总结与梳理。同时,根据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系统规划及城市规划、综合性地产开发、城市的商业和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社区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公园及娱乐设施规划设计和旅游度假设施规划设计6种类型,以及项目规划、场地分析与市场分析、景观概念设计、景观方案设计、景观初步设计、景观施工图设计和景观施工配合7个设计步骤,进一步明确了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对风景园林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据此提出加强风景园林师培养的建议,即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建立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培养正确的形态美学观念、环境生态观念和人文社会观念;强化资料收集与理解能力、现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训练;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心态端正、积极学习、了解行业、坚持付出、有社会责任感的风景园林师。  相似文献   

9.
“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定位狭窄、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组织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改革建议。首先,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拓展“植物造景”的课程定位,使其从美化点缀环境上升到关注人类环境问题的大尺度上;其次,根据“植物造景”课程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及课程组成来满足教学目标;再次,根据新的课程设置,调整“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使“植物造景”实验课授课与理论课授课并重,并拓宽实验课授课的内容;最后,完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方法,在理论课上采用案例教学,在实验课上开展案例实地调查及实际项目训练。总结了教学改革后取得的教学成效,包括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了教学资料库、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尚未有基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的教学改革研究。面向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开展《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因子分析,总结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即“课堂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通过因子要素分析,发现学生更倾向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希望尽可能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课程特点,围绕两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探索出“以提高学生风景园林植物识别水平为核心,兼顾风景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两循环”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为传统优势学科,扎实基础的园林植物应用课程已成为专业的特色课程。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课程案例库建立、课程组织与教学、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3方面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学生作业了解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价值和作用的理解,增强其对园林植物的认知能力,以及根据场地特点和节庆应用目的等,从生态学、美学和植物文化角度选择和配置应用植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分析课程为例,探讨当前课程教学形式、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考核模式、增强师资建设等教学改革理念与方法,进而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沉浸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丹 《绿色科技》2020,(5):231-232
指出了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探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原则,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从“优化课程内容、引入典型案例、注重课程内容选取、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对培养具有良好环境专业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学生课程设计中"懂而不会"的现象,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说设计"的教学理念,即由教学生"设计方法知识"转向教学生"说"出设计问题解决的程序、途径和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方案理论评价加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试图培养学生掌握元学习能力、养成专业设计思维方式和掌握设计方法等;利用智慧技能培养的3个阶段理论,构建出了"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园林植物中的主要抗污染植物类型以及抗污染植物在不同园林绿化形式中的应用。提出了抗污染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校园绿化除了美化教学环境外,也成为师生互相学习、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环境。而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最基本的乃是如何处理环境才能符合人的心愿,因此该文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校园绿化的设计,以探讨如何创造更适于师生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南地区野生类园林植物资源和栽培类园林植物资源种类、生长状况和园林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园林植物的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于进行适当调整,使园林绿化植物的搭配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特性及其园林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被植物资源。文章通过对华南现有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把乡土地被植物分为蕨类地被植物、草本类地被植物、矮灌类地被植物和藤蔓类地被植物等4类。根据乡土地被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观赏特性和生长速度等原则。初步筛选已应用或具有应用潜力的35科50属60种地被植物,对其特性和园林配置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产野生水生植物150种,主要集中于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鸢尾科、睡莲科、杨柳科等。文章总结了浙江省野生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的概况,以及野生水生植物具有取材方便、引种成活率高等园林应用特点,并介绍了部分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野生水生植物种类,提出应将野生水生植物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