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动植物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有一系列酶参与的,并且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高度有序的死亡过程。线粒体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在细胞凋亡中也起着中心调控作用。研究发现,线粒体释放的细胞色素C是细胞凋亡过程的关键因素,已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的机制及在凋亡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诱导棉花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悬浮细胞经高浓度细胞分裂素(2mg/L KT或4mg/L KT)处理后第4天大量死亡,培养物呈褐黑色;抽提总DNA,进行琼脂糖胶电泳,结果表明:2mg/L KT和4mg/L KT两处理中有明显的大小为140~180bp及其倍增量片段的DNA“梯”。进行PI和FDA染色显微观察可以看到:2mg/L KT处理中大部分细胞的细胞核较小,核质浓缩,呈棒形或弯月形;胞质浓缩,出现了不对称的质壁分离,且丧失了FDA染色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由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引起的棉花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不同的生理状态(UCSA和BAE)和不同生长时期(指数增长期和静止期)的棉花悬浮细胞对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诱导棉花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悬浮细胞经高浓度细胞分裂素(2 mg·L-1KT或4 mg·L-1KT)处理后第4天大量死亡,培养物呈褐黑色;抽提总DNA,进行琼脂糖胶电泳,结果表明2和4 mg·L-1KT两处理中有明显的大小为140~180 bp及其倍增量片段的DNA"梯"(DNA Ladder).进行PI和FDA染色显微观察可以看到2 mg·L-1KT处理中大部分细胞的细胞核较小,核质浓缩,呈棒形或弯月形;胞质浓缩,出现了不对称的质壁分离,且丧失了FDA染色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由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引起的棉花悬浮细胞大规模死亡是一种PCD.不同的生理状态(UCSA和BAE)和不同生长时期(指数增长期和静止期)的棉花悬浮细胞对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反应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4.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癌,其发病与紫外线和放射线辐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癌基因突变以及砷剂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简要综述了BCC和SCC细胞凋亡有关的凋亡因子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双  马军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73-18674,18677
细胞传感器以细胞作为敏感元件来研究信号识别、传导和指示的过程,可以用于细胞的信息功能及目的物质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安全检测等方面。笔者主要介绍了细胞传感器在病原体和毒素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叙述了现有的各类细胞传感器的元件构成和作用原理,并展望了细胞传感器未来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55-11756
细胞分裂素对细胞的分裂增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细胞周期中的G1/S期,细胞分裂素促进D型细胞周期蛋白CycD的表达;在G2/M期,其作用与CDK的磷酸化有关。植物通过体内细胞分裂素的代谢影响细胞分裂素水平,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基因,影响植物的根尖、茎尖等器官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抗原处理和提呈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免疫反应机制的理解,同时,细胞生物学学者在免疫方面的工作也使我们能够获得各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的许多新观点。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调控者,因此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学者大量的关注。在病原体存在的条件下,DC能够通过干预抗原摄取、蛋白水解、膜动力学以及物质输入和输出溶酶体的过程,强有力地调节细胞的内吞作用,并成为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8.
对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Vero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病毒感染初期(6h),尽管细胞结构完整,部分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扩张,胞浆出现空泡;随着感染时间的增长(12h),病毒粒子逐渐增多,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空泡状结构,病毒粒子先后出现在胞浆及细胞核内部;感染24h后,病毒粒子数目显著增多,空泡化明显,出现细胞核分解,细胞融合更加明显;感染最后阶段(48h),空泡化严重,核质固缩,细胞间大量融合,病毒粒子出芽排出。以上结果,为揭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 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 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 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 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用兔抗牛多克隆抗S-100蛋白抗体对42例基底细胞癌组织蜡块切片染色,以观察癌组织内郎格罕细胞(LCs)的数量和分布,结果发现此法能清晰显示LCs呈树突状的细胞形态。42例标本LCs分布极不均匀,差别很大,其中实体型和角化型LCs较多。LCs多集结于癌巢内,巢外很少,同一癌巢内又以中间层LCs数量多,周边及中心部相对较少。癌巢中LCs的多寡与其上方表皮相一致,即表皮LCs数量多,癌巢内也多,反之亦然。分化型LCs极少。研究结果提示LCs参与了肿瘤(Bcc)的免疫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2.
百合鳞叶细胞形态发生中胚性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鳞叶细胞培养在附加1 ̄2mg/L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器型态发生,在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上进行器官发生型形态发生。电镜观察发现:两种不同途径中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差异。器官型中胚性细胞形态相似,排列整齐规则,核大,叶绿体结构完整,线粒体与淀粉粒在胞质中分布有规律,但在器官发生型中胚性细胞之间形态有差异,排列不整齐,细胞器在胞质中无明显分布规律,但在数量上除淀粉粒外要比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个考虑离散时滞和"细胞-细胞"传播方式的病毒动力学模型.证明了解的正性和有界性,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当R01时,始终存在无感染平衡点;当R01时,地方性平衡点存在.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得到了该模型无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及地方性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兔出血症病毒免疫早期AF细胞AS细胞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I—4—3),培养于5LCelligen中,接种浓度不少于2x109/L,杂交瘤细胞在Celligen中生长,随着细胞数浓度的变化,其生物学和动力学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杂交瘤细胞在PH7.18、DO50、50~70r/min及葡萄糖浓度为2.5g/L下生长良好。每天可收集3L的单抗,结合抗体定量试验,测得具有生物学特性的抗体含量为300mg/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5LCelligen可用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6.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胞结构变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现象,用烟草花叶病毒(TMV)接种番茄叶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酚类物质、多泡体出现、细胞壁膨胀扭曲、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试验表明: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茎尖细胞发生的PCD现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对仓鼠细胞和鸡胚细胞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本用下列标记检测了猫外周血淋巴细胞群(n=22),豚鼠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GPE-T细胞),人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HRBC-T细胞)。绵羊细胞玫瑰花结形成,GPE-T细胞和HRBC-T细胞(总T细胞)混合玫瑰花结形成,红细胞抗体-补体玫瑰花结以及表面免疫球蛋白SIg)等。猫淋巴细胞与GPE-T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的平均数为28%±7%(范围:16%-39%),与HRBC-T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的平均数为27%±7%(范围:11%-36%),平均57%±9%(范围:33%-75%)的淋巴细胞形成混合玫瑰花结。在外周淋巴细胞中,有红细胞抗体-补体玫瑰花结形成细胞及带有SIg细胞(分别为10%±6%和24%±8%)。  相似文献   

19.
为从细胞学水平揭示稀土元素对动物的促生长机理,本文选择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Wg_3 1)和卵巢细胞(CHO),在含有不同浓度 STN 的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以及来自非免疫健康鸡群11日龄鸡胚所制成的鸡胚细胞,使之在0ppm、1.25ppm、2.5ppm、5ppm,10ppm、20ppm 和40ppm 稀土浓度的199培养液中培养.CHO 细胞的生长速率表现在10ppm浓度时细胞数最多,Wg_3 1 和 CHO 的细胞分裂指数也以10ppm 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6小时鸡胚细胞单层面形成状况表明:三种类型的稀土化合物均以5ppm 浓度时对鸡胚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STV-2优于 CL-1,CL-1优于 CL-3.20ppm 和40ppm 浓度使 CHO、Wg_3 1和鸡胚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认为,适量浓度的稀土可促进动物细胞生长,高浓度稀土抑制动物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受体在细胞内定位分布的具体信号及其机制。【方法】构建拟南芥细胞分裂素受体蛋白——组氨酸蛋白激酶3(Arabidopsis histidine kinase 3,AHK3)的一系列亚细胞定位相关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AHK3的亚细胞定位信号。【结果】AHK3定位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AHK3的N端和C端均含有ER定位序列。【结论】AHK3在ER中实现对细胞分裂素的感知及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应答,并进行下游的信号转导;AHK3含有多段ER驻留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