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及场地设施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自然教育基地的课程体系和场地设施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自然教育基地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契合性的规划特征;归纳自然教育场地设施的设计原则,并将自然教育场地设施分为环境教育类、文化感悟类、自然体验类、园艺实践类、观测实验类和环境解说类共6类,同时从设施内容、应用课程、使用方式等方面探讨课程体系与场地设施的联系,以期对我国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植物园联盟理事单位之一的福州植物园为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植物园的各项服务功能与民众的环境意识间关系进行梳理,为福州植物园未来各项服务功能、环境教育教案设计、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与科普宣传方式等方面规划与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开封市康平河森林公园为例,分析游客环境教育需求,为城市公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Kano模型与Better-Worse系数法对公园进行需求类型调查、重要程度排序与人群差异化分析。研究表明在五类一级需求中需求重要度依次为设施需求、工作人员需求、教学形式需求、费用需求、活动内容需求,在游客需求差异化分析中园内设施与活动内容需求差异最明显。得出以下结论:应对公园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增设咨询服务点及解说设施;设置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增设环境教育相关人员岗位并做好培训;注重差异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实现环境保护,是人与环境之间形成的以教育为手段的活动。通过多次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环境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解说系统的现状、不足,并提出优化的建议,为完善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和其它森林公园解说系统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关键任务和亮丽名片,目前相关试点工作都已步入正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环境教育这一彰显国家公园丰富自然生态和文化知识以及发挥全民公益性职能的重要体系建设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完善之处。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工作历经百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规划体系以及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环境教育内容等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各国借鉴。鉴于此,文中在总结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管理体制、规划体系、内容形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工作在管理和规划等方面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优先是指在景观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以自然为中心和主体,通过自然做工促进场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既能保障自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服务。以广西金钟山自然教育基地设计为例,选择自然场地为基址,尊重和适应场地景观格局,因借自然展开总体布局;展馆建筑规格和造型与场地空间尺寸和山林轮廓线相呼应,整体景观与山林环境融为一体;采用边坡、植被和水系生态修复及就地取材等技术途径,探讨将自然优先理念融入自然教育基地的方法,以期为自然教育基地规划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教育日益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环境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的结合成为必然,自此环境教育有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即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这种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进行的环境教育,是一种"通过环境的教育",它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加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对于环境教育而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有效的实践途径,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是一种现场教育,寓教于游,因此更具有实践价值。对于生态旅游而言,环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环境道德观念,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门头沟区的退休教师李正文,今年已经70岁了。自1988年起,她一直致力于环境教育事业和环境教育人才培养,曾参与筹划北京市第一个环境教育基地——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培养数十名环境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并积极参与社会环境保护工作,义务参与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植树绿化、绿色希望行动等多项环境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育旨在重塑尊重与保护自然的现代化生态文明观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自然教育基地是自然教育课程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创新性地构建“用户-场地-课程”适配的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模式,并在湿地类自然保护地——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用户类型特征、场地自然教育资源、教育学科规律的分析研究,制定用户策略、确定空间区划、适配课程体系,实现三要素的持续交互。该规划设计模式满足用户需求、顺应场地特征、彰显课程特色,可以提升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连续性,将为自然教育基地及其他类型的自然教育场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商帮发展的角度介绍行商园林的历史背景,引出由广州十三行行商潘仕成购置兴创并精心经营的著名行商园林——海山仙馆。其为岭南古典园林的高峰之作,既有古意,又有新创,具有水际安塔、碑林胜景、长廊高架、舟车游览的景观特点。海山仙馆在中外交往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外交、外贸活动的举办场地和在粤洋人被允许外出消遣的场所,且园主人还在此汇编、出版和收藏中西著作经典。故彰显海山仙馆精神灵魂、探索其艺术精华、复兴其文化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中美洲有"小亚马逊"之称的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其首都周边主要景观植被,详细记录了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平原河岸雨林以及海滨及岛屿砂生环境中主要的植物种类;其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多样,首都圣荷西有"花城"美誉。热带特种作物及果树丰富,咖啡、香蕉等成为该国重要产业。调查研究发现,哥斯达黎加拥有如此丰富的植被资源是由于当地政府和原住民对其领地的物种和自然景观严加保护而留存至今的。  相似文献   

13.
潘建非  韩菡 《广东园林》2019,41(4):38-42
首先通过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要国际会议中规定的环境教育定义、目标和模式入手,理清相关概念,明确环境教育分析选取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和参与五大目标;然后选取4个特色鲜明的国外动物园环境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概括出3方面特点:整个体系设计融合环境教育5大目标、争取最广泛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突出本地资源并展示本地特色。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动物园环境教育工作可以借鉴学习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广州市小学自然植物教育进行访问调查,对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植物教育途径、对自然教育课程态度和自然植物教育形式、喜好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从自然植物教育模式、小学高年级儿童自然植物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自然植物教育的整体普及度不高、学校对自然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校内植物教学实践活动少、活动形式与儿童的喜好不符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与公园和机构的交流合作,优化植物教育资源的利用,针对特定需求改善校内植物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老师在适龄自然教育上的专业培训以及自然体验活动灵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条件。以西京古道为例,通过现场勘查和文献阅读,以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道德教育资源4个角度阐述古驿道承载的环境教育优势,并提出以挖掘古道历史、引入生态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为途径,实现古驿道环境教育和以环境教育为导向的古驿道保护与活化,以期为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如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教授园林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知植物个体,采用学生自主教学和植物观察笔记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第二阶段是认知生境中的植物,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制作植物图鉴,激发求知欲,培养系统性思维,使学生了解生态适应性;第三阶段是认知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植物,采用园林植物节庆应用调研和植物景观单元实测,使学生从环境整体性角度思考如何兼顾生态、文化和美学诉求,营建富于生命变化和生态可持续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对基于图纸表达的风景园林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丰富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设计作品实体建成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本文梳理了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历程和创新点,通过《看不见的广州》战术城市工作坊实践教学案例,展示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营造创意实践》课程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及国际化教学,对风景园林专业视野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绿色开敞空间能够为开展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和场地,是进行户外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基于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和Excel,对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文献期刊学科分布特征以及关键词共现的频次和首次出现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林业类期刊涉及的数量最多,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环境教育”、“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国家公园”等。目前国内研究的环境教育场所类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教育方式以生态旅游为主。根据环境教育研究现状及趋势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易弦  曾静雯 《广东园林》2019,41(3):79-83
以广东省3个AAA级农业公园即丹樱农业公园、广东陈村花卉世界农业公园和广东望天湖农业公园为例,通过收集第三方评价网站1208条评论文本,利用ROSTCM6软件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和关键词词频分析,获得游客对其植物景观和农业特色活动的主观评价;通过实地考察现状,阐述了现有农业公园的问题,如植物景观主题不够突出、农业特色活动不足等;结合国内外优秀农业公园的做法,提出了植物景观应向规模化、主题化发展,并且丰富农业特色活动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3个准则10个评价指标的园林景观评价体系,对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3种羊蹄甲属植物不同的配置形式及其与不同园林要素搭配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三大因子的权重排序为美学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在10个评价因子中,权重排名靠前的为植物景观的尺度、色彩和季相变化。在不同配置方式的景观评价中,列植和群植被评为Ⅱ级,孤植、对植、丛植为Ⅲ级;在与不同园林要素搭配的景观评价中,其与道路、建筑、水体搭配的景观为Ⅱ级,与山石小品、其他植物搭配的景观为Ⅲ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