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榭戏台是福州三坊七巷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又具有福州地方特色。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建立水榭戏台宅园空间二维平面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分别从凸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层和可行层两个层面计算空间的连接度、深度值、整合度等指标,对其可视图解进行量化描述与分析,以期明晰水榭戏台宅园的空间组织序列、形态、视线等园林空间营造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采用UCL Depth map和Space syntax软件,定量对比分析拙政园和留园各个景观空间节点深度、整合度、选择度和控制度,可行层连接度、整合度和平均深度,可视层连接度。从而得到拙政园和留园凸空间、可行层和可视层三个方面的特征:(1)拙政园主要景观空间节点的整合度、选择度和控制度均比留园高。(2)可行层连接度和整合度值高的区域,空间开阔;连接度和整合度值低的部分游览路径,与周围空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路径,空间渗透性弱。(3)拙政园景点分布更加均匀,游览路线更加多样;留园有临水中心景区,聚集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其中的书房空间更是造园者藉以展示自身人格理想与身份地位的绝佳场所。以岭南与江南两地传统私家园林中9处书房空间为例,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测绘结果,借助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手段,运用UCL Depth Map软件从可行层、可视层对书房空间整合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岭南私家园林书房空间在园中的可达性与可视性显著高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结果。探讨两者差异成因,实现以量化综合分析手段把握不同地域园林空间特征及空间建构意图,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4.
廊院是一种建筑庭院形式,通过"连廊"把多个建筑组织起来,使建筑群体的层次关系丰富多变,形成适用而又富有艺术性的庭院空间。以何园为例,从建筑布局和园林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园内"廊院式"庭院的空间特征与构成手法,为"廊院式"庭院空间设计提供一个出色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推进绿色建筑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和建筑能耗,以往的绿色建筑研究多偏重建筑设备和建筑实体方面,而对建筑空间的气候调控作用研究较少。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木楼建筑建造工艺,经长期与当地气候适应,针对炎热季节,已具备成熟的建筑空间气候调节经验。本文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木楼建筑空间一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包括阁楼层、吊脚层、堂屋、望楼、深飘檐、吞口等典型气候调节空间,分析了气候调节作用机制。通过对当地两个典型传统吊脚木楼样本的夏季实测,实证其建筑空间的气候调节作用,归纳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木建筑相关气候调节经验对现代绿色木结构建筑营建的启示意义,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当地现代建筑设计,为相似气候地区绿色建筑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形态角度,以海甸溪城市河流廊道为例,运用空间句法量化理论从整合度、选择度与连接值三方面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得出其可达性不高,开放性及渗透性较弱的结论,并针对特征提出优化河流廊道空间路网结构、动静态空间相结合、布置吸引性较强的元素、滨河岸线的自然性与趣味性处理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海口城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其独特的造园思想,以何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园林建筑要素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归纳了何园的建筑艺术特色、何园自身的建筑景观规划布局和其独特的建筑思想。提出了何园结合西方和中国的园林造园思想,形成了具有其何园自身独特建筑景观的扬州古典园林,这也对后期修复何园部分建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步路”平台爬取GPS轨迹数据和位置照片拍摄数据,结合水系空间分布,应用GIS核密度、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漓江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是漓江风景区的旅游旺季,节庆时间游客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一日内的游客轨迹数量和拍摄照片数量变化呈现双峰型,11点至18点是游客一日中活动节奏活跃时期,拍摄点主要集中在九马画山、漓江景区和象鼻山景区。漓江风景区形成了以漓江环境为依托,景区景点为载体,水系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网络游赏体系,其中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受到气候变化、路线丰富度和景观偏好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游赏方式、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传统园林中廊空间的实用功能对游人游园的切实作用,通过对传统园林廊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探寻廊在传统园林中发挥的效能.从廊的体量及在游线中占比、廊的实用功能和廊的景观空间功能3方面入手研究廊的实用功能.对廊空间体量、"游赏性—实用性"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今瞻园中廊的总长度占总游线长度的49.7%;连接驻点数量占全园...  相似文献   

10.
以川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对象,在研究区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立1个100 m×100 m样地,运用样地调查方法,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应用Ripley's K函数对不同种群层和树种进行模拟,研究了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的空间格局特征.在0~75m范围内不同层(全林、H<10m层、H≥10m层)和不同树种的空间点格局呈规则分布且趋于随机分布;杜鹃与柃木种群、杜鹃与青冈种群、杜鹃与楠木种群、杜鹃与槭种群、槭与青冈种群在整个尺度上(75 m以内)表现为空间负关联,但随尺度增加, 曲线逐渐趋于下包迹线,空间关联变得很微弱;不同层、不同树种在每个空间格局下都存在多个尺度转折点,表明与林分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的为害性和空间格局及在序贯抽样技术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虫对松树为害具有选择性,松实小卷蛾幼虫主要为害侧枝,为害程度火炬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松梢螟为害则以主梢为主,为害程度 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空间格局分别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松实小卷蛾明显超过防治指标,急待全面防治,松梢螟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南京植梅历史及其主要赏梅景点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南京已有3 000 a栽培历史,1982年南京市将其定为市花,在介绍南京栽植梅花历史的基础上,对南京梅花种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以异长叶烯酮为原料,经肟化反应合成了异长叶烯酮肟。分别采用单因素法及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76℃,以醋酸钠为催化剂,n(异长叶烯酮)∶n(盐酸羟胺)∶n(催化剂)1∶1.3∶0.55。在此条件下,异长叶烯酮肟的产率>99%。采用FT-IR、~1H NMR、GC-MS和单晶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异长叶烯酮肟对几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异长叶烯酮肟与Cu2+的作用明显强于与Co2+、Cd2+、La3+、Pb2+、Ag^+等金属离子的作用;异长叶烯酮肟与Cu2+主要是通过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与Cu2+的配位作用进行络合。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林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常采用皮卡搭载喷雾系统进行移动喷雾,以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为了研究移动喷施农药过程中喷雾技术参数对雾滴穿透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由供液模块、喷雾压力调控和速度实时显示模块、喷头高度和角度调节模块、速度控制调节模块和防冲撞限位模块5大部分组成的移动喷雾测试系统。通过研制的移动喷雾测试开展试验分析,分别设置了3种喷施压力、4种搭载平台行驶速度、国产和进口不同的多个喷头,对仿真树靶标进行了喷雾试验,在仿真树冠层内设置8个采样点铺放卡纸来测定雾滴沉积覆盖率,采用iDASPRO雾滴沉积分析数据,以此来测试喷雾技术参数对雾滴穿透规律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影响喷头穿透效果大小的因素次序:喷雾压力>搭载平台移动速度>喷头孔径,采用Design Expert试验分析软件,建立以喷头孔径、搭载平台移动速度和喷雾压力为自变量、以雾滴覆盖率为应变量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雾滴沉积量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当移动速度为最小的0.25m/s时,雾滴沉积量明显高于移动速度为0.50m/s和0.75m/s时的值,研究结果对于植保作业中移动喷雾参数确定和器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基激光扫描技术采集泗洪陈圩林场36块样地1927株杨树的点云数据,通过软件RiSCANPro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用K均值聚类对点云数据进行林木定位分割,并提取了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通过公式计算出4种干形参数(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和形高),用SPSS软件基于4种不同造林密度由高到低(株行距配置3m×8m、5m×5m、4.5m×8m、6m×6m)对4种干形参数进行差异分析,还对干形参数进行了模型研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造林密度对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形高有显著影响。胸高形数、形率和高径比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形高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即高密度林分的树干干形更为饱满,低密度树干干形尖削。2)指数方程是胸高形数与形率关系的最优模型,适用性检验精度高,达到99.12%,模型表达式为:f1.3=0.223*exp(1.025*q2),可应用于胸高形数的预测,为分析杨树干形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利金  陈晨 《绿色科技》2019,(16):212-216
综合讨论了全媒体、南京民国建筑文化、创新传达等方面,引出了依托全媒体技术创新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的传播方式,阐述了在提升大众的民国建筑文化认知、激发民众承续南京民国建筑资源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基于创新传播思路与方法,生动再现了南京民国建筑发展过程与特征成因的研究目标,整理并分析了南京民国建筑分布范围与分布特点的方法,调研、记录、传播南京民国建筑视觉信息的技术手段,以及实施公众参与文化的方法、创新文化衍生品设计观念与技术手段的平台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椴嫩枝插穗为研究对象,采用1 000 mg·kg-1 IBA粉剂处理插穗基部,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以及IAA/ABA和IAA/ZR比值进行动态测定,探究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植物激素变化特点及其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IBA处理可以显著促进南京椴嫩枝插穗生根,生根率接近67%;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和不定根生长期,各自对应时间约为10 d。2)IBA处理可以提高嫩枝插穗中IAA含量,IAA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含量升高有利于生根;GA3含量增加有利于根原基形成,而低水平GA3则更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ABA和ZR含量升高不利于插穗生根,对于根原基的诱导和不定根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IAA、ABA在插穗根原基诱导和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具有相互协调作用,IAA/ABA可作为衡量南京椴嫩枝扦插生根能力的指标。3)外源IBA处理可以促进插穗内IAA含量升高,调节ABA、ZR、GA3含量降低,促使IAA/ABA在诱导生根期快速增大,通过相关激素的调控,使插穗向有利于促进生根的生理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20.
海南苏铁是海南岛特有种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受生境缺失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海南苏铁在海南岛的种群数量呈缩减态势。采用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及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等方法,对五指山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海南苏铁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的海南苏铁为稳定种群,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同样地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静态生命表结果显示,3个样地整体上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高龄级个体数量减少的趋势,但样地A和样地B在幼龄级时有大量的个体数死亡。研究区内海南苏铁的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II型。3)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苏铁为低增长型的稳定种群,而样地A和样地B种群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要明显强于样地C。整体而言,五指山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当前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