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主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中社区参与旅游2000—2022年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可分为研究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3个阶段;研究拥有一定的科研力量,但相互之间合作交流不够密切;研究热点呈现一定的政策导向性,居民情感、感知态度和社区增权是当下的热点问题;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社区居民感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增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提升旅游扶贫绩效的有效途径。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从发文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国内外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学术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国内外均已形成较为知名的研究者和机构;国内外研究热点有一定差异,国外研究侧重点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居民的态度和感知、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国内研究的热点在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利益分配、与旅游扶贫的关系、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外已展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有关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和妇女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基于前人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资料,论证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和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影响,并以关中地区若干乡村旅游点为例,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作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模式和妇女的作用,并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与行为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迫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以通江县为例,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于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让农民参与,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旅游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首要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参与存在居民获取信息不对称、权利缺失;参与能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公平,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因此,建议在石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赋权、居民增能、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社区组织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社区参与理论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存在景区开发模式陈旧、社区居民参与不规范、损害游客利益和景区形象等问题。提出在适度的政府介入、有效的社区教育和良好的景区-社区关系的前提下,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决策、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监督、收益分配等过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多平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94-11798,11803
社区参与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探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数据.调查和研究了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差异,以及参与项目与感知态度的关系.分析了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开发的参与与感知特征,通过对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与积极性的建议,完善沙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天龙屯堡与郎德苗寨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增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以Regina Scheyvens提出的面向社区的增权框架为依据,借鉴Ap和Crompton提出的旅游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及国内旅游学者社区增权研究的已有成果,对贵州天龙屯堡和郎德苗寨两地不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社区经济增权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征和要求,指出现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需要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和社区居民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分析了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社区结构特征,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乡村社区的耦合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从社区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和参与方式入手,对乡村旅游业态进行网络化组织,建立公共资源型业态、平台型投资业态、小微企业业态和一般性投资业态,实现乡村社区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以金大田村为例论证了基于社区发展建立乡村旅游网络化模式的可行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村经济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营造在于激发乡村社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社区价值的实现和社区福祉的提升。应用社区营造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行动主体不到位、社区参与不充分、社区增权不均衡等问题,拓展乡村旅游内容的深度和厚度,形成优选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与新机制,完善基于互益共同体的旅游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内引外聚的乡村旅游内容创新平台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研究其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基于乡村社区居民视角,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认为,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建立成人学校及乡镇图书馆,游客要自觉保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社区居民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居民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中在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得出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笪玲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20-123
[目的]完善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为相似区域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法]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特点,并通过该类区域PSR模型的分析,探讨不同游憩带适宜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结果]通过充分考虑PSR模型下的区域特点,分别总结出城市游憩圈带、近程游憩带和远程游憩带的游憩地配置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及社区发展核心.[结论]乡村旅游社区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依托区域要素,构建合理发展机制,避免各种经济、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问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成功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加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方面的几点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加强认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并深刻挖掘其内涵,大力提倡社区参与,扩大专题交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加强社区居民的培训,在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  相似文献   

16.
潘丽辉  严楠  郑殷岳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42-2448
乡村旅游效应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 意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特征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存在差异, 不同程度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村民群体的感知差异, 为正面效应因子感知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 为负面效应因子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从政治活动、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等方面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7.
徐燕 《农业与技术》2011,31(5):69-72
乡村旅游对整个乡村经济和其他产业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相关概念和模式、对比的总体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地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制度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调查数据,以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意愿整体较强。居民个人特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月均收入对其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影响显著;居民感知对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影响显著正相关,其中,旅游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指标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高度显著,旅游经营收入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系数最大。此外,居民与旅游公司的关系、外来投资状况、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居民旅游经营培训状况、旅游收益分配合理性等因素均是民族县域社区居民面对是否参与旅游经营选择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新疆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两个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和增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罗布人村寨和塔西河乡两个社区的增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增权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20.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从不同侧面对比分析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乡村社区全面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肯定了乡村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规划、管理中的主人翁角色,并从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等角度探讨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以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