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阶段,绿色农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生态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融合起来发展,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想要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将乡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引进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制定绿色旅游政策体系,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的产业融合,重视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与农村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中提出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优质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尤其是随着2019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如何让乡村旅游优质化,也成了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旨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思考其优质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楼宇杰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929-193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而具体的实践方法则是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业,在当前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其发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如今,杭州市临安区白沙村还不能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全域乡村旅游也还未完全开发出来,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很均衡。正是基于白沙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对白沙村旅游产业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通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发展强化了农村资源多元性发展的可能性,顺应了中国现代化农村发展的趋势。南通具有绝佳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条件、浓厚的乡土文化等优势,但由于南通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分析南通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及困境,从旅游产品建设、产业规划、人才引进及智慧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培育南通乡村“旅游+”和“互联网+”,促进南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李茹月 《安徽农业科学》2020,(10):109-113+116
梳理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的理论脉络,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桂林市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分析龙胜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发展现状,并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指出龙胜县当前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迫在眉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突破口.该文以栾川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栾川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保持旅游乡村性等,以期实现栾川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好抓手。河南省嵩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当前嵩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没有健全的基础设施、环保力度不够等问题,需采取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坚持生态立县等措施,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生态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前提下,研究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尝试围绕加强总体设计与整体规划等方面加强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是全党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三农问题存在建设过程中仍突显出众多不足,例如,农民的思想建设以及素质培养存在较大阻力,信息化建设以及经济管理进展缓慢.要解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培养农民的道德修养,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在衔接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梳理现实困境,提出改善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是实现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乡村旅游用地规范、环境污染加重、传统村落商业化严重、农业发展受到影响等.该文介绍了黄山市近5年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综合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安徽省黄山市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业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现代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相比,将保护生态和资源放在首位,这迎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绿色发展也大有好处。但是与此同时查干湖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9-60
西宁市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排污不达标、擅自变更经营主题等实际问题。西宁市现有9家村落于2018、2019年入选全国第一、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宁市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对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象山的现有资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地理位置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分析榆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促进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榆林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规模轻质量,开发模式同质化严重;重短期效益,轻长期资源环境效益发展;重资源开发,轻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重管理成本减少,轻专业从业人员招引等方面。通过采取更新理念,因地制宜,突出乡村开发特色;加强宣传,生态优先,倡导乡村绿色旅游;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强化培训,保障人才,提升乡村服务质量等对策来促进榆林市乡村旅游的优化、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即"三农"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我国贫困农民摆脱贫困,并且还可以促进农业、旅游业这两大产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西作为一个边境省份、经济发展滞后,但旅游资源较多,如何把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成为了制定发展规划纲要的先决条件,为了深度挖掘具有广西壮乡特色的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对广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西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利用效率低以及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2023,13(3):107-11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