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各民族文化共生发展之地,社会结构复杂,实现村寨的良性发展亟需新乡贤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实践中。针对当前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内生不足,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不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受到外部环境制约,乡村非权威主体自治意识薄弱、基层权威主体对新乡贤治村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困境,应从加强新乡贤生成空间的培育力度、上层组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提升非权威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明晰基层社会对新乡贤参与治村的认知等4个方面入手,确实保障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发挥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治理主体范畴已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凭借区域与文化的组织特性,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基层具体公共事务、公共服务与产品、基层民主管理等基层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面临行政化倾向和管理体制缺陷、参与制度化缺失、参与动力不足等瓶颈。因此,从参与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参与平台、激励扶持等方面设计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加强和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民族地区乡村基层治理是我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治理的基础,治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整体实现的战略大局,也关乎乡村...  相似文献   

5.
资金缺乏是制约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投融资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方式,并提出BOT模式是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最能见效的投融资模式,最后提出在西北民族地区采用BOT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峰 《乡村科技》2022,(8):27-30
推进创意乡村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创意乡村建设尤为必要。当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创意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仅打造了3A级旅游景区盛世旅游度假村,而且以创意农业美学经济为引领,打造了大地艺术景观。但同时,考勒乡创意乡村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人才流失严重,创意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聚落空废化;资金投入不足,创意宣传较少。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考勒乡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创意新生力量;树立主体创新意识,加快创意产业发展进程;培育创意阶层,促进文化创意经济价值增值;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立乡村集体资本运作机制,寻求外部资本进入。  相似文献   

7.
屈兰 《甘肃农业》2010,(1):17-18
<正>社区整合手段是保障民族社会规范实施与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系列措施。民族社区整合的手段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政治协调与控制、经济调节与利益均衡、文化凝聚与核心价值引导、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等都是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与社区整合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通过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社会治理内容进行阐述。从4个方面分析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治理工作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村民自治意识,规范管理村级组织、优化基层工作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11-18913
结合1997~2009年统计数据,对我国8个民族地区省份农民的收入情况、消费需求结构、边际消费倾向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农村居民合理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成效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和民族团结等问题。花溪高坡苗乡是一个以苗族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花溪高坡苗乡进行研究,发现其在社会治理上存在大量人口外流、村民自制参与度较低、民族文化资源的“闲置”甚至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地区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因此,应多措并举,培育多元乡村组织、创新公共服务形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着手,助力民族地区治理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是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面临专业理念不足、专业知识受限、专业能力不足、缺乏进修机会等困境。面对现实困境,应坚持积极主动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学习、完善政策与保障制度体系、建构基于互联网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人才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区域,面临着治理人才持续流失、现有治理人才难以满足振兴需求的困境.基于对X县的7个农村社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民族地区的治理人才资源较为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但依旧存在治理人才类型单一...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乡村旅游的涵义及类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制定规划、推动多元投资、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保 障。通过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挖掘农村社会中传统和现代的治理资源、完善组织内外部管理机 制、营造农村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为主要对策来解决该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不足、独立性不够、合作难等问 题,从而更好地将该地区分散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当地社会治理能力,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邓欢 《乡村科技》2022,(16):11-14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与村民为参与者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在考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各治理主体的职责与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聚焦当前多元主体面临的权力越位、主体缺位等困局,提出从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职责、培育村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扶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入手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完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为视角,阐述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农村社会组织设立难、培育滞后、各主体职责模糊等问题,提出明确各主体职责、有效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宣传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部分民族都聚集于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文化等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着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正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摆脱经济落后的重大机遇,民族地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短板,实现其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之一.文章主要就是探索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
乔亚飞 《乡村科技》2022,(14):14-17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解读社会资本理论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可以发现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分别构成了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基石、载体与保障。然而,乡村社会资本在乡村转型过程中日渐式微,信任基础薄弱、参与网络不发达、社会规范欠缺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鉴于此,需要从信任、网络、规范三要素入手增量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多元主体的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意识等手段来构建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多种原因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补齐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探讨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经济困境,并探索其解决办法,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