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冯灿  蔡露  王杰 《河南农业》2023,(36):48-49
乡村振兴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数字乡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对数字乡村相关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将其大致归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概况,二是发展数字乡村的动因,三是发展数字乡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数字化转型既是对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单向性进行解构,也消解了乡村社 会中信息传播的局限。从“管”到“治”,由传统以行政治理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从简单被动地满足农民需求转向主动 服务农民。不过,数字乡村治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正负两个维度出发,进一步分析数字乡村治理的 “四共”(信息共享、主体共建、行动共治、成果共享)及“四性”(适应性、匹配性、包容性、参与性),并据此提出四项针对 性意见,借此优化乡村数字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改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09-211+26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绩斐然,高效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绿色食品业产品供应充足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三产融合发展不足、资金保障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主体短缺、产业集群实力薄弱。推动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人才供给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发展主体;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增强产业集群实力。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认为,要始终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集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其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精髓,是提高专业化农业竞争力和建设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广东乘乡村振兴战略之东风,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茶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产业的发展对广东农村地区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广东茶叶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目标。本文旨在分析广东茶叶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茶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为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茶农提供参考,以加快广东省茶叶产业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方针,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结构单一、乡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内蒙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并提出具体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乡村振兴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乡村旅游产业是发展休闲农业振兴乡村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实现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作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等各个层面的载体,是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甘肃抢抓“互联网+农业”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基础条件落后、乡村数字产业起步慢、宣传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需要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育内生动力、推进成果普惠共享、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甘肃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唐山市乡村旅游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扶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同质化突出、管理营销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通过整合资源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丰富产品供给,发展绿色、特色、共享旅游项目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分析了乡村文旅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其中包括产业基础资源、旅游核心资源和文化融入资源。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受限于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不足、产业竞争优势弱、产业协同不明显的“小、散、弱”发展困境。依据乡村文旅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困境,提出高质量发展对策:加强引导培育,强化核心主导产业;增强文化融入,促进文旅耦合互动;提升服务质量,培育区域文旅品牌;促进创新驱动,打造文旅产业示范。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现代职业农民岗位培养、现代发展理念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力量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者认为,拓展发展全新视角,找寻协调统一衔接;立足地方区域特征,构建绿色发展框架;基于农业一线需求,落实绿色创新理念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对策,科学实现“以绿色发展理念牵引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助力地方乡村振兴的新发展理念,是完成农业“大”向农业“强”转变的基本路径,也是“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对策与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其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维度构建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基于福建农村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剖析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实现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茶产业是咸宁市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从茶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了茶产业助力咸宁市乡村振兴的优势及其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茶产业发展助力咸宁市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虽在文化基础设施和乡土文化品牌创立上有所成就,但仍存在诸如地区差异大、利用度有限、重视度不足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以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教育发展为着力点,为实现农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重视农村、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数字经济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经济形态,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但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考验,要及时解决这些难题,才能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最终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今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的农业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农村产业发展单一、重经济轻环境、乡风传统遭受新旧文化冲击、基层治理效果欠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问题。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构建农村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淳朴文明的乡风民风、加强基层治理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刺激农民消费需求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坚实保障。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当下学术讨论和政策实践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使乡村社会自主性力量未能得到充分激活,外部数字技术资源难以转化为乡村内部发展动力。对此,数字乡村建设应当立足农民主体地位,回应农民真实需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强化农民数字认同,从而激活数字乡村建设内生活力,实现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在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 才队伍。2019年党在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了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乡村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乡村治理格局,分析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政府、村两委、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村民各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利益联系和治理意识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此推进良好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有效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