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并提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路,这为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可以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强化农民主体意识等方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从而推动广大农村进一步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报告提出的新工作重点,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运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此,本文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分析.认为乡风文明的实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乡村振兴的...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津市市大关山村为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筛选出16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嵌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固有根脉,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具有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度互动嵌合性,即主要体现在嵌合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把握此嵌合性,有助于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  相似文献   

6.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学术界通过乡风文明内涵、乡风文明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面临困境、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等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不良习俗泛滥、环境治安问题突出、传统文化弱化、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供给不足等问题阻碍着乡风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风文明,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治建设、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西部地区也开始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尝试从多角度整合乡风文明建设的资源,促进各项建设措施的系统推进。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入手,在简要分析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解读,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旨在能通过完善措施的制定优化建设效果,助力乡村振兴的贯彻落实,借助乡风文明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丁力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47-249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步入新的时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文明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传承农村传统美德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然而,我国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基层组织认识不足、乡风文明主体不强、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传统乡村道德面临问题等挑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加强政府主导性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及加大农村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来建设乡风文明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万启 《甘肃农业》2022,(3):9-13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推动力和软件基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礼县是西部地区国家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礼县在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培育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推进乡风文明提供好的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还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本文基于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城市文化氛围重、乡村吸引力弱,乡村"原子化"、人力资源匮乏等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促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中共中央更是将乡村振兴看作当前社会发展的优先任务,不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以及相互促进,及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近年来,政府愈加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提升农民对乡风文化的认知,不断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素养,才能够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将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中部的农业生产基地江汉平原为研究对象,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业生产服务业4个方面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构建乡村产业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障碍度模型对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优化程度不及乡村产业。有效治理与农业生产服务业对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起阻碍作用,而产业兴旺和乡村旅游业则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推动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乡村治理步伐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二要革除乡风陋习,加大种植业规模,补齐发展短板;三要稳步推进产业兴旺与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4.
夏季  杨雪峰  夏晶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2):212-216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保障。在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乡风文明建设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河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推进小河镇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环节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是 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乡村治理难题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着手,为解决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乡风文明属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梳理传统社会中的乡风表现特征,明确乡风在传统社会乡治中的价值,有助于正确认识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建立认同感,从而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广泛听取基层建议的基础上,依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县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产业兴旺的权重最高,为0.330;乡风文明最低,为0.112。选取的3个县乡村振兴整体发展水平较好,差距主要体现在生活富裕方面。因此,在今后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中,要将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作为主要提升的方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相似文献   

18.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针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发展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是重要支撑和保障。与乡风文明有关的各项工作各地都在紧锣密鼓抓紧落实。针对近年来衡东县乡风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笔者开展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虽然每一要求各有侧重,涉及的领域、建设的重点、发展的规律各有差异,但五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往研究者多着力于研究某一方面要求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本文将跳出传统研究视角,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重点着眼研究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两个内在要求间的关系,首先阐述乡风文明对生态宜居的韵染作用,然后分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以乡风文明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