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宝贵物质财富与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以宁夏彭阳县为例来实证研究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旅游能有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当前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面临着红色遗址遭到侵蚀、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宣传形式单一等现实困境,要通过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等方式推动彭阳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不仅是党在革命、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宿迁市大王庄为例,在简要概述苏北红色资源的基础上,阐明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与作用,并结合红色资源融入苏北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原则并提出了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数字科技赋能农村民生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5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科技赋能农村民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刻认识数字赋能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全方位影响,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应用场景,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推动信息科技企业服务农村,加强政策协同与引智返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释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约化的价值意义,进而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临内外环境条件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支持、农民数字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是多元文化交织下多群体价值诉求的公共空间,文化礼堂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空间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语境下,挖掘各乡村特色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有效结合,通过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要素配置、价值创造方式和主体塑造行为,适应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刻探讨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认同维度、塑造主体、制度保障和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为了研究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和以“新乡贤”为首的人才队伍如何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四川省宣汉县“白马花田营造社”为案例,结合“嵌入式”帮扶理论阐释其乡创实践内容,进一步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四个维度梳理该案例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新时期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与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结合实践与经验构建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的分析框架,即基础赋能、主体赋能、技术赋能与资源赋能。分析得出数字乡村建设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资源缺乏的困境,需从资金、政策、技术应用方向、产业发展定位等角度来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景雄  朱祥龙  宋存 《乡村科技》2023,(16):50-53
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创新,农业会展作为现代农业和会展经济结合的产物,是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从农业产业、人才、文化及生态4个方面分析阐明农业会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基于农业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运用数智化手段赋能产业升级,聚焦人才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农业论坛、建立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论坛主题交流机制,将文化与农业会展相结合,以地域文化资源为抓手打造会展经济活动,聚焦生态、文旅等农业新业态打造主题会展等推动策略,旨在用好农业会展这张“金名片”,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相似文献   

9.
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时仍面临着各种不足与困境。因此,在国家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研究与探析,进一步探寻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而达到推动延安的乡村产业发展和建设乡村文明的目的。并不断地挖掘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加强延安红色文化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地制宜,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咬定目标推动乡村振兴产业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现代化,争做先锋推动乡村振兴组织现代化,紧抓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现代化,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现代化。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取得新突破,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先导,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从数字化建设方面谋划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赋能作用,着力通过牢固数字化基础、完善数字化政策、挖掘数字化价值、政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从而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振兴是高质量建设乡村的应有之义,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快速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在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守住乡村振兴的文化根脉,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两方面发挥着赋能作用,成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部分主体观念未更新、数字化转型滞后、乡村数字系统未完善、技术支撑力不足、精神文化需求未满足、资源发掘力欠缺等导致赋能过程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此,要持续推进乡村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素养融入乡村文化主体,强化优质数字文化内容供给,助力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褚霞 《现代农业》2023,(6):91-9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农业将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丰富农户生产知识技能、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然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缺乏、整体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困境,正制约着我国数字农业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基于此,着眼破解要素供给瓶颈,从技术创新、数据渠道、人才建设、资金扶持等维度重点发力,全面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活化红色资源,助力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和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展开,以杨根思精神的传承和实践为选题,以江苏省泰州市根思乡为研究样本,从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乡风建设和群众宣教等方面,聚焦杨根思精神的传承现状及成效。研究发现,红色资源对乡村经济振兴促进作用显著,但传承方式往往局限于文旅等传统方式,无法高效发挥红色资源在推动乡村各维度发展的作用。据此,提出创新传承、深入实践,让革命精神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杨根思精神红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创新传承机制与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主编速递     
<正>乡村振兴是党在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统筹,形成合力,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农业赋能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强调,未来优先推动融资支持、品牌建设和有序竞争环境的营造;政府赋能重指导、补贴,平台赋能促产业服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凝聚、引领和赋能效应,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的“红色引擎”。以江西省S市革命老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的方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模型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红色资源渠道越丰富,党员和群众越愿意主动了解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学习意愿强烈;红色资源的吸引力越大,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越大;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我国全面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乡村文化的数字建设中面临内源性困阻、支撑要素缺乏、发展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限制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期,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营造绿色氛围、激发内生力量、多方位提升保障措施,能够全面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缺乏、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通过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能力、促进乡村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措施,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20.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有很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信阳乡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深入探讨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起因,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对旅游等行业发展的辐射力有待提升,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力不足,对乡村治理的规范性、引导力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提出创建“红色旅游+”经营模式、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红色制度文化学习培训等解决路径,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