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艺术乡建中专业人才的不足与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相吻合,给予了高校师生参与艺术乡建、开展实践教学的良好机遇,高校或可从乡村手工艺的创新再设计、艺术乡村的差异化品牌打造、乡村环境的艺术改造三个内容入手,探索项目制实践教学+长期跟进的参与模式,实现高校与乡村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梳理出艺术乡建合理的路径,并以于都寒信村的艺术乡建实践为案例,探索以艺术与文化为媒介的“艺术合作型”乡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态基础,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和内在动力,是对生态文明语境下乡村现实问题的回应.直面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探寻其破解路径,有益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归纳法,分析、总结出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并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提出相应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媒体、公众六个方面分析了本科生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困境。分析认为,培育本科生生态文明素养,政府要重视、高校要主导,社会要拓展,家庭要辅助,媒体要引领,公众要参与。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所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加强生态消费是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必然选择。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细致梳理了现阶段居民发展生态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此从收入增加、生态教育、生态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破解对策,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石砰乡生态公益林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对策,以期实现生态公益林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解决乡村人口瓶颈问题和素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念滞后、培育内容单一、培育方式死板以及培育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因此,要更新职业农民培育理念,积极面向市场竞争;科学设置培育内容,以差异教学和精准培训为手段;探索新型培育方式,分类分层展开重点培训;完善培育机制,落实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91-293
城市更新是城市资源环境紧约束下贯彻落实中央新发展理念、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城市持续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探讨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并以上海经验寻求破题之法。结果表明:当前重庆城市更新政策制约严重、更新模式单一、协调难度较大、房屋确权较难。后续推进要强化区域评估,明确更新重点,改革更新模式,加强政策储备,并进一步强化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瑞安市梅屿乡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浙江省瑞安市梅屿乡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楠 《现代农业》2023,(6):109-1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的工作重点之一,乡村生态文明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乡村生态治理面临着精神引领相对薄弱、村民意识相对淡薄、企业生产污染严重、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政府职能相对缺失的现实困境。强化精神引领、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环保意识、优化企业生产方式、强化基层政府的农村生态责任对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质量和治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在于实践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我国选择了一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也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生态价值观构建实践路径有:第一,生态价值观的构建首先要在法律法规构建方面迈向绿色发展;第二,生态价值观构建在国家治理主体方面要求多元主体共治推动绿色发展;第三,生态价值观构建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秀萍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01-203+209
本文介绍了常德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其现实困境,阐述了突围路径,具体包括重塑理念、做优基础、做强保障、做活机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田园综合体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在策划建设阶段介入艺术园林景观设计,从康复性景观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审美主体性、审美景观的开发利用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和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得出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时需要从发展乡村经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途径入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发现仍存在着基层法治人才缺乏、村民法治观念淡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当认真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蕴,通过挖掘优质人力资源、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构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路径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籍以优化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乡村扶贫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一项重大任务,长久以来,中国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文件要求,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取得显著成果,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其面临的对象和问题也越来越具体。因此,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应该建立民主的精准识别机制,实施差异化精准帮扶措施,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灵活的精准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主要着眼点。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环境形势,高校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时代新人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时代内涵进行分析,充分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从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四个维度对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浙江农林大学"两园合一"的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因此,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析,为其他高校开展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