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郑营村的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调查,来分析影响郑营村农民集中居住意愿,提出了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应转变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各类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破解因农户分化引发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农村地区的222份实地调查样本为例,采用社会分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分化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影响的研究框架,并开展了相关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集中居住意愿基础,且集中居住意愿与其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农户的收入结构分化对其集中居住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分化对其影响不显著。(3)农户认知变量在农户分化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基于此结论,提出应从尊重农民权益、提升政策合理性与透明性、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等角度制定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青浦区推进农民居住集中工作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整个居住集中过程中农民的意愿水平、推动和制约因素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相关性等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宋福忠  赵宏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09-3712,3714
在阐述重庆市农村居民居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受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山地地貌特征、农民小农意识、资金匮乏等因素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以散居状态为主。结合城市扩张带动、农村市场开发、农村资源开发、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移民等契机,倡议采用城镇发展推动模式、市场开发带动模式、土地开发驱动模式、乡村产业构建模式、移民安置迁建模式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提出了引导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政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二是广泛宣传,激发农民意愿;三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引导;四是完善政策,确保农民利益;五是加强领导,降低集居风险;六是逐步推进,实现适度集居。  相似文献   

5.
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农村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来的。该政策的实施既能促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又能节约土地,合理配置资源。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农民不太愿意集中居住。该研究选取了长沙县金井镇76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影响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从事的职业等个体特征,家庭结构、收入状况等家庭特征,对新环境的期望值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为合理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集居区、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立足农民主体,跨区域对比了解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问卷法,对江苏扬州和湖北荆州农民进行调查。【结果】整体而言农民集中居住意愿偏低,发达地区相对较高;农民家庭现有住房条件、现有住房满意度、家庭经济水平、预估的集中居住风险程度、信息了解及补偿政策认知等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尊重农民意愿,尊重村落传统,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公共物品供给,制定合理、稳定的拆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充分分析韩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的苏州、上海等地区在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概括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重要前提、基本理念、核心基础、直接动力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和江苏两地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因素,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让农户从集中居住中受惠。实施集中居住,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居住城市化是实现农民城市化的第一步,当前农村集中居住政策是推动农民居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在集中居住的推动因素、可行性和必要性方面学界已达成基本共识;在农民意愿方面集中居住收益是其主要考虑因素;在对农民的福利影响方面,由于选取案例和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学者对于影响的最终结果存在差异;在农民融入城市方面需要政府和农民自身的双重努力;在集中居住模式划分方面不同学者存在分歧;同时,有学者对集中居住实施过程存在担忧。  相似文献   

10.
孙君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20-9821,9824
首先从理论上揭示了集中居住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实地调查数据为根据,构建影响模型,依据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东海县)典型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将集中居住纳入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农户个人和家庭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欠发达地区集中居住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改善农地利用条件以及降低集中居住区农民生活成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农民利益为视角,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民集中居住意愿、集中居住对农民长期利益的影响、集中居住对农民的近期福利影响的评价以及集中后的城市融入问题等几个方面.以往学者对农民利益的研究大都采取列举的方法,没有从农民的利益角度进行分类,也没有提出对农民利益影响评价的标准或原则.但是农民的利益确实有层次之分,在集中居住政策实施中也有利益可以妥协的底限,所以为了维护农民利益,要对农民的利益分层有较好的理解,只有在保证农民底限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而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和促进城市化进程途径的农民集中居住,逐渐在各地推行起来。在此热潮中,农村环境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有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违背政策初衷和农民意愿,致使农民集中居住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利用对彭州市天彭镇的调查数据,以农户的视角,针对居住区出现的生产生活、不文明行为、环境、农民日常文化生活、物业管理和居住舒适度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先浪  康洁  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11-15514,15517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研究农民集中居住的安居工程,调查表明这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农民居住环境,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的安置措施及机制不当、补偿安置房存在质量问题、房屋的"购补机制"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即增加集中居住区农民的收入、完善房屋设计与服务体系、落实产权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民集中居住与非农就业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各地推进集中模式不同,农民集中居住后其生活发生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在农民收入方面。此外,关于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文献主要表明集中居住趋势下农民非农就业不容乐观,但缺乏具体的原因分析。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将集中居住纳入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供给不足,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民集中居住对农民增收的意义,以及从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45-148
基于对四川省崇州市灾后重建农村居民的调查和访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府工作、集中居住区基本条件、集中居住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集中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灾后重建集中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集中居住区物质建设投入;完善政府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提供增收途径,完善社会保障;注重对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和灾后重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苏州市557份有效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学历和职业这两个方面对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与农民的经济、居住、保障、环境和心理状况关系显著,关系强度依次是心理、经济、居住、保障和环境状况。因此,政府对农民心理状况的关注将比单纯提高补偿标准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三个集中"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人实践探索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民集中居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相关实践,并从中得出了有益启示,最后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38-239,24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发展得相对完善,但在实施阶段,还存在确定标准不科学、低保对象家庭信息难以核实导致申请与退出机制难以有效实施、低保制度监督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目标与原则,制约了低保政策作用的发挥。梳理南白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张立勇  张鹏辉  丁玎  张铁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78-9079,9103
利用SWOT法,从居民需求、居住逐步集中;经济条件差异明显、管理水平不高、规模效益低;中央政策引导、政府财政支持、专业技术支持;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和农民出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住区水系统建设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为推动农村居住区水系统建设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根据当地财力,逐步开展并完善给水排水系统建设;加大对农村居住区水系统建设资金的多方投资力度,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各种方针政策,并完善水系统建设的保障制度;加强居民用水健康,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教育和法规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农民主体视角出发,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与影响因素,以指导该类地区农村集中居住健康有序推进。【方法】通过对泗洪县350个暂未搬迁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集中居住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发达地区,泗洪农民集中居住的意愿明显偏低;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其集中居住决策;经济因素如家庭经济收入、农业收入状况对农民意愿影响显著;家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周边服务设施配置状等因素对意愿影响不大。【结论】健康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集中居住模式,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