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勇挑乡村振兴重担。面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发展路径不畅的现状,依托陕西首家社区干部学院,“政校企乡”共建乡村学院,搭建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以军工文化凝心铸魂,筑牢群众思想防线,开展职业教师主导的农民分类培养提升,政校共推“四大工程”,创新服务农民新模式,不断满足农民终身发展的需求。在探索中形成了多元合作共建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保障了乡村振兴持续健康运行,提升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耕读教育的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文章解读了耕读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地探讨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耕读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现实价值,为更好地延续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探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革命遗址和旧址位于美丽的乡村,因此,开发红色研学旅行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四平市为例,立足四平市实际情况,以乡村振兴下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研学+旅行+教育”理念,分析四平市地域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传承、落实以文化化人任务,助力红色产业加速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基于历史文化与地域风情的资源禀赋,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及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是创新推动陕西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对陕西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探究陕西省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策,对展现陕西独有的文化特色、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赖慧欢  傅琼 《河南农业》2023,(12):52-54+57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基于乡村振兴的要求,从已有条件出发,建构文化基地,重塑乡村文明风气;挖掘红色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依据区域优势,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重视人才培育,做好振兴主体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充分寻求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乡村经济需要、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找准乡村文化服务着力点;培育乡村产业,助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核心竞争力,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技术教育服务;注重人才建设工作,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基础;注重乡村与学校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提供技术、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乡村振兴又是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公益组织作为乡村“善治”的载体之一,在推动乡村教育,融入文化振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分析在驱动力视角下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支教组织助力乡村教育的内外部困境。分析认为,公益组织大大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对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时代意义。公益组织应当激发志愿者的内驱力、改革运行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内外部驱动共同发力、完善公益组织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发展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根本性作用。乡村文化系统和乡村教育系统虽然具有不同的结构构成,在乡村发展功能上各有侧重,但是它们都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结构上的互相嵌入性、功能上的相互整合促进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共生性。开展乡村文化教育综合体建设,可实现乡村文化和乡村教育的异构嵌入、功能整合、发展共生,进而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10.
韩维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7):147-149+244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能够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完善,人才资源流失,资金投入不足等。政府应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地区的文化服务质量;注重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有前进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要站在群众立场直面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要在乡村振兴中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做到把广大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取信于民;以民生建设为基础,更多关注弱势群体;深入调查研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对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出资出力;健全与完善群众监督制度;勇担当善作为;善于引导和教育群众。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层党建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起作用,以期助力全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采取个案研究方法,以西棘荡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西棘荡村充分发挥了党建在组织、产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独到的荡村振兴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复制及推广的经验启示:党员率先垂范,加强政治领导力;找准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推动力;推动思想引力,激活情感认同;高举党建旗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新乡贤文化不仅关乎当今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精神保障。新乡贤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涵育的瑰宝,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进行培育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乡村社会出现重要转型,新乡贤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也是其培育的现实逻辑;新乡贤文化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其培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同时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实践中不断凝练而来,有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选择,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不是传统的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而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下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于乡村的特质潜力,即三产深融、乡村资源稀缺性、地域差异化、乡村历史与文化和可达性五个方面构成的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乡村主导产业选择的特质潜力基准,结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实际情况,探讨凉山州乡村主导产业选择在于通过培育新型产业经济体、构建“四化双通道”产业和云端产业,再辅以乡村产业引导与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地域上乡村传统文化缺失传承者,以致出现千村一面等问题。通过对鲤鱼山村的特色田园乡村设计规划与营建,发掘、归纳整理进而凝练村庄地域文化,在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提出鲤鱼文化、乡土历史文化、特色田园文化等。总结出地域文化在乡村风貌重塑中的转化与应用途径,对当下苏北经济欠发达区域类似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扶志教育效果,提升农民振兴乡村的志气,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以CSS 2019数据为基础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扶志教育环境对农民志气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力对农民志气、地域力对农民志气和个人力、文化力对个人力和地域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可从家庭及同辈群体环境、本地资源环境、文化环境三个维度优化农民扶志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归纳大连市以特色乡镇为切入带动乡村振兴整体发展的现实经验。研究发现,大连市特色乡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视民生问题,优化人才战略;聚合宣传资源,挖掘当地特色。研究认为,以特色乡镇为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水平整体提升的模式是可行的,但仍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制度体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资源向绿色资产转化;培育乡风文明,批判性继承乡村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振兴提供可行的方式方法,以海南少数民族为例,分析海南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设需要发挥三种村庄力量:一是发挥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的力量——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二是调动村庄传统形成的基于祖先崇拜的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力量,发挥其组织乡村社会生活的力量;三是发挥中青年致富能人、生产合作者力量,发挥其组织乡村社会生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结合新发展理念,实证研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非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非遗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非遗文化普及深度广度不够以及经济效益低的困境。要通过开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激活内生资源,协调运用多方平台助力传播,贴近生活盘活非遗,推进非遗开放共享等措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贾伟 《河南农业》2023,(30):47-49
乡村居民的道德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举措实现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