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搬迁安置点选址不当,就会对移民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择具有相当程度的空间特性,GIS中的空间数据处理等工具的使用能够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选址项目提供十分有力的技术支持。以贵州省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选址为例,通过GIS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获得一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域,建立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影响相组合的均权法加权指数,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备选集进行模糊评判,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从优到劣的等级排列SJ、BM、ML、MJ。应用结果表明,GIS支持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模糊评价模型科学准确、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研究成果对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选址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效果提供参考,采用社会评价方法,选取社会影响、社会互适性和社会风险三个维度构建搬迁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6个贫困县搬迁农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的收入、就业、物质资产和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易地扶贫项目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当地的发展程度获得了公众和各级组织的支持与积极配合,但公众的参与度仍有限;搬迁后移民存在社会融入、生活负担和人力资本不足等社会风险。提出如何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体社会融入,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生计可持续性是易地扶贫搬迁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效果提供参考,采用社会评价方法,选取社会影响、社会互适性和社会风险3个维度构建搬迁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6个贫困县搬迁农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的收入、就业、物质资产和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易地扶贫项目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当地的发展程度,获得了公众和各级组织的支持与积极配合,但公众的参与度仍有限;搬迁后移民存在社会融入、生活负担和人力资本不足等社会风险。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体社会融入,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生计可持续性是易地扶贫搬迁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2,(3):98-101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武威市正处于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时刻,全面掌握目前移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深入探讨安置区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一环。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成败,与精准扶贫的成败息息相关,更关系到精准扶贫地区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围绕易地搬迁人口社会融入的真实状态、现实困境和迷惑以及思考,针对该问题对云南省会泽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并结合调查实际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和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如何把生态移民牵出来、稳得住、能致富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扶贫移民安置需要从生产、生活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统筹安排,帮助移民摆脱贫困,但也存在易地而居和土地与居住分离的客观事实,面临扶贫移民的社会关系断裂与重构问题。以易地搬迁城镇化安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实证经验,运用社会建构理论分析城镇安置扶贫移民面临的社会关系断裂现状,并从个体、社区、政府角度分析其内在机理,提出心理干预、资源保障、社区联结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宜生产生活地区贫困人口难以继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能否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本文针对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65-167
西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是符合西藏农牧民自身现状、有必要,也是在一定规模内可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安置问题直接关乎搬迁户的生计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本文在分析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范围、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进程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有效处理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永珍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95-14098
本文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贫困理论、区位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效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验收阶段,如何让安置户能够"稳得住并且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政策执行者与安置户必须面临的考验。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毛卜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走访以及数据调查等方法,就易地扶贫农户生计重建的路径及绩效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结合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实际状况和客观需求,进而提出改善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能力,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研究成果,从能否搬得出、是否稳得住和可否能致富三个方面进行文献述评,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健全迁出点农地流转市场、有序推进安置点社会融入进程、挖掘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下一个阶段激发易地扶贫搬迁新活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易地搬迁打破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使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也令搬迁农户产生了适应性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探究了农户生计适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大安置区及其周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增强移民社区融入感;三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四是要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  相似文献   

14.
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社区融入的成败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效。文章以四川省龙泉驿区Y社区易地扶贫搬迁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法,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老人在社区融入过程中的融入状况,即欣喜和新奇的探索阶段、排斥与冲突的冲击阶段、包容与适应的接纳阶段、基本融入的同化阶段。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与社区融入的正相关关系,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从政府、社区、社会和其家庭、同辈群体层面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  相似文献   

15.
异地扶贫搬迁对于减轻生态压力和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扶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H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搬迁基数大、资金需求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搬迁户迁入移民社区后,面临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处置困难、社会融入艰难等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应着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好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关系、政策执行的程序性和灵活性问题、搬迁户的社会隔阂与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探索。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易地扶贫搬迁运动中的关系网络及其运作机制得以呈现。研究发现,在搬迁过程中,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体,包括村支两委、地方能人在内的、一个具有互惠协作性质的利益联盟已经形成。该联盟充分动员和吸纳了体制、市场和社会资源,为搬迁运动提供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动员通过问题化识别、积极分子参与和推动、双重激励驱动得以成功运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应积极探索“互惠性协同”的搬迁模式,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互惠性协同”的提出,有利于丰富社会网络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多样性意涵。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战略途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使搬迁后的发展更具复杂性。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搬迁后,扶贫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转变陷入困境,稳定发展面临种种瓶颈。需多措并举,从盘活原村落承包地、加强安置区治理、实施产业带动就业等方面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解决扶贫移民后继稳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8.
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秦巴山区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移民社区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移民社区入住率不断提高。随着移民社区规模的扩大和入住率的不断增加,对移民社区的建设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移民安置社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建议,以促进移民安置社区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区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阐述靖安安置点移民面临的经济、生活和心理3方面的转变,来分析移民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并为增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中移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当下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重点区域。从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中移民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影响移民就业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对解决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中移民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