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瑛 《浙江农业科学》2023,(8):2033-2037
土地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有利资源和最佳途径,乡村振兴巩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而农业多功能性来源于土地多效用性,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发展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土地整治内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并相互作用形成融合目标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以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土地整治为重要任务;以土地资源分配为中心的土地整治更为合理;土地整治激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以绿色发展为重点实现生态治理。研究为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视角和现实指导,为实现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国土整治的新概念、新探索,可以有效解决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深入调查,总结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沈家墩村、东衡村、五四村、三林村、仙潭村和蔡界村六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并提出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加快乡村“三生”空间整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保证农民四项权利到位的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乡村绿色振兴,建设生态强省是未来吉林省的重要任务。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吉林省推进乡村绿色振兴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同时用乡村旅游盘活乡村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但在当前吉林省乡村绿色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需要予以重视与解决。对此提出以下发展路径: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实践,在农村营造良好环保氛围;系统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升级,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德国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以"高保护"为手段、以"等值化"为目标、以"合作化"为路径、以"可持续"为追求推进乡村长远发展,呈现出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高、生态环境好、城乡差距小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发展品质;要注重产业培育,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永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整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整治是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为此,土地整治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配套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本文作者总结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内涵,重点总结并对比了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旨在为新形势下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云 《农业与技术》2023,(6):178-18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深度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以及不断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等几个角度来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乡村“三生空间”持续优化提供有效对策,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应妮 《农技服务》2023,(2):104-106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并重,可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使致富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为更好推进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总结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基本情况及创造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出存在工程建设任务时间紧迫、退耕地块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不足、工程投资和后期管护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合理确定可退耕地范围;优化造林方式,确保造林成效;加强质量监督,多形式开展造林;严格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要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落实;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9.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不良习俗泛滥、环境治安问题突出、传统文化弱化、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供给不足等问题阻碍着乡风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乡风文明,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治建设、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当前泉州市正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永春县五里街镇为试点的乡村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化、生态质量减弱、防洪水系连通性差、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等问题,在坚持“生态为基、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五里街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在最大程度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下,尽力盘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升五里街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五里街镇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破解茂名市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关系后继乏力问题、推动茂名市农业农村发展、促进茂名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茂名市“3个县级市2个区”28个典型村庄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较差、土地流转租金较少、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较低、土地流转方式单一、非农化现象突出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大茂名市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设立合理的定价标准,规范租金浮动价格;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升“三资平台”服务水平;开展农户思想教育工作,转变农民的观念;因地制宜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强监督等举措破解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困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环境管理责任落实不充分以及农民环保行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掣肘。基于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生态困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注重维护乡土社会的多样化,厚植农村发展优势;坚持整体性治理与网格化管理并行,合理分配生态环境管理责任。并通过乡村生态行为建设,转变农民行为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在实处,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以清流县乡村振兴工作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困境,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即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根基;引导农民参与,激活内生动力;制定村庄规划,增强产业引擎;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文明新风。发展强村、改革活村、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重要抓手.该文运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双高"示范省建设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战略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拥有资源丰富、产业发展需求大、基础工作扎实等优势,但也存在经验不足、资金缺口大、耕地后备资源少等劣势;面临乡村振兴战略、"双高"示范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耕地保护压力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资源价值转化机制不健全等挑战.建议加强相关规划引导、加快制定以"双高"为导向的标准规范、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和强化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日,《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农民健身手册》正式出版发行。《新型职业农民手册》和《农民健身手册》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历时近两年组织编写完成,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具体实践。此次两种手册同时出版发行,旨在提升农民知识能力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编写团队倾尽心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暑。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也要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更要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于他们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贵州省乌蒙山区域"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在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成效,以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兴发村等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采用资料查阅法、数学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该项目的典型做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效果显著;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参与度和控制工程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果可为后期乌蒙山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问题逐渐突显。研究构建了包含经济权益、分配权益、居住权益、环境权益、治理权益和保障权益等在内的土地整治中农民权益保护评价体系,初步探讨了现实中存在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并从理论上通过"权利(力)—利益—机制—能力"分析框架定性剖析了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科学地、可持续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民间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并参与广西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农村民间组织能够提升边境地区村民文化素养、改善边境地区乡村社会风气,推进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推动边境地区生态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农村民间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应把建立和培育农村民间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民间组织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加强政府对农村民间组织治理能力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从而提升农村民间组织参与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3年整治行动的重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的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农村走向现代化,使农村成为更加宜居的地方,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生态的保护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必须配合生态建设有所转型,过去被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的土地必须有所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