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虾是河北省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2014年全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三大品种的养殖面积约1.57万hm2,产量约1.8万吨。近年来对虾养殖病害频发,使养虾生产蒙受严重损失。2014年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组织开展了对虾病害监测与防控技术实验示范,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监测方法1.1病害测报2014年河北省继续组织开展了全省水产养  相似文献   

2.
<正>对虾是河北省沿海地区海水及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其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采取池塘单养或池塘鱼虾混养模式,南美白对虾采取海水或淡水池塘单养模式。为掌握河北省2012年对虾养殖病害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现场调查与书面调查相结合、现场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虾病监测与防治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病害专项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对虾养殖产区,每年因对虾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0.5亿~1.6亿元,占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损失的25%~50%,其中因对虾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省对虾养殖病害总损失的80%以上。2007年以来,我们结合公益性科研专项“对虾养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建立”和“养殖对虾病毒病控制技术”等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1 5月份全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 5月份,全省17个市共测报了19个养殖品种,共有9个养殖品种发生了30种病害(包括病因不明病害)。另外,鲈、梭子蟹、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海参、鲍鱼、扇贝、杂色蛤和海带共10个养殖品种无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掌握河北省对虾养殖疫病情况,积累防控工作资料与经验,2013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月度疫病监测、实验室检验、现场调查、书面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总结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月度监测依托全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结合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开展对虾养殖疫病月度监测。省站及沿海3市9县区共确定测报员41名,其中省站3名,市站3名,县区站16名,监测点19名。  相似文献   

6.
<正>为掌握我省2011年对虾养殖的病害情况,为今后组织防治工作积累资料与经验,笔者依托全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组织开展了全省对虾养殖病害调查,总结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现场调查7月份虾病高发季节,笔者先后到部分县区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我省淡水养殖主要种类病害防治和应急防控能力,摸清我省淡水养殖病害流行情况,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疫病防控及质量控制创新团队对本省淡水养殖进行了病害监测和调查,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依据。1监测内容及方法1.1监测内容针对全省主要淡水养殖品种(鲤、草鱼、鲢、鲫、鳙、虹鳟、鲟鱼、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的易发  相似文献   

8.
《齐鲁渔业》2008,25(11):42-42
10月份,全省各市对23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乌鳢、罗氏沼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牙鲆、虹鳟、鲟、海带、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梭子蟹、牡蛎、缢蛏、中华鳖17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鲫、鲤、鲢鳙、鲂、刺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7种病害,  相似文献   

9.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与渔业》2014,(5):60-63
<正>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发生了病害危机,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其中泰国下降约50%,我国下降约17%。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在HPNS发生之初,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病害防控岗位专家、健康养殖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等体系人员从种苗、病原、水质、饲料、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HPNS研究,找出了HPNS的病因,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防控技术。HPN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10月份,全省各市共对27个养殖品种(其中鱼类12种,甲壳类5种,贝类7种,藻类1种,爬行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病害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在10月共有草鱼、鲤、鲢鳙、虹鳟、鲟、大菱鲆、半滑舌鳎、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和梭子蟹10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1种病害.  相似文献   

12.
水产病害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河北省沿海海水养殖业,从工厂化养殖到池塘养殖都受到了病害的困扰,特别是工厂化鱼类养殖,发病频繁,病害种类繁多,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所自2005年至今,对全省海水主要养殖品种病害的流行病进行监测及跟踪调查,调查养殖品种10种,主要包括红鳍东方、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病害种类超过20种之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害有10种以上.  相似文献   

13.
《齐鲁渔业》2005,22(5):44-44
4月份,全省共有14个市对15个养殖品种(鱼类8种,甲壳类3种,贝类2种,藻类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鲫、虹鳟、牙鲆、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扇贝、缢蛏、海带9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鲤、鲢鳙、乌鳢、大菱鲆、海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4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9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3种,病因不明病害1种。  相似文献   

14.
《齐鲁渔业》2008,25(8):12-12
7月份,全省各市对26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测报数据显示:牙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斑节对虾、海带、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痢贝、牡蛎、缢蛏、中华鳖11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鲫、鲤、乌鳢、鲢鳙、虹鳟、鲟、鲂、黄河口鳖、大菱鲆、河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  相似文献   

15.
正1全省养殖概况1.1养殖现状河北省对虾养殖始自1982年,至今已有30多年养殖历史,历经了快速发展期、调整期、恢复增长期三个主要阶段。截止到2017年,全省海水对虾养殖面积达到2.67万hm~2①。目前,河北省海水虾类养殖品种主要分布在唐山、沧州、秦皇岛三市的7个主要沿海县(区),主要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近十几年来各品种养殖情况如表1所示~②。  相似文献   

16.
《齐鲁渔业》2010,(6):47-47
<正>4、5月份,全省各市对二十多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虹鳟、鲟、鲂、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牡蛎、海带、中华鳖、黄河口鳖12个养殖品种没有发生病害。草鱼、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省水技总站按养殖规模、养殖方式等组织了9个站、2个研究所对草鱼、鳗鱼、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对虾、罗氏沼虾、鳖、鲍、缢蛏、牡蛎、坛紫菜等11个养殖种类开展了病害测报。现将2002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分析和2003可能发生的病害预测如下。 1 2002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概况 1.1草鱼的病害情况 草鱼选择了龙岩市的新罗区、上杭县和武平县各三个测报区。从测报的结果来看,除了1-2月份和11-12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生病害(如图1), 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2002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和0.4%,分别比2001年增加了0.…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10月,在农业部渔业局的统一部署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组织了全省17 个市(地级)、82个县(市、区)、375个测报点,对草鱼、鲤、牙鲆、大菱鲆、对虾、扇贝、海参等19个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测报告。现以4~10月份测报数据为主要依据,对2005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 测报病害总体情况根据全省优势养殖品种、养殖结构布局,2005年共确定了19个测报养殖品种,鱼类8种(草鱼、鲤、鲫、鲢鳙、乌鳢、虹鳟、牙鲆、大菱鲆)、甲壳类5种(河蟹、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贝类4种 (鲍、扇贝、牡蛎、缢蛏)、藻类1种(海带)和棘皮动物1种(海参)。全省测报池塘养殖、滩涂养殖、围堰养  相似文献   

19.
七月份,全省15市共对35个养殖品种(其中鱼类20种,甲壳类8种,贝类3种,藻类2种,爬行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测报数据显示,七月全省共有草鱼、鲤、鲢、鳙、鲟、罗非鱼、白斑狗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扇贝和刺参11个养殖品种发生了 14种病害,其中包含细菌性疾病5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非病源性病害1种和不明病因疾病4种。其余24个养殖品种本月未监测到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五月份,全省15市共对31个养殖品种(其中鱼类19种,甲壳类5种,贝类3种,藻类2种,爬行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1病害测报情况分析根据测报数据,五月全省共有草鱼、鲤鱼、鲟鱼、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刺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 11种病害,其中包含细菌性疾病6种、寄生虫病3种、真菌性疾病1种和不明病因疾病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