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立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4):116-121
从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对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论述插入手,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业推广教育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根据对威县农民状况的调查,农业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加入WTO以后,加强农业推广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大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加强农业推广教育,把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改变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促进现代化的实现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云南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转变云南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6.
现代农业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欠发达地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新农业经营理念和政府的强力支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从而转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仅就实施农科教结合战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1 知识经济时代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劳力经济和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经济两个阶段之后,随着微电子学、分子生物学等一批基础科学的突破,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构成了一个高技术群,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由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者缺乏科技进步意识、文化层次低、思维滞后.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一个“瓶颈”。因此.依靠科技与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锐利武器.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逢径。论文在阐述了农业劳动者素质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和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枉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是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同.对二者加以区别,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农村信息化靠市场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却不能.只有当农业信息技术得到普遍的应用,才能称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信息化存在一些固有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效益出发,先易后难,处理好提高与普及的关系,加大国家与政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地处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浙江省境内的西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原因,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等都相对落后,尤其在山区农村表现更为突出,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丽水市农村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使大量劳动力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农村劳动力调查及其对农村继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农业背景下,四川农村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四川省农村继续教育层次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内容实用化和方式灵活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针对农业科研单位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存在的计算指标不合理、考评方法单一、难以发挥激励作用等问题,文章从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价,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影响,强化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和计价及多角度建立修正指标等方面,就如何完善科研事业单位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