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旨在研究蒲公英提取物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的减轻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蒲公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0.0、5.0、2.5 g·kg-1灌胃给药,连续灌胃6 d,2次·d-1,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于小鼠乳房基部分别灌注50 μL 0.2 mg·mL-1 LPS,建立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模型,阳性组在建模后6和12 h腹腔注射5 mg·kg-1地塞米松。24 h后取血,分离血清,剥离乳腺组织。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MPO的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乳腺中TLR4蛋白以及NF-κB信号通路和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对LPS诱导的乳腺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PO的含量(P<0.01);蒲公英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改善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极显著下调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中TLR4、p-IκB、p-p65、p-p38、p-JNK、p-ERK蛋白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通过调控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有明显减轻作用,为蒲公英的临床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复方板蓝根制剂对小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以便为开发中药免疫增强剂提供实验依据。将100只21日龄、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I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Ⅱ和Ⅲ组为黄霉素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1.0g/kg黄霉素和1.0g/kg黄芪多糖的饲料;IV—VII组为板蓝根对照组、鱼腥草对照组、陈皮对照组和黄芪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1.0g/kg相应药物的饲料;Ⅷ一X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5g/kg、1.0g/kg和1.5g/kg复方板蓝根的饲料。结果表明,X组小鼠的料肉比显著降低,日增重显著提高,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Ⅸ组小鼠的免疫细胞水平明显提高,肝指数明显增加;VIII组小鼠的脾指数增加最为明显,提示复方板蓝根制剂能提高小鼠的生长性能,并增强小鼠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4.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为菊科蒲公英属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带根全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公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提高机体免疫、保肝利胆、抗溃疡等,尤其是抗菌作用最为显著.将蒲公英提取物给小鼠口服,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1].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旨在优化蒲公英水提条件及其对大肠杆菌体内外的抑菌作用。试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最小抑菌浓度试验(MIC)、抑菌曲线试验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BALB/C小鼠研究水提液对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蒲公英水提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提取液料比20 mL/g。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 g/mL,0.5 MIC、1.0 MIC、2 MIC均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模型组小鼠的脏器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和给药组小鼠(P<0.05)。模型组小鼠脾脏出血、充血现象明显,肠绒毛结构被破坏、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用药组小鼠的脾脏和十二指肠的损伤明显减轻。与空白组和药物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蒲公英提取液具有体内、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橄榄苦苷(oleuropein, OP)对LPS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将SPFKM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LPS模型组(LPS)、对照组(Control)、OP高、中、低质量浓度(800、400、200 mg/kg)处理组,连续灌胃21 d,从第14天开始,各组小鼠灌胃30 min后,在异氟烷气体辅助麻醉下,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 LPS,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生理盐水,连续7 d,建模完成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甘油三脂脂肪酶(PNPLA2)在小鼠视网膜各层结构上的分布特点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OP使小鼠血清中SOD、CAT和GHS-Px活性显著升高(P<0.01),IL-1β和TNF-α含量下降(P<0.05),视网膜中PNPLA2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1):70-72
探讨蒲公英甾醇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确定无细胞毒性剂量范围;采用Griess试剂法和ELISA法测定蒲公英甾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PGE2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甾醇0~20μg/m L浓度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NO和PGE2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其中蒲公英甾醇在浓度12.5μg/m L、时间24 h时对NO和PGE2释放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3)
用不同剂量的柴桂口服液作用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所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模型,探讨柴桂口服液对LPS诱导小鼠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地塞米松组和柴桂口服液Ⅰ~Ⅳ组(2.5、5、10、15 g/kg体重)。各给药组小鼠连续用药5 d后,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的LPS诱发炎症反应。LPS处理后6 h,所有供试动物采样测定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的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和NO含量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PS组小鼠脾脏组织TNF-α、IL-6、IL-8、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桂口服液各剂量组TNF-α、IL-6、IL-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较LPS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果表明,柴桂口服液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体内炎症因子表达及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对 LPS 损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机制,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建立LPS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3种中药成分对LPS损伤RIMMVECs表达ICAM-1的影响,并对染色结果进行了图像灰度分析与统计学检验。研究发现,RIMVECs正常状态下低水平表达ICAM-1,用LPS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IMVECs强阳性表达ICAM-1。结果表明,小檗碱、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抗炎作用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为阐明其抗炎机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炎性损伤模型,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和细胞划痕愈合率,以评估橙皮苷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Caspase-1、IL-1β、p-NF-κB p65、NF-κB p65、p-IκB和IκB等蛋白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以探讨橙皮苷对IEC-6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橙皮苷显著抑制LPS诱导的IEC-6细胞Caspase-1和IκB的激活,抑制炎性因子TNF-α的分泌,进而抑制细胞活性的降低以及迁移能力下降,从而保护IEC-6细胞免受LPS诱导的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14.
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MTT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确定无细胞毒性剂量范围,并在该剂量范围内采用Griess试剂比色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为蒲公英提取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1mg/mL剂量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其在0.25~1 mg/mL浓度范围内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杂志》2015,(9)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灌注LPS后可见小鼠子宫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25、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12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注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24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采用子宫灌注LPS法成功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每只小鼠灌注20μL浓度为2.5~5.0 mg/m L的LPS作用12~24 h为最佳的建模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蒲公英根(Taraxacum root)中提取植物多糖(TRP),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0μg/mL,100μg/mL,200μg/mL)多糖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分泌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TRP在50μg/mL~20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TRP可以显著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O的分泌,且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下调。结果表明,TRP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作用,体外抗炎效果与质量浓度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加黏液分泌,抑制肠上皮细胞异常凋亡,激发肠黏膜免疫应答,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对肠黏膜屏障的结构、病原菌对肠黏膜的损伤以及益生菌在受损肠黏膜保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益生菌对维护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中肠黏膜屏障和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采用头孢曲松钠复制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分别于造模处理的第3天、第6天、第10天取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基因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紧密连接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回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阳性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检测肝脏功能指标,包括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头孢曲松钠处理3、6或10 d后,模型组小鼠肠道中除金黄杆菌属、普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上升外,芽孢杆菌属、Lo-t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步下降。模型组小鼠回肠组织中ZO-1阳性表达和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随着头孢曲松钠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含量在菌群失调初期(头孢曲松钠处理3、6 d时)无显著变化(P0.05),菌群持续失调(头孢曲松钠处理10 d时)后其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菌群持续失调会累及肝脏,表现为模型组肝组织匀浆中ALT、AST活性较正常组极显著上升(P0.01),肝细胞肿胀,肝索结构紊乱。以上结果提示,长时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表现为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加重,肠道中炎症因子的含量逐渐上升,同时肝脏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