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红枣根际促生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向富集法从红枣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同时检测其产生长素(IAA)、固氮和解磷等促生特性。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验证3株高效产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eudomonas putida和Serratia plymuthica对红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红枣根际共分离出10株产ACC脱氨酶的菌株,其ACC脱氨酶活性在14.23~433.05 μmol/(mg·h)。这些菌株都具有产IAA、固氮和解无机磷能力。2)经鉴定,10株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3)接种Pseudomonas putida菌剂和Serratia plymuthica菌剂均可显著促进红枣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株高、生物量、叶片氮及磷含量。2种菌株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剂,且复合菌株应用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3.
盐碱胁迫使植物产生过量的乙烯,过量的乙烯会抑制植物生根,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促生菌可以通过分解乙烯的直接前体ACC缓解盐碱对植物的伤害。为探讨盐碱胁迫下产ACC脱氨酶促生菌对植物生根的作用,从碱草根际土中筛选耐盐碱、产ACC脱氨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绿豆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DQJC1、DQJC5、DQJC6三个菌株产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8.147、7.282、7.906 U/mg,3个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同时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经鉴定这3株细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将3株促生菌接种到绿豆插条基部,结果发现,不论是在正常条件下还是盐碱胁迫条件下,绿豆插条的根长、鲜质量及发根数均不同程度增加;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接种3株菌显著下调了绿豆插条根中ACC合酶及ACC氧化酶活性,DQJC1和DQJC6菌株显著下调了绿豆插条根中ACC含量。说明产ACC脱氨酶促生菌通过减少乙烯的生成有效地缓解了盐碱胁迫对绿豆插条生根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以月季不同品种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探讨了根际加温对冬季月季切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际加温显著提高了日光温室切花月季翻芽的萌发率,增加了更新枝的数量,使冬季的切花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不同月季品种的切花产量和品质对根际温度的反应各不相同,Samantha和Golden Emblem在根际温度为25℃时产量最高,切花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4.3%和94.4%,Blami和Tineke在根际温度为21℃时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的切花产量增加46.2%和56.5%,Samantha、Blami和Tineke的切花长度分别在根际温度为18℃、21℃、25℃时最长,而根际温度对Golden Emblem的切花长度没有显著影响l根际加温对月季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太大,不能解释根际加温可提高月季切花产量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6.
7.
以亚洲型重瓣百合Tiny Double You为试验材料,栽培过程中分别施入9株含ACC脱氨酶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以清水为对照,通过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乙烯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探讨含ACC脱氨酶的PGPR对Tiny Double You生长及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XG菌株对株高、茎粗、瓶插寿命效果最优,分别比对照高5.65%、2.76%、18.18%;F菌株对叶片数及种球品质促进作用最大,叶片数、种球鲜质量、周径分别比对照高7.03%、12.10%、31.71%;G俏W6菌株对MDA含量、POD活性影响最大,凋谢期MDA含量及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低55.56%、64.04%;G卡Wa菌株对花期SOD活性的效果最佳,单朵、整株花期分别比对照高20.00%、14.80%,并且能提高SOD酶活性。综合比较来看,XG菌株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杨凌和长武两地小麦根际土壤中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细菌的多样性进行调查比较。【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富集和纯化产ACC脱氨酶细菌,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富集产物进行多样性检测,构建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所分离的产ACC脱氨酶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两地区该类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武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的序列共计55 715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5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和0.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380 5和0.773 7,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分别为73.26%,15.86%,4.03%,3.26%和1.87%。杨凌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序列共计34 044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7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和2.3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181 7和0.140 4,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37.66%,23.51%,14.90%,9.07%和5.80%。【结论】杨凌、长武地区小麦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细菌的种类有部分重叠,但丰度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缘隔离,调查结果可用于指导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的资源开发及施用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含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B)对改善荷花耐Cd性及植物修复效率的作用,以观赏荷花品种“秣陵秋色”(Nelumbo nucifera ‘Molingqiuse’)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Cd胁迫条件下,接种含ACC脱氨酶的PGPB (Pantoea vagans So23和Pseudomonas veronii E02)对荷花的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吸收积累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So23和E02能够有效缓解Cd胁迫对荷花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得株高、叶面积及立叶数与未接菌Cd处理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38.39%和31.21%,抗坏血酸含量分别升高54.85%和36.64%。接种So23和E02显著改变了Cd在荷花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模式,能够通过限制Cd从地下部向地上部叶片的转移来抵抗Cd胁迫;此外,接种So23能明显增强荷花对底泥中Cd的富集,使底泥中Cd含量下降56.47%,改善了底泥环境。研究表明,接种So23和E0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剂含量增强荷花对Cd胁迫的耐受性,同时改变荷花对Cd的转运及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贵州地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根际促生菌,经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它们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束村氏菌属(Tsukamurella sp.)、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和根瘤菌属(Rhizobium sp.)中。促生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溶磷解钾性能最优的菌株为GD-3菌株,固氮效能最高的KKS-6-N1菌株,此外6个菌株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IAA、产NH3、产HCN能力、可分泌嗜铁素及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等多种促生性能,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2.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从植物根部分离出的微生物,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以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尤其是营养环境。如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参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增加有效养分,分泌激素,刺激植物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等。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化肥、农药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环境问题,并且使生产成本提高。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应用微生物来代替化肥和农药寄予了厚望,从而对植物与根际促生菌关系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产ACC脱氨酶人参内生细菌的分离和促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乙醇、次氯酸钠、Tween20 3种消毒剂按不同时间和浓度组合,根据处理后的内生菌种类和浓度,探讨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分离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ACCD)活性的内生菌株,并测定其产吲哚乙酸、溶磷、产氨、产铁载体和对人参黑斑病和灰霉病有拮抗作用等促生效应相关指标。得出人参根、茎、叶表面消毒效果最好且对内生菌伤害程度最小的组合:根75%乙醇(2 min)+0. 1%Tween20 (2 min)+4%次氯酸钠(5 min),茎0. 1%Tween20(1. 5 min)+4%次氯酸钠(3 min);叶0. 1%Tween20 (1 min)+4%次氯酸钠(2 min)。从人参根、茎和叶中分离筛选到7株ACC脱氨酶(ACCD)活性的菌株G63、G66、G115、G150、G209、GT1和GT11,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ACCD活性范围0. 215~9. 728 U/mg;上述具备所有促生效应相关特性的菌株为GT1和GT11,这2种菌株有望成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生物菌肥的备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根际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一部分根际细菌能够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这一类细菌被称作根际促生菌(PGPR)。PGPR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解磷固氮,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等方式促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能产生各类分泌物,影响根际微生物组的结构,土壤碳氮含量,酸碱度等非生物因素对根际微生物组也具有影响。PGPR通常作为微生物肥料运用在农林业上,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促生菌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笔者对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作用机理,植物与非生物环境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展开综述,为根际促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常年施用化肥会对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等产生有害影响,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广泛生存在植物根际,是具有生防并起促生作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对作物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正逐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包括直接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及间接控制病原菌作用。同时,综述了PGPR菌剂的应用状况。最后,对PGPR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GPR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