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娜  游玲  郭华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82-3384,3564
[目的]探讨山苍子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生防效果。[方法]从山苍子的根、茎、叶和果中分离出内生细菌52株(其中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采用对峙生长法检测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5株来自叶和果的内生细菌分别对杨树溃疡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株16S rD-NA序列(序列号为JN252095)与Bacillus megaterium最为接近的山苍子叶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可促进辣椒植株生长。[结论]山苍子内生细菌作为农作物生防细菌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总黄酮最优工艺条件,以泡桐花总黄酮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泡桐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超声时间66 min,超声功率310 W,温度61℃,得率7.49%,与模型预测值7.53%接近。总黄酮体外抑菌试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表明,泡桐花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活性,MIC分别为0.39、1.57、50.00和12.50 mg·mL-1,MBC分别为0.78、3.13、50.00和25.00 mg·mL-1。泡桐花总黄酮在100~0.39 mg·mL-1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显著(P<0.05)。综上,泡桐花总黄酮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具有一定体外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5.
研究通过乙醇浸提,综合单因素、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籽壳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农用抑菌活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52.17%乙醇浓度、124.12 W超声功率、51.95 ℃提取温度为牡丹籽壳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提取率1.44%)。同时,牡丹籽壳总黄酮提取物对七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它们的EC50值均小于30 mg·L-2。研究结果优化了牡丹籽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牡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荷叶总黄酮浸提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活性,为荷叶黄酮的提取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回流法提取荷叶中总黄酮,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之上建立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温度的三因素回归模型,以响应面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8%、料液比1∶37、提取温度74℃,在此条件下的总黄酮得率为8.60%,而预测值为8.51%。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发现,荷叶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且适宜的抑菌浓度分别为30μg/m L和40μg/m L。采用回流法提取荷叶总黄酮不仅得率较高,而且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道地药食两用的中药材绞股蓝为研究对象,以乙醇回流提取为基础,增加溶剂浸泡的考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绞股蓝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0%,提取温度59.40℃,料液比1∶10.10,浸泡时间30 min,回流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绞股蓝总黄酮的提取率平均值为3.80%(RSD=94.88%),经验证,绞股蓝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8种测试菌均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浙贝母蒽醌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抑菌活性。在超声功率为100 W条件下,以浙贝母蒽醌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经实验研究优化后得到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 g/mL、提取时间22 min、乙醇浓度74%。此时,浙贝母蒽醌的提取率为0.1587%,与预测值相差极小,说明该工艺可行,可用于浙贝母蒽醌的提取。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发现,浙贝母蒽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浙贝母蒽醌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呈增大趋势;当浙贝母蒽醌溶液浓度为10 mg/mL时,对这两种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且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薤白皂苷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干燥后的薤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固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皂苷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同时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浓度薤白皂苷的抑菌活性。研究发现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方程拟合较好,可对薤白皂苷提取率进行预测:即固液比1∶50,提取温度64℃,超声功率500 W,在此条件下薤白皂苷的提取率可达4.86%。研究并发现薤白皂苷对供试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和桔青霉。  相似文献   

11.
探索组培菊芋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其超声提取条件;并考察其总黄酮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组培菊芋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40,提取时间20min,乙醇含量(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64℃,测得总黄酮提取率为1.47mg·g~(-1)。组培菊芋叶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良好,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了组培菊芋叶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的总黄酮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组培菊芋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香茅草精油在植物病原真菌抑菌、食品保存、香水制备、化妆品开发生产等行业应用广泛,也是常用的驱蚊剂,且对许多农业害虫有胃毒、拒食、忌避活性。总结了香茅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成分以及对相关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当归挥发油的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挥发油对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当归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4.4℃、萃取压力32.37 MPa、萃取时间1.48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2.083 3%。当归挥发油对部分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MIC值在1.25~5.00 mg/ml范围内。[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工艺稳定,提取率较高;当归油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为当归挥发油在抑菌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具有除草活性的瓜果腐霉PA1-M1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工艺探讨,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A1-M1菌株以振荡方式、中酸性发酵为适宜,其培养滤液粗提物和菌丝粗提物对马唐根和芽的IC50分别为0.36 mg/mL、0.46 mg/mL和7.36 mg/mL、4.09 mg/mL。此外,培养滤液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得到了5株腐霉菌(编号依次为PA1、PA2、PA3、PA4、PA5),通过鉴定,PA1和PA5菌株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将所得5株菌株分别在PD培养基、PS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改良Fries培养基、Czapek-Dox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得培养滤液、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毒素除草生物活性最强,在供试的5株菌株中以PA1菌株所产生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PA1菌株在PD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虎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燕麦、稗草、藜7种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小麦有轻微药害,而对大豆安全。试验发现,PA1菌株产毒的适宜pH值为7.0,以培养5d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在10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所得粗毒素的除草活性要明显高于静止培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菱角壳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作为指标,经正交实验获得菱角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5min时,提取率为3.78%.抑菌试验发现菱角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孢菌、灰葡萄孢菌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对灰葡萄孢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9.41%、23.52%、29.4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醇提法探索花生壳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生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溶液浓度8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 h、料液比1 g∶20 m L,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乙醇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验证试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下花生壳总黄酮得率为0.618%;抑菌试验表明,花生壳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效果远优于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茼蒿为原料,以西瓜枯萎病病菌为指示菌种,采用超声波提取茼蒿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提取茼蒿抑菌物质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固定乙醇浓度为95%,各自变量对茼蒿抑菌物质提取率的主次关系由大到小依次为:X3(温度)、X2(料液比)、X1(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的响应面最佳优化工艺为:提取时间103 min,液料比26 m L/g,温度35℃,模型预测值为46.28%,实际平均值为45.56%,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吻合度达到98.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