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疆棉花立枯病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棉花立枯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细菌菌株,从采集的48份新疆棉苗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获得优势细菌菌株189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根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并对部分抑菌活性强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根际拮抗细菌菌株67株;其中菌株MX-1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具有几丁质酶活,其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59.8%;饱和度70%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热稳定性较好,抑菌活性最高,能够引起立枯丝核菌菌丝发生畸变,出现囊泡、甚而裂解。由此可知,菌株MX-1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防治棉花立枯病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筛选具有拮抗芽孢杆菌菌株,试验以20株拮抗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对4类芽孢杆菌抗菌脂肽合成酶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抑菌活性测定,评价芽孢杆菌抗菌脂肽的活性。结果表明,Surfactin及Bacilysin这2类合成酶调控基因在20株供试菌株中的检测率均为100%;仅TC-4菌株未检测到Fengycin合成酶调控基因;PG-1、LJ-23、HS-11、LB-2菌株未检测到Iturin合成酶调控基因;LJ-23、LB-2菌株未检测到Bacillomycin D合成酶调控基因;LB-2菌株未检测到Mycosubtilin合成酶调控基因。NTSY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0.71分类水平上,20个菌株被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菌株ZSH-2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为84.27%,Ⅱ类菌株TC-4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为53.42%,Ⅲ类菌株LJ-23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仅为18.03%。含有ituB、fenB、bmyB调控基因的菌株抑菌活性较高,可作为筛选高效拮抗芽孢杆菌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制剂,采用对峙培养法、含药培养基法和显微观察法,测定生防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6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活性,初步探究长枝木霉菌株T6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5 d时菌株T6不仅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抑制率为66.50%,而且对其菌丝具有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6发酵液及其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营养生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培养4 d时其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29%和71.91%。因此,长枝木霉菌株T6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主要通过对病原菌的重寄生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两种杀菌剂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一类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菌机理,采用菌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作用,分析抑菌率进而计算出对于该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并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侧面探讨立枯丝核菌对杀菌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多菌灵,其平均抑菌率最大可以达到90%,根据抑菌回归方程求得代森锰锌EC_(50)浓度为10.23mg·L~(-1),多菌灵EC_(50)浓度为2213.77mg·L~(-1)。在菌株生长方面,两种杀菌剂均能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在生理代谢方面,菌株生长必需的碳和磷元素的利用被抑制,PCA分析表明,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菌株营养利用(碳和磷)达到杀菌目的。除此之外,采用药剂抑菌中浓度浸泡方法,利用抑菌中浓度药剂对菌株进行浸泡,研究菌株在药剂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组,菌株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抗氧化酶活力(CAT、POD和S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明菌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代森锰锌对菌体的胁迫程度要高于多菌灵。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分析,这可能是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杀菌机理,该结果可为科学防治苗木立枯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生防细菌G10菌株在芝麻立枯病生物防治中对环境条件的耐受性,首先利用平板培养法检测不同浓度条件下G10菌株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再利用对峙培养法分别测定pH值、温度、盐等因素对菌株代谢产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生防菌的定殖能力及其生物膜的形成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G10菌株发酵液浓度的提高,抑菌率逐渐提高,不同浓度的发酵液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估算出G10菌株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EC_(50)为12.68%;G10菌株代谢产物在pH值为6~9范围内稳定,可发挥正常的抑菌作用;在pH值≤5及pH值≥10条件下,其代谢产物的抑菌率逐渐下降。该菌代谢产物在40~50℃温度范围内抑菌率差异不显著,当温度≥60℃时代谢产物抑菌率显著下降(P0.05);几种盐离子对代谢产物抑菌率有一定的负作用;紫外线照射10 min内该菌代谢产物抑菌性能稳定,紫外线照射时间≥15 min时抑菌率逐渐下降。G10菌株在LB培养基和Landy培养基上均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利用LB培养基培养时,该菌株生长形成的生物膜D_(570 nm)平均值为1.125,利用Landy培养基培养时,形成生物膜的D_(570 nm)平均值为1.632。以上结果显示,该菌代谢产物对温度和pH值稳定范围宽,耐受紫外线能力强,且菌株具有较强的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G10菌株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分离自海洋虾壳,已鉴定为玫瑰黄链霉菌的菌株F-1013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F-1013菌株的虾壳粉发酵液对香蕉内生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丝核菌、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100%、96.3%、94.7%,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采自南疆主要植棉区的4地(州)18县(市)的棉花立枯病病株上分离得到455个病原分离物,从中鉴定出345个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ühn)菌株。采用菌丝融合性判定方法判明34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分属于AG-1,AG-4和AG-5三个菌丝融合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76%,91.88%,4.35%。其中AG-4在所有立枯丝核菌菌株中出现频率最高(91.88%),是南疆棉花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群。营养体亲和性判别结果表明,各菌丝融合群均有营养体亲和群分化,其中判定为AG-4的317个菌株分属于3个营养体亲和群,判定为AG-1的13个菌株和判定为AG-5的15个菌株各自分属于2个营养体亲和群。  相似文献   

8.
两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实验室保存的及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52株细菌中筛选出2株对草莓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pho tiniae)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B3282(待鉴定)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BS),其抑菌效果均达到了92 2%。另外,对上述2株细菌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2株细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为,所测试病原菌菌丝畸形,原生质浓缩,菌丝断裂。拮抗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每皿含量分别为80μL和100μL发酵液原液时该病原菌基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9.
肖翠红  迟丽  孙冬梅  张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7-1044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及不同拮抗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活体接菌法研究了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和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并通过喷施生防菌研究了不同拮抗菌(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植株的致病能力强于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其中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叶的病指仅为25%,对茎的病指为50%。细菌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抑菌率可达88%;细菌与放线菌的混合液对大豆根腐病立枯丝核菌的生防作用较明显,抑菌率达90%。[结论]为马铃薯栽培及黑痣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采自南疆主要植棉区的4地(州)18县(市)的棉花立枯病病株上分离得到455个病原分离物,从中鉴定出345个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 Kühn)菌株。采用菌丝融合性判定方法判明345个立枯丝核菌菌株分属于AG-1,AG-4和AG-5三个菌丝融合群,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76%,91.88%,4.35%。其中AG-4在所有立枯丝核菌菌株中出现频率最高(91.88%),是南疆棉花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群。营养体亲和性判别结果表明,各菌丝融合群均有营养体亲和群分化,其中判定为AG-4的317个菌株分属于3个营养体亲和群,判定为AG-1的13个菌株和判定为AG-5的15个菌株各自分属于2个营养体亲和群。  相似文献   

11.
安婧婧  沈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29-131+151
研究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和草酸青霉发酵液稳定性,为今后生防青霉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立枯丝核菌拮抗青霉菌绳状青霉、草酸青霉发酵液对于温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结果发现,绳状青霉菌株发酵液在20℃、处理10 min和pH=3、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50℃,中性条件会抑制绳状青霉菌株的抑菌活性;草酸青霉菌株发酵液在40℃、处理10 min和pH=9、处理2 h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最高,而当温度超过60℃,中性条件或过碱性条件会抑制该菌株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对压砂西瓜枯萎病具有生防作用的木霉菌株,从中卫香山压砂地不同作物根际土壤分离得到22株木霉,通过与西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筛选出6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株,并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及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株木霉菌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在76.92%以上,其中Ty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83.29%,该木霉发酵液的抑菌率为84.57%,其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83%和90.60%。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可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及产生抗生物质等方式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与扩展,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丝附着或缠绕病原菌丝上吸取营养,致使病原菌丝变形、断裂、消解。综上所述,Ty3菌株可作为压砂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菌加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瑶  李宝庆  马平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6):42-45,49
拮抗细菌BDT-25是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芽孢杆菌,其菌株发酵液产生的抑菌物质对棉花黄萎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明确其抑菌活性组分,本研究通过硫酸铵沉淀的方法从BDT-25菌株去菌体发酵液中提取得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抑菌蛋白,分别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纯化,抑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P1具有抑菌活性,为有效抑菌活性组分。经SDS—PAGE电泳纯化为单一蛋白带,分子量约为30kDa。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挖掘人参立枯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以新疆荒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中分离出的31种内生真菌为供试菌株,人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1株对人参立枯丝核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39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较高的发酵液浓度能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最高抑制率为21.6%,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较弱,最高抑制率仅为6.2%;发酵液对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分别达到32.2%、21.4%。经鉴定,菌株SJ-3为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对峙培养,同时测定木霉菌非挥发性和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丝核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8株木霉菌进行了室内筛选;制备T-43木霉菌剂,对刺五加和五味子苗木立枯病进行室外防治试验,并测定了木霉菌对苗木的促生抗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中,各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T-43对丝核菌的相对抑制系数为2.5;T-43发酵液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1.15%,可以强烈抑制丝核菌的生长并具有热稳定性;绿木霉菌株T-43在显著控制刺五加和五味子立枯病发生的同时,可以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增加生物量和抗逆性,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木霉菌代谢产物作为选择压力,通过紫外线诱变,以立枯丝核菌作为指示菌,结合平板对峙法、发酵产物平板活性测定法,筛选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经初筛、复筛共得到6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突变株,进一步对突变株的发酵液进行活性测定,选育出了两株遗传稳定的高产抗生素木霉突变株TD103-UV-4和TD103-UV-13,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86倍和1.95倍,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菌株TD103-UV-4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在80%以上,并且对灰葡萄孢菌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抗生素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对12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黑腐皮壳菌和金黄壳囊孢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峙培养96 h后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6.39±1.22和2.29±0.19.以金黄壳囊孢为指示菌,筛选出TRCC270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达79.40%,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胁迫条件(温度5~105℃,pH 2~12,紫外辐射时间0.5~2.0 h)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及Tef1-α序列,将菌株TRCC27001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株具有较高生防潜力的广谱性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水稻—油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为了分离筛选出轮作土壤中对立枯丝核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通过对已确定出的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平板培养和拮抗试验。应用平板对峙法将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分离出的菌株接种至含立枯丝核菌的平板中培养筛分拮抗菌株,并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长期水稻—油菜轮作实验田土壤中筛分出77株细菌,试验发现四株分离菌株具有明显拮抗立枯丝核菌的作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拮抗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发现两株拮抗菌株为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另两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研究结果为揭示水稻-油菜轮作下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机制及功能微生物菌株的拮抗效应与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丝核菌病害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并研究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并利用梯度稀释法及共培养法对拮抗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CZS;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时,菌株PB12的抑菌率为98.67%,CZS的抑菌率为98.36%,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变化对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在固体培养时,随着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增加,抑菌能力稍有下降.菌株PB12和CZS均可抑制丝核菌菌核的形成.[结论]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和CZS,并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