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为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方法】基于2005—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时空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间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和“北高南低”的空间非均衡化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均表现出全局空间正相关,其下存在局部空间分异,两者间为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低-低是主要空间集聚模式。【结论】应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区域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加强临近地区间农业生产协作与交流,提升区域协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省是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点产区,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本研究构建了山东省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8年山东省各地区的水贫困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地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2018年山东省水贫困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东省2011—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系统与农民收入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过程,探索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度耦合,其耦合协调程度历经中度、高度、极度耦合协调阶段,其协调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保险恰恰是保障农业产出的有效路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保障的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不断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文章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9~2019年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发现:2009~2019年,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分布在0.292~0.639之间,从2012年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测算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评价得分发现:两系统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单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无法决定耦合协调度的增长,如果两者中一方的发展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也会呈现失调的状态,只有当两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得分均较高时,耦合协调度才会平稳增长,出现协调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性的提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开展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效率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工业管理模式和评估方法,其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的重点是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资源高效持续利用,最小化资源耗费和废物污染,使农业具有可持续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绩效提供一种综合的评估方法。文章在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开展农业生态效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倩  苏妍  张润清 《农业展望》2024,(1):101-109
休闲农业是一项旅游性较强的新兴产业,深入探索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关系是促进两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测算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最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22年河北省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大体保持一致,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呈现倒“V”型态势,2013—2019年指数上升,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逐渐下降;两系统耦合度较低,目前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发展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7个阶段,后期疫情对于两系统的发展影响较大;在划分类型上,以休闲农业主导性为主,两大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基于此,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健康发展,应建立耦合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加强政府扶持及完善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9.
建立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的评价指标,基于2017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评价指标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7年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7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度处于中等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度较高,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程度。提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使农业保险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各省份在考察期内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都不高,重庆、四川和陕西属于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其余8个省份均为科技创新滞后型;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偏低,整体呈现出波动式上升的发展趋势,并形成了濒临失调类、轻度失调类、中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4种耦合协调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基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和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不协调,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只有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河南省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随时间耦合的关系,并对县域单元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胁迫作用和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均较为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异特征。结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个县域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协调4种发展阶段类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区域;拮抗型数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拮抗阶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周边,数量最少;协调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侧边界线和郑州、洛阳、许昌构成的"T"字形区域内。结合河南省县域耦合协调类型,提出粮食生产指标交易制度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我国2004—2018年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业现代化空间布局呈现“梯次递减、东西分化、中心极化”的特点,省域城乡融合空间布局呈现“三极驱动、断层分化、整体偏低”的特征,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迈进勉强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层级递减特征。二元对比系数、城镇化率、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比、城乡失业保险率、城乡居民收入比、非农与农业从业比、农业电气化是驱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两者的耦合协调,但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素存在异质性和阶段性。因此应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手,差异化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农田水利供给效率和粮食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BCC和EBM模型分别测算13个粮食主产区2000—2020年5个时间平均节点的农田水利供给效率与粮食生产效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各省份2000—2020年农田水利供给效率与粮食生产效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重要的生态屏障,农业生态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合运用以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标准差椭圆技术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测算分析200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素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差异增大,两极化现象逐渐突出,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重点是低值省(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具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财政支农水平、农业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密度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冲击效应,农业受灾率、人口老龄化程度具有负向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对农业发展意义巨大。该文主要就新经济形势之下,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对象、内容、形势、工作途径进行了讨论分析,希望能够为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探究涉农财政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内在机理对于缓解农业生态压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2003—2019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涉农财政、粮食产能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复种指数与粮食产量在涉农财政资金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遮掩效应。粮食种植结构正向调节了复种指数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负向强化了粮食产量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