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近日在中国农科院正式开工建设,种质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是现有种质库容量的近4倍。农业是社稷之本,种业是农业之基,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业》2020,(3):4-4
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是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安全保存需要确保维持种质高生活力和遗传完整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库圃已经收集保存超过51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各省、研究机构、育种单位也保存有大量作物种质资源。然而入库圃保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种质库保存的资源会面临因活力下降而丧失的风险,种质圃保存的资源易遭受自然灾害和生境恶化等威胁,也存在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2月26日,作科所新国家作物种质库正式开工建设。种质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是现有种质库容量的近4倍。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项目建设座谈会上表示,农业是社稷之本,种业是农业之基,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菏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利用现状,开展了菏泽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普查收集种质资源 400 余份,被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确定接收 345 种,其中粮食作物 80 种,经济作物 36 种,蔬菜作物 119 种,果树作物 110 种,为作物育种、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对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是其有效利用的前提,安全保存需要确保维持种质高生活力和遗传完整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库圃已经收集保存超过51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各省、研究机构、育种单位也保存有大量作物种质资源。然而入库圃保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种质库保存的资源会面临因活力下降而丧失的风险,种质圃保存的资源易遭受自然灾害和生境恶化等威胁,也存在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上取得一批新成果方嘉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北京100081)通过“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我国已对30余万份纳入国家种质库和国家种质圃的作物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及部分种质的品质,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评价,并且鉴定评选出...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中国种业》2019,(5):103-103
从3月21-22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工作会议”上得知,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新收集各类资源9704份,入国家库圃资源10485份,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502307份(其中国家长期库435550份,43个种质圃66757份)。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种质的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并评价筛选出781份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三是资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库圃种质资源活力监测12640份,及时更新复壮活力低、长势弱、病害严重的种质10022份,确保了国家库圃资源的安全保存,为分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在线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及定点定向服务等方式,向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等提供种质资源36792份,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产业技术体系402个、育成品种85个、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2项、重要论文355篇、著作23部,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我国开工建设新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近日在中国农科院正式开工建设,种质库设计容量为150万份,是现有种质库容量的近4倍。农业是社稷之本,种业是农业之基,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要高质量建好国家作物种质库项目,把国家、民族宝贵珍稀的优秀种质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近日在该院2019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备受瞩目的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建设正在强力推进中,项目拟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设计容量达150万份的世界最大规模作物种质资源国家库,实现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全覆盖集中长期保存。中国农科院已成立院所联合工作组,全力推进项目初步设计批复;项目建设报告已获中央最高层批示,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重要指示的标志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作物杂志》2021,(1):F0002-F0002
《作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农业学术类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作物模型、农田生态等方面的原创研究论文、专题综述及评述,以及作物育种、丰产等创新实用技术,农作物领域重大新技术和热点问题的科普报道。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人员等。  相似文献   

12.
《作物学报》2005,31(9):i0001-i0001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方面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她的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办的《农业学报》,1952年更名为《中国农业研究》,1962年改名为《作物学报》。主要刊载农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农业气象以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种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 40%,主要农作物普及率达 90% 以上,获得了全球 50% 以上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1998 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2%~4%。参考了美国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美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1996-2019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现状,分析了美国及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随着 2022 年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的具体落实,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谷黍稷是中国古老粟类作物,而珍珠粟引进较晚,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和饲草作物之一。 育种工作的新发展 建国以来曾经进行3次良种更新,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进入80年代,谷子(粟)通过引入国外的种质资源,采由单交、复交、多父母综合交和跨大纬度异地选择等育种手段,培育出亩产300~400公斤,高产突破500公斤,蛋白质含量11%  相似文献   

15.
刘军  刘新浩 《种子世界》2005,(11):32-34
1种质资源概况 大量事实已表明,要选育出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就需要有广泛的遗传基础,特别是一些特殊性状和抗性在育种上还需要从远缘野生植物或半野生类型上获得。保护、研究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品种改良所必须,是农业持续发展所必须。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基因一旦消失,就难以用任何先进方法再创造出来。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异常丰富,是世界农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作物学报》2021,(7):F0004-F0004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 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原产我国的栽培作物至少有200种,占全世界的1/6。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分散在全国各地,保存条件较差,收集到的资源损失严重。随着国家种质库(National Gene Bank)的建成,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现代保存技术的发展自从1958年美国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的种质资源库起,截至目前,全世界约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种质库近500座。其中长期库约50个,其余  相似文献   

18.
《作物学报》2019,(3):F0004-F0004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  相似文献   

19.
《作物学报》2019,(2):160-160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15日中国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库举行落成典礼。这座种质库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加工区和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包括两间长期库和四个可调库,长期库的设计温度为-18℃,相对湿度50%,可贮藏40万份种质材料,预计1987年起开始接纳种子入库。这座种质库的建成可基本满足我国在作物种质长期贮存方面的需要,它标志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开始一个新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