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稻免耕不同密度抛栽,在抛2.0~2.6万/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抛2.0万穴/667m^2为对照,栽2.6万穴的增穗10.78%,增产8.88%;2.4万穴的增穗8.67%,增产6.7%:2.2万穴的增穗5.09%,增产3.42%。  相似文献   

2.
早稻盘育抛秧不同密度对产量和分蘖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敦  秦玉娣 《耕作与栽培》1998,(4):22-24,32
早稻塑盘旱育秧抛栽在667m^2抛1.6~2.4万穴范围内,几个点均表现,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加大而增加,2.4万穴比1.6万穴增穗幅度达10.13%~23.49%产量增幅达5.41%~10.37%。  相似文献   

3.
梁庆平  黄少军  韦艳娟 《种子》2007,26(7):74-76
用4种不同抛栽密度1.8万、2.0万、2.2万、2.4万穴/667 m2对黑糯稻进行试种。结果表明:黑糯稻在各种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抛栽密度的提高,成穗率逐渐下降,呈负相关,其营养生长相应完成早,随之进入生殖生长也相应较早。以2.2万穴/667 m2、每穴2苗的产量最高,其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结构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旱稻肥料运筹不当和抛秧稻的特点,在壮秧,667m^2抛栽2万穴,基本苗4 ̄5万,施肥总氮量同一水平,基蘖肥(前期)与穗粒肥(后期)配比7:3时,达到适宜穗数下,提高成穗率,穗粒协调而高产,比对照增产4% ̄9.46%。  相似文献   

5.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冈优151采用旱育秧,设置了栽0.9万穴/667m^2,1.1万穴/667m^2,1.3万穴/667m^2和1.5万穴/667m^24个密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栽1.3万穴/667^m2,基本苗6.5万株,产量达642.3kg,居第1位,栽1.2万穴/667m^2,基本苗7.5万株,产量639.3kg,居第2位,栽1.1万穴/667m^2,基本苗4.5万株,产量601.1kg,居第4位。建议海拔1000m以下的水稻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稻田风优151移栽密度应考虑在1.3万-1.5万穴/667m^2,基本苗在6.万-8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施肥水平处理和3个不同抛栽密度处理。结果表明:玉美占在低、中氮肥水平条件下,有效穗数和产量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氮水平条件下,高密度却会导致群体的恶化和产量的下降;玉美占要获得良好的群体结构、较高的产量,其适宜施氮水平为210kg/hm2,适宜抛栽密度为30万穴/hm2,低氮水平下其密度可增加至36万穴/hm2。  相似文献   

7.
以楚粳29号为试验材料,探讨半免耕不同抛秧密度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效益,以人工栽培的通常密度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的每丛穗数以高密度的低、低密度的高;不同密度的处理穗粒数方面相差较小;抛栽的处理穗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每穗的结实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抛栽的结实率高于对照。不同抛栽密度的稻谷产量以2万丛/667m2密度抛栽的产量最高,其他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低于对照产量3.22%。经济效益上旱育保姆拌种育秧、大田半免耕割抛、大田抛2.0万丛/667m2最高。  相似文献   

8.
凤冈县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明 《耕作与栽培》2004,(5):32-32,58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中不同基本苗及栽插的研究,结果表明:小三角方形栽培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条形小三角比常规栽培增产14.3%,比单苗方形栽培增产25.2%,比穴栽3粒谷方形栽培增产16.2%。  相似文献   

9.
通过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与常规旱育秧对比试验和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表明“旱抛成功”具有防病防虫、蓄水保水、控长促蘖、促进生长、带土抛栽、增穗增粒等效果,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秧苗矮壮、素质好、成秧率高,能带土抛栽,抛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产量高;不同叶龄移栽效果差异不显著,可根据不同茬口造反移栽叶龄。  相似文献   

10.
张武 《中国种业》2007,(9):37-38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hm^2 675kg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此研究是针对再生稻生产中存在发苗不足、成穗率低、肥料利用率不高等因素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密度在18~31.5万穴/hm^2的范围内,再生稻粒重变化不大,实际产量基本一致,但再生稻发苗数和有效穗以18~22.5万穴/hm^2最高,分别达20.3~24.3苗/穴和18.9~20.1穗/穴;促芽肥施用过多,会影响头季中稻的产量,随促芽肥的增加,再生芽长也增长,但发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单穴穗重则有下降趋势。同时,化学促芽剂4PU-30、高产精、腐殖酸、IAA能够增加头季中稻单穗重和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提高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优质籼稻不同品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莫王谷、德农 2 11、香优 2 0 0 0、抗优 98为试验材料 ,设计品种与密度二因素五水平的试验 ,分析品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栽插密度在 2 2 5~ 4 6 5万穴 hm2 范围 ,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 ,最高茎蘖数、每株成穗数下降 ,成穗率提高 ,有效穗增多 ,每穗实粒数下降 ,结实率上升 ,千粒重相对稳定 ,产量增加 ;在云南省海拔 14 5 0m以下籼稻区可以大力推广抗优 98和德农 2 11,重点示范莫王谷和香优 2 0 0 0 ,适宜密度掌握在 4 0 5~ 4 6 5万穴 hm2 ,有利于协调各品种的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穗率、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新品种中单57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对中单579的适宜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单579在北京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该密度下的产量为11017.45kg/hm2。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密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全程机械化条件下有序机抛技术增密减肥处理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有序机抛技术,设置常规密度(D0:16万穴/hm2)、中密度(D1:19万穴/hm2)和高密度(D2:24万穴/hm2)3个移栽密度以及常规施肥处理(N0)和减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6.56%)2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肥料偏生产力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与D0N0处理相比,D2N1处理有利于维持千粒重,协调穗、粒矛盾,且有效提高主要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量、肥料利用率(42.44%)及产量(4.4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移栽密度显著相关(r=0.53*),说明在减施肥料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肥料26.56%,移栽密度24万穴/hm2,能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为增密减肥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适宜密度阈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旱育秧不同品种,不同栽插方式的适宜密度阈值。研究认为,中籼抛秧稻,每m62抛24-27穴,基本茎蘖苗80-100万,中籼手栽稻,每m62栽27-31穴,基本茎蘖苗100-120苗,中粳稻每m62抛栽或手栽45-50穴,基本茎蘖苗130-150苗,有利个体群体兼顾协调,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高产示范结果表明:新品种黔兴201平均单产11.664t/hm^2,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3.914t/hm^2,增产率为48.05%;最高单产16.575t/hm^2。高产栽培措施为:播种期春播4月5~15日,夏播5月10~20日;密度6.75万~9万株/hm^2;底施农家肥22.5~30t/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45~0.75t/hm^2;追肥(尿素)的施用量分别为:苗肥0.15~0.225t/hm^2、穗肥0.45~0.6t/hm^2、粒肥0.15~0.225t/hm^2。  相似文献   

17.
以超级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2个氮肥施用量和4个栽培密度下水稻的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在225kgN/hm2施氮水平内,施氮水平相同时,随着密度增加,单穴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单穴叶面积、单穴干物质重、每穗粒数减少,而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重增加。种植密度相同时,增施氮肥能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单穴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低密度(A1、A2)种植时,增施氮肥能提高产量,高密度(A3、A4)种植时,增施氮肥会引起减产。当移栽穴数为30.0万穴/hm2、施纯氮150kg/hm2时,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抛栽 ,近年来在四川省不断推广和发展。实践证明 ,这一技术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 ,省工、省秧田、省成本 ,并缓解多熟制前后茬季节矛盾 ,实现早栽满插 ,从而达到高产、稳产和高效的目的。 1999年 ,温江县踏水镇对338 6 7hm2 稻田实行抛秧栽培 (组合为岗优 2 2 ) ,一般单产为6 0 1 0kg/ 6 6 7m2 ,平均增产 80kg/ 6 6 7m2 左右。各地统计表明 ,平均约增产 15 % ,增纯收入 6 0 .0 0元 / 6 6 7m2 左右 ,因而深受农民欢迎。但是 ,水稻旱育抛栽在目前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抛秧质量影响全田落苗均…  相似文献   

19.
在1996—1997年度莱州市农科所试验中产量达589.3kg,比对照烟农15增产71.0kg,增产13.7%,比鲁麦14增产48.6kg,增产9.0%,实践证明,产量超千斤的适宜穗粒结构为:成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3g左右。适期早播,减少播量,降低基本苗,提高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省寡日照低副射的黔北地区.海拔950m的中等以上肥力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Ⅱ优162、冈优151、冈优527大穗型组合的栽插密度、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分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电脑计算高产栽培处理、高产经验栽培处理在中上等、上等肥力稻田均获得超高产产量,在中等肥力稻田均获得高产产量;(2)“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施肥校正方案为:种植大穗型组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栽插密度宜选择1.3~1.4万穴/667m^2,有机肥施用量1000kg/667m^2以上,化肥施用量以N10.5~14kg/667m^2,P2O5 5~8kg/667m^2,K2O 8.5~11.5kg/667m^2,N,P2O5,K2O施用比例以1:0.5~0.6:0.8~0.9,或者根据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有机肥增产量之差所得的施化肥增产量计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即以施每千克N,P2O5,K2O养分,分别增产稻谷14.8~17.2kg,25.1~36.2kg,15.9~21.9kg计算.施用分配上磷肥全作基肥,氮、钾肥施用分配比例相同,基、蘖肥占65%~70%,穗肥3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